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我市召开2011年度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 1月16日上午,我市召开2011年度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11年我市建筑业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建筑业发展形势,并部署2012年全市建筑业工作。省住建厅副厅长徐学军,我市领导盛建良、苏江华、周卫中、张艳、韩金红和常州市、溧阳市建设部门、建筑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11年,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市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抢抓机遇,取得了喜人成绩。全年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3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劳务收入1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3.9亿元,占全市GDP总额的18%,建筑业从业人员11万余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4万元/人;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来自建筑业,首次被命名为江苏省“建筑强市”。同时,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发展领域全面扩展,优势产业发展迅猛,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年获国家级工法1项,省级工法13项,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3只,市级优质工程28只,有力提升了我市建筑业的品牌形象。安全生产、劳务薪资管理等工作也常抓不懈,全市建筑业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优化。 省住建厅副厅长、省建管局局长徐学军对我市建筑业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同时,他希望我市建筑业瞄准国家及省“十二五”规划目标,以国企、央企和浙江建筑企业为追赶标兵,着力加快转型升级,优化建筑企业资质结构,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建筑企业的科技创新力,提升溧阳建筑业的品牌形象,争取再创新辉煌。 市委书记盛建良对我市建筑业2011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说,从“建筑之乡”到“建筑强市”,荣誉的取得不仅是鼓励,更是一种鞭策。2011年我市建筑业总量规模上了新台阶,工程质量创造了新业绩,科技创新卓有成效,特色项目做大做强,致富效应不断彰显,为溧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盛建良指出,2012年,全市建筑业要紧紧围绕我市“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确立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发展基调,不断做大规模增实力,做优结构快提升,做强资质创品牌,要加快引进科技人才和促进新技术装备的应用。 最后,盛建良希望全市各职能部门要为建筑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不断优化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支持建筑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尤其要做好年终清欠工作,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市举行2011年度廉租房入住仪式 1月15日,我市2011年度廉租住房入住仪式在盛扬苑小区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卫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艳、市政协副主席马小其以及我委主要领导出席了入住仪式。 仪式上,我委主任蒋丰年首先代表市住建委对入住家庭致以衷心的祝贺,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市住建委将认真履行职责,在廉租住房建设上做到及早规划,精心组织,保质保量,真正把政府的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卫中代表市四套班子领导在仪式上说:未来几年,溧阳市委、市政府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安排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 据悉,2011年我市共有221个困难家庭获得了廉租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按照“普惠、扶困、量力而行”原则,全力实施廉租房建设。自2006年我市正式实施廉租房制度以来,累计已有542户困难家庭入住廉租房,843户困难家庭领到了廉租房租金补贴,这些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超走访慰问我委特困职工 春节前,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超一行在市住建委主任蒋丰年的陪同下,先后来到房管所退休职工花阿宝、江苏天腾建设集团退休职工赵生庆家中,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当前困难,把日子越过越好。
我委牵头做好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作为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我委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部门重点工作,主动协调,全面统筹,全力以赴推进全市村庄环境整治。春节前,高速公路两侧23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一把手领导担任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具体负责开展工作。 二是制订实施意见。制订《溧阳市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意见》,明确实施内容、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分解任务,细化指标,明确时序进度。组织召开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及时传达省、常州市相关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狠抓落实。 三是组织督查指导。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讨论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考核验收办法。分组分片对第一批23个整治村庄开展巡查,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指导。对乱堆放、乱搭建、畜禽放养等农村环境“通病”,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将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有历史文化底蕴的4个特色村列为重点整治村,要求按超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来整治,力争创出特色、创出亮点。 四是做好宣传报道。编发简报,分发到各镇村、各责任部门,及时反映全市整治工作时序进度,总结阶段性成效,报道典型与经验,做好示范引导。同时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多形式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房产处创优服务打造“民生房产” “不要轻易对群众说不,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一刻不能拖延!”这是房产处每一位工作人员常挂心头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树立了这样的服务理念,2011年在办理各类事项多达26000余件的同时,房产处创造了群众“零投诉”的佳绩,收到感谢锦旗、来电10多起。 理念转变 部门转型 因开发商管理出现问题,产权证迟迟未能办理,离购房入户和小孩上学的最后期限只剩3天了,陈先生心急如焚。他怀着忐忑的心理,向市房产处求助。得知这一情况,市房产处立即启动了“急特事特办”特色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他办妥了有关权证。孩子顺利报名之后,陈先生高兴地写来了感谢信:“衷心感谢你们为我办了一件实事、大事、急事,这种为群众着想的精神令人感动、令人钦佩!”陈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这是房产处全体工作人员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从权力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转型的真实体现。 “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对建设用地情况主动跟踪、主动服务,市房产处对企业的支持真的很大!”在溧阳市经济开发区投资的一位企业家这样称赞道。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市房产处还为重点企业、开发区工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全过程跟踪服务,得到企业的普遍好评。去年8月份,在受理天目湖涵田渡假村房产登记时,业主申报资料不全、情况复杂,房产处积极与国土、质监、法院等部门联系,加班加点在2天时间内办好了初始登记和抵押登记,确保了业主按时办理融资手续。“绿色通道”去年共办理56件,并按市政府规定减免规费30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机关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为了更好地现场解决群众的难事急事,该处还把工作重心前移,建立服务大厅领导值班制。这个类似“大堂经理”的岗位,由领导轮流带队把守,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各类疑难问题,快速化解矛盾,增强服务的主动性。 创新举措 效能升级 以前,群众办理房产过户等业务,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而且手续很繁琐。为提高办事效率,市房产处积极创新举措,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了以房产登记为中心,测绘、安鉴、白蚁、各房管所联动的 “一站式”、“一票制”服务。建立科学简捷的房产登记流程,减少不合理工作流程,成立产权督察科,窗口实行平行收件,减少了产权登记审核环节,办结时效提速25%以上。 同时,他们还开通了24小时房产资讯声讯电话。开通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连接的一条房产登记网络专线,不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工作差错。自主开发了与政府“三合一”平台对接软件,2011年上传数据20000多项,这一做法成为去年我省县级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典型。 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房产处坚持每个月定期举办“房产讲堂”,共同商议、交流、探讨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这样的业务学习交流,全处的服务得到了大大改善与提升。 另一方面,他们还通过抓制度抓规范,促进服务效能升级。制定“2011版房产登记操作细则”,进一步细化部门工作考核办法和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标准。全面推行公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缺件告知制等服务承诺制;统一制作宣传牌,对办事依据、流程、收费标准等进行告知公示;着手改善房产管理服务大厅环境,设立咨询台、启用叫号系统,配备电子语音对讲机。 “得到群众的认可,比获得什么奖励都令人欣慰!”这是房产处全体干部职工为自己确定的工作标准。
2011年背街小巷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按照2011年年初的目标任务,我委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平陵街、城中路、眠杨树路、黄家村巷等5条背街小巷的改造任务。整个改造总投入800万元,新铺人行道9500m2,维修花岗岩2300m2,新铺沥青面层6500m2,埋设下水道1200m,安装路灯14盏,实现了道路平、路灯明、排水畅、设施全、环境美的改造要求,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