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2年以来,农村工作局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镇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充分发挥 “管理、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务实求真地展开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一、切实做好农业生产工作,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1、全面做好粮油生产工作。
以推广良种为突破口,提高粮油生产效益。按照市农林局的统一安排,推广优质水稻、三麦、油菜良种,使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今年,镇(区)油菜种植面积为14897亩,品种以秦油10号、油研10号为主;小麦种植面积为18244亩,品种以扬辐麦4号为主;小麦、油菜产量今年都有增产,小麦产量316公斤/亩,油菜产量115公斤/亩。水稻品种以武运粳23号为主,水稻生产以机插秧主体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覆盖率和到位率高。2012年,全镇水稻平均亩产达621公斤。
为进一步加大我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力度,提高我镇水稻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上级要求我镇全面推进水稻高产增效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督查。镇(区)建立高标准万亩区一个,丰产示范方3个,万亩区、丰产方和公路二边200米之内全部实行机插,单季晚粳统一以武运粳23为主,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2、促进现代高效农业迅速发展。
一是依托天目湖的区位优势,把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完美对接。通过乡村旅游要素的完善,促成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完美对接,实现生态资源的共享生金,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目前,全镇已发展高效农业企业100多家,开发面积超过5万亩,创造年产值5亿元左右。以江苏天目湖农业生态园,天目湖玉枝茶果园艺场,凌峰生态园,玉莲茶果园艺场为现代观光农业的典范,引导天目湖观光农业的持续良性发展。2012年天目湖镇各农业企业以“两节”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观光,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创造效益5000多万元。
二是高标准、企业化发展设施农业。以南钱设施农业基地及苏台农业蔬菜园艺专业合作社为中心全面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与联创集团合作促进设施农业企业化发展。
今年,天目湖镇设施大棚草莓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平均单产达3000斤/亩,平均售价5元/斤,每亩产值达15000元左右(高的可达20000元/亩左右),扣除农业投入成本2000元/亩,每亩大棚草莓纯效益13000元左右,实现了设施农业栽培的高效化。1000多亩早熟大棚西瓜,平均单产4000多斤,单价1.5元/斤,亩产值6000多元;1000多亩早熟大棚甜瓜,平均单产3000多斤,单价3元/斤,亩产值9000多元。联创集团的天目湖有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全面发展大棚有机蔬菜的栽培,目前已建成大棚100亩左右,主要进行有机蔬菜的生产和现代观光农业区建设。
三是促进农业主导产业再上新台阶。天目湖茶叶因其卓越的品质闻名遐迩,茶叶面积、产量、质量都在逐年提升,已成为我镇的农业主导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现有白茶面积10000多亩,绿茶面积20000多亩。2012年,全镇白茶产量达12万斤,产值1.5亿元,绿茶产量38万斤左右,产值2.5亿元。历年的陆羽杯、中茶杯、上海茶文化节茶叶评比中天目湖品牌茶叶多次获奖。全镇茶叶企业现有职工1000余人,季节工高峰期达20000多人,农业企业工资性支出每年在8000万元以上,这部分工资绝大部分由当地剩余劳动力赚取,为全镇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2012年,镇区茶叶产值增加1亿多元,人均可增收1000多元。在2012第四届香港国际茶展上,幽香苏茶香港国际茶展双夺冠,溧阳幽香苏白茶在强手林立的阵营中脱颖而出,获绿茶组冠军,同时获得赛会唯一的“最佳滋味奖”。
3、做好林业生产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全镇(区)2012年共造林2500多亩,其中用材林1600多亩,其余均为以茶叶为主的经济林,共栽植树木300多万株。由于气候适宜,目前造林成活率较高。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和各村对镇区内的有害植物一支黄花的及时清除工作。
二是继续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竹林管理、林政管理工作。
和省林科院紧密合作,继续加强松材线虫病的治理。全年共清理病死松树3万多株,防治松林面积3000多亩。积极倡导、宣传护笋养竹,切实做好竹螟虫的预测预报工作,要求各村适时开展灯光诱蛾,把竹螟的发生危害抑制在萌芽状态,加强竹林日常管理,保证全镇竹林健康生长。加强林政管理,严禁乱开乱垦现象。 组建专业护林员队伍,对辖区内乱砍滥伐破坏山林行为进行严格管理,2012年全镇共查处19起乱砍滥伐事件。
三是森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全年召开多次森林防火专题会议,及早落实防火领导班子与扑救队员名单,成立防火突击队,并对突击队进行防火、灭火的演练,确保建设一支拉得出打得响的队伍。与56个专职护林员签订合同,做好森林防火和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在林区主要道口刷新护林防火牌、购置灭器材(灭火器、灭火拖把、防火服),发放防火宣传资料,并认真做好巡查值班工作。由于宣传及时、督查工作到位,2012年天目湖镇(区)仅发生火警1起,森林资源保护良好。
4、严格动物防疫工作。
通过完善防疫体系的建设,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详细的工作制度、严格的考核体制,圆满完成了春、夏、秋三季动物防疫及夏季高温消毒工作部署、督查、总结。保证了我镇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覆盖率和免疫抗体达标率都维持在较好的水平。全镇今年生猪饲养量4.1万头,禽饲养量32万羽,使用猪瘟61200头份,口蹄疫苗43800ML,蓝耳病苗32300头份,禽流感苗220700 ML,新城疫苗66820羽份,经抗体抽样检测全部达标。
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一是实施了茶果、蔬菜、油稻、畜牧、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遴选了科技示范户42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达5000余户,通过大力宣传和定期培训,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指导示范户引进良种,调整品种结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各项技术服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有效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示范户生产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和增强,农产品产量、品质明显得到提高,平均亩收入增加800元以上。
二是全面完成市级持证农民培训任务,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根据上级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意见及加强持证农业劳动力培训发证工作实施意见,有计划地实施了持证农业劳动力培训发证工作。截止目前,镇农业服务中心已在14个行政村举办了15期培训,共培训农民5000多人,其中发证1643人,圆满完成2012年度农业劳动力持证率20.75%的要求。
三是畜牧养殖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在做好江苏省科技入户工程的同时开展部署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向养殖户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促进了我镇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全镇目前有禽畜养殖科技示范户30户。
6.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2012年全省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到86%。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根据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实行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综合治理,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标准,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比重。2012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000亩,已经建设2000亩,还有2000亩正在建设中。
二是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按政策对农户购买农机进行补贴,引导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户服务,提高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镇有农机专业合作社 6个,基本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推进畜禽规模养殖,配套建设喂料饮水、环境控制、产品采集、粪污处理、疫病防治和生产监控等机械化自动化设施设备,提升畜禽健康养殖水平。全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06%。
三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全镇二十座泵站改造及八座重点塘坝建设中央财政小农水补助工程的验收结报等工作;小水库长效管护考核平均96.3分,名列全市第一名;深入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实施了茶亭河整治工程;沙河水库溢洪河及古县河落实了河道长效管护,确保了农业灌溉用水;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完成了杨村、吴村、梅岭、观山4个村共3400多户自来水安装及改造工程,全镇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协同镇建设局全面开阵“六整治、六提升”、“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做好省级环境整治试点村及二星级、三星级“康居乡村”整治任务。同时,认真落实长效管理,确保全镇农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三、创新经营机制,提升农村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全年镇(区)新成立专业合作社11家。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_44个,入社农户18624户,入社率为86%。合作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加强农村财务监管,完善村务公开。修订完善了《天目湖镇(区)2012年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天目湖镇(区)2012年村定额干部考核意见》,严格票据管理、开支审批、资金使用审批、财产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审计、财务结报和村务公开,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招待费)支出;进一步完善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将农村财务向民主化、公开化、制度化稳步推进,进一步推行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示范镇、村创建的工作,逐步使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程序化轨道
三是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法》,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管理,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流转, 2012年天目湖镇土地流转中心共流转土地面积5900亩,办理鉴证合同535份,所有合同由农经站进行监证,土地流转信息在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公布,并有专人按季上报。
四是强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五有农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并进一步规范管理,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积极推进“五有”兽医站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同时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得到了新提高。全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5%。
五是切实做好农村维稳工作。全年共接待回复农村信、上访19次,有效化解了农村矛盾。同时坚持预防为主,及时了解民情民意,防止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发展,维护了农村稳定大局。
四、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天目湖山清水秀
一是坚持生态水产养殖。继续实施鱼种科学生态投放,严格按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的建议要求完成投放任务。今年沙河水库共投放鱼种63930斤(11955尾),其中白鲢32863斤(57868尾)、灰鲢28604斤(57156尾)、草鱼813斤(406尾)、鳊鱼1650斤(4125尾)。大溪水库共投放鱼种18200斤,其中白鲢6200斤、灰鲢6000斤、草鱼2500斤、扁鱼3500斤。
二是加强流域环境巡查。采取分片定人的巡查办法,同时增加巡查次数,做到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汇报处理。严格控制临湖面农业开发项目,对巡查中发现的山外山拓展训练营烧烤及龙舟入湖活动进行取缔;对已退渔还湖的鱼塘、流域内小水库全面督查,禁止水产养殖;经常性地对沿湖宾馆、饭店、农家乐等旅游、餐饮企业进行督查;会同环保分局严格要求旅游公司游船上岸维修,并对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
三是着力推进天目湖上游湿地公园建设和沙河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湿地公园覆盖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建设面积近2100亩,至2011年11月为止,共完成前期投资107.5万,后续项目主体工程正按计划有序开展;清淤扩容工程总量约176万m3,目前正着手委托相关资质单位完成勘探、预算编制等招投标前前期手续,预计于今年12月进行项目招投标。
五、强化两大水库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一是加强两大水库工程管理、防汛工作,确保两座大型水库工程安全。组织开展了两大水库工程设施检查养护、自动化设备维护,两大水库分别投入20万元新增防汛积石各1500吨,同时对其他防汛应急物资进行了更新;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项防汛防旱工作责任制,坚持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修订完善了两大水库2012年度《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加强对主、副坝,重要工程建筑物、动力、机械等加大巡查监管力度。
二是科学兴利、联合调度,实施洪水资源化,提高供水保障率。沙河、大溪两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完成后,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同意溧阳市沙河水库主汛期汛限水位抬高1米,增加主汛期调蓄库容1110万立方米,提高了沙河水库水资源供给能力。2012年沙河水库向大溪水库调水1000万方;城市生活供水3400万方,其中沙河水库供水1600万方,大溪水库供水1800万方;农灌供水2876万方,其中沙河水库供水1876万方,大溪水库供水1000万方。
三是强化渔业管理。2012年两大水库在原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会同天目湖派出所、天目湖城管中队、水库捕捞队组成综合整治小组,水陆结合,联合突击整治,库区内非法垂钓行为、水库偷鱼行为得到了一定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