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推进质量振兴,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协调各相关部门确保高标准完成常州市质量强市绩效考核指标中我市的年度目标值,确保我市工业产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及质量指数高于全省和常州市平均水平。组织开展首届溧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推动全市更多的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按照主导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总体思路,围绕全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引导推动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模式向产业汇集、效能集聚、品牌集群转变。继续抓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质量诚信体系等基础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树立标杆,争创名牌,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提高标准对经济的贡献率 鼓励企业在大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促使优势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修)定工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年内发布实施新国标、行标;致力“服务三农”,争取申报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3项,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项,对省级青虾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进行指导和督促,保证项目建设实施。结合我市政府旅游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争取申报江苏省服务地方标准项目1项,江苏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1项,争取完成采标产品20只以上,标准备案70个以上,条码续展率达70%以上。 三、强化计量监督管理,提升计量服务经济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基础性强检项目,提升服务行政监管的能力,建立起分工明确、功能齐全、服务优质、行为公正的检定、校准服务网络。全面贯彻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以节能低碳行动企业为重点,开展能源计量审查,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帮助用能单位开展能耗对标和耗能设备能效测试活动,推进“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行动及“双十”工程的开展。 四、稳妥做好机构改革工作交接,保障食品安全 继续坚持“三位一体”监管模式,进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分级分类监管,充分发挥快速检测作用,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威慑力,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根据上级各项工作布置,积极稳妥地做好食品生产领域监管职能的交接,保持队伍思想稳定,将各项食品生产领域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在生产环节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力争地产食品实物抽检合格率保持90%以上。 五、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明确特种设备各安全责任主体的责任及相互关系,构建安全责任体系,严厉打击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以防范重特大事故风险为重点,及时研究特种设备监管新动向,新方法,强化生产环节突出强制监管、使用环节突出技术服务的工作理念,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突破、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典型带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格局,万台特种设备事故率控制在0.3以下。 六、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健康有序发展环境 按照“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要求,继续做好市场监管,在严格执法、依法查处的同时,做好帮扶、指导工作,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改进产品质量。加强对假冒我市名优企业产品的打击力度,降低名牌的创建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继续完善大要案联合办理制度和可视化监管模式,提高大要案办理的效率,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 七、推动研创基地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持续加强公共技术研创基地软、硬件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检测服务功能,增强项目竞争能力,以不断满足地方企业检定、检测服务需求。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骨干的、与溧阳特色产业发展及质监技术支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八、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重点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各项学习,改变工作理念,消除本位主义,提升工作效能,将质监工作放到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考虑。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所有知识力求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制定完善局机关内部考核制度,防范履职风险,激发工作动力。按照“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建立开放型的干部选拔机制,增强内部发展活力,全面提升队伍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2013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