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2年以来,市农林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扎实开展“现代农业推进年”和“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全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凝心聚力促发展,真抓实干求进位,较好地完成了上级条线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连续三年被省农委评为全省农业系统工作效能考评先进单位。全市继续保持粮食持续增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持续提高
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深入推进。2012年实现整镇推进2个,整村推进65个,全市共建稻麦高产增效万亩区24个。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面积达43.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2%;小麦高产增效创建面积7.48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19.6%;境内公路沿线建立的机插秧高产示范带,涉及102个行政村,面积达24.31万亩;由省委石泰峰副书记亲自挂钩并任总指挥的南渡镇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经省农委专家组验收,平均单产达768.2公斤,列苏南第二名、江苏第五名;我局被省农委评为全省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吨粮县”创建工作开局良好,稻麦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市38.2万亩小麦,单产达360.6公斤,同比增4%;水稻种植面积60.4万亩,单产645.3公斤,同比增2.5%。稻麦两熟亩产之和达到1005.9公斤,粮食亩产超一吨。
(二)高效设施农业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全市新增高效农业9.11万亩,其中设施农业5.59万亩,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2%、143%,我市被评为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县,我局被评为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工作先进单位。深入开展设施园艺优质高效创建活动,江苏茂裕通(蔬菜)在常州市设施园艺标准园创建中荣获一等奖,嘉和园艺(花卉)荣获二等奖,洪运蔬菜、日日春(茶叶)荣获三等奖。天目湖白茶扩模增效,全市2.1万亩白茶实现产值3.3亿元,亩均产值超15000元。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畜禽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畜禽良种化示范场等“六项创建”活动,共创建各类示范场36个,超额完成常州市农委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0.2%、93.2%、86.2%,较去年分别提高3.4、1.1和4.2个百分点。全市20.59万亩水产养殖,实现渔业总产值超20亿元。大力推进池塘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工程,新增高效设施渔业1.45万亩,新建、改造标准化池塘2.05万亩,新增或更新安装微孔管道增氧设施1.9万亩。青虾养殖量效齐增,养殖面积增加5700亩,总产值增加0.8亿元。
(三)农业园区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9.53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78%。全市吸引“三资”14.8亿元投入农业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总有效面积达到65万余亩,全市千亩以上农业园区累计达到64个,其中省级1个,常州市级6个。新增凌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前马荡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戴埠镇南天竺产业园区等3家常州市级园区,继续实施北山开发战略,北山开发亮点凸显,芳芝林特色桂花产业园区栽植各类桂花6万多株,形成十里桂花长廊产业观光带。投资200多万元,精心打造的30公里北山花海胜景,为打造国际慢城奠定了良好的景观基础,赢得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持续加强
全面完成10个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并通过常州市级验收。深入开展“瘦肉精”、农资打假等6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管控和农产品的质量检验,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013人次,检查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定点屠宰场155家,检查兽药生产经营企业172家,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656个(次),抽检农资样品61个,立案查处农资违法案件8起,有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市省级蔬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7.5%,省级动物及动物产品、水产品、稻米、水果的抽检合格率均达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全市新增“三品”50个,“三品”总数达到37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56个、绿色食品51个、有机农产品63个,位居全省前列,我市被评为“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果菜产业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国有机农业(天目湖白茶)示范基地创建成功通过农业部验收。幽香苏茶在2012香港国际茶展中获得绿茶组冠军和“最佳滋味奖”。“溧阳青虾”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溧阳市青虾养殖协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了青虾良种的开发与应用博士工作站。“稻茬油菜免耕摆栽覆草栽培技术”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推广技术,成功入选《2012年江苏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科技入户工程覆盖全市10个镇175个村,围绕高效园艺、高效畜牧、规模种植、高效渔业和农业机械五大产业,全市选聘188名技术指导员,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750户,辐射带动农户4万户以上。“五有”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植保植检站被评为全省农技推广服务先进集体。农民培训工程加快实施,全年实用技术培训15222人,职业农民培训1595人,培训持证农业劳动力16967人。
(六)农业机械化工作持续推进
全市发放各级农机购置补贴1657万元,新增乘座式插秧机141台,大中型拖拉机105台,秸秆还田机112台,建成2个镇级农机维修站,创成3个农业机械化示范镇,被省农机局评为2012年度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35家,总数达105家,其中“五星级”合作社9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 7家。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胜利召开,张桃林副部长对我市的农业机械化、农业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表示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经过县级自评、省级复评、农业部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抽查和评审,我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市”。
(七)农业产业化发展持续良好
新认定溧阳市正昌油脂有限公司等148家溧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玉莲、绿洲等7家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6家,其中省级6家、常州市级12家。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66家,农户入社率85%以上。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带动农户数量增幅分别达12.8%、10.3%。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玉枝、玉莲等3家企业成功创建为常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先进单位。社渚镇东升村(青虾)、溧城镇大林村(白芹)、戴埠镇牛场村(南天竺)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天目湖桂林村被评为现代农业示范村。
(八)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持续巩固
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进展顺利。天目湖湿地创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中华曙猿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绿化造林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造林18153亩,其中成片造林7542亩,完成30个绿化示范村的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小麦、油菜测土配方施肥44.6万亩,种植绿肥3.71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6万吨。新扩建或改建发酵床养殖1.94万平方米,建设面源氮磷生态拦截工程26.2万平方米,完成1.05万亩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改造,建设5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完成10个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沼气治理工程。
此外,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农机安全、渔业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种子监管等工作得到切实有效落实,保障了全市农业的安全生产。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85万元,瓦屋山、龙潭林场原地修缮改造的96户住房已基本完成,场内重建的住房正在加快施工中,市林场整体搬迁、异地安置相关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中。同时,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9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4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办理人民来信13件、市长信箱8件、“民生聚焦”1件、信访答复满意率100%;办理行政服务事项4000余件,行政服务事项承诺期限内办结率、法定期限内办结率均为100%;通过开展“三解三促”、“双挂双促”、“机关服务创品牌”等活动,机关作风、服务意识、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林干部队伍展示出更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为加快发展溧阳特色现代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