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之年。2014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总目标,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第一责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队伍建设,确保机构改革和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无事故,努力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以培训帮带为重点,塑造过硬执法队伍
积极应对机构改革和职能划转,针对新机构、新职能、新人员的情况,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效”的工作思路,将明年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大力加强干部阶段学习培训,切实增强履职能力。一是内部轮训。通过机关集中学习、举办药监讲坛、邀请专家讲课等形式,组织工作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营造学习型机关良好氛围。二是外出参训。分期分批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业务知识培训,确保培训覆盖率达100%。三是一对一帮扶。建立以老带新的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传、帮、带,提升年青同志的实践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
二、以创新机制为重点,提升科学监管效能
根据法律法规和监管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加强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创新监管思路和工作举措,提升科学化监管水平,形成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实施信息化监管。对局计算机网络监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增强药品远程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和适时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单位远程监管工作。二是提高日常监管门槛。以实施新版GSP为契机,严格对照新版GSP标准,严把准入关、流通关、使用关,引导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经营,通过市场调节手段促使零售药店优胜劣汰。三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对食品药品经营企业实施信用等级分级管理,试点零售药店信用公示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
三、以稽查办案为重点,保持打假高压态势
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整治,及时了解掌握药品市场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新动向、新情况,积极运用稽查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是加大抽样针对性。重点加大对质量通报品种、国家基本药物、高风险药品、中药饮片和老百姓常用药品的抽检力度,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查处不合格药品。二是加大能力培训系统性。认真组织稽查人员全面学习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法律法规,熟练把握具体的执法程序、执法规范和执法标准,提升稽查人员独立办案能力。三是加大线索排查经营性。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完善社会共治机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发现的可疑线索深究细挖,一查到底,决不手软,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四、以梯次宣传为重点,营造良好安全氛围
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把宣传工作作为提升监管水平的重要举措,促进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一是立足面上宣传。积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食品药品法律法规、部门职能、监管动态和安全知识,形成立体化、广覆盖的大宣传格局。二是立足线上宣传。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特殊群众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相对弱势群体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三是立足点上宣传。以新出台的监管法规和监管制度为重点,全面加强对涉药单位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促进涉药单位学法、知法、守法。
五、以优化服务为重点,助力医药经济发展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主动将监督管理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尽全力做好医药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切实规范机关管理和服务行为,积极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和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二是抓好常规服务。实行领导结对企业、菜单式服务等服务举措,认真做好医药企业的行政指导工作,悉心帮扶企业做好开办、变更、注册、认证和换发证等工作。三是主动跟进服务。时刻关注上级有关医药产业的政策和监管法规变化情况,加强与市发改、经信等有关部门的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我市医药企业发展动向,做好新企业、新项目的政策咨询和工作协调,积极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加大新品研发和技改力度,对重点医药企业实施全程跟踪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