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局机关各科室、旅游执法大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深化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推动局机关公务员深入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我局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素养,按照《关于开展全市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溧人社发〔2013〕59号)要求,决定在局机关公务员中开展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广大公务员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活动对象
局机关全体公务员。
三、活动内容
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与“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以“培育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水平”为核心,以普及公务员基本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内容见《江苏省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大纲》)。
四、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7月):拟定方案。制定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方案,对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3月):组织培训。积极参加全市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骨干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由参训骨干按照《江苏省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大纲》(附后)对局机关全体公务员进行培训,主要采取集中辅导、讲座、“公务员学习网”学习等形式开展主题培训。结合全市旅游工作实际,开展《旅游法》、《旅游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依法行政的理解。局机关干部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学习期间要做好相关学习笔记。同时,为了增加学习效果,将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法律知识“每日一题”活动。按照省编印的《全省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每日一题”》,局机关干部在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的同时,完成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每日一题”。
(二)积极参加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结合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组织局机关干部积极参加由市委组织部、市司法局、人社局开展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三)强化日常宣传。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加大力度宣传依法行政及相关法律法规。每周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局机关干部群发有关法律条文,在溧阳市旅游网上开设有关法律知识专栏。
第三阶段(2014年4月):活动总结。局机关干部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干部个人年终考核内容,未能按要求完成培训活动的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评优。
五、保障措施及要求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了加强局机关干部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以局长汤全明为组长,纪检组长冷洁为副组长,其他局领导干部为成员的市旅游局法治理念教育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机关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工作。
二是精心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特点,紧密结合“六五”普法工作抓好全员轮训。机关干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制订计划,全面系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并做好笔记。
三是搞好活动总结,确保效果。各科室要认真抓好学习工作,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总结教育培训活动经验并及时宣传和推广。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同时,迎接市有关部门的检查考核。
附件:1、旅游局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领导小组
2、江苏省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大纲
2013年7月12日
抄送: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市旅游局办公室 2013年7月15日印发
附件:1
旅游局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
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汤全明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冷 洁 纪检组长
成 员:施 晋 办公室主任
陈卫君 市场开发科科长
朱旭琴 规划发展科科长
陶锁明 质量管理科科长
张 铭 旅游执法大队大队长
附件:2
江苏省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5课时)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概念
(一)了解掌握法治的概念、特征、作用。
(二)了解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及其涵义。
(三)重点掌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和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
了解掌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路径
(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二部分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5课时)
一、宪法基本理论
(一)了解我国现行宪法的特点与基本内容。
(二)重点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掌握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原则的内涵及其在宪法上的具体表现。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了解掌握我国的国体、政体。
(二)了解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地位与作用,了解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直接和间接选举的组织与程序,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规定。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了解公民的国籍、人权与公民权的含义。
(二)重点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内容与特点。
(三)了解《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内容。
四、国家机构
(一)了解掌握我国不同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程序。
(二)了解各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五、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一)了解掌握宪法实施、宪法修改、宪法解释的含义、程序、机关。
(二)了解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体制、基本方式。
第三部分 严格依法履行公务员职责(4课时)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概括
(一)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沿革。
(二)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三)知晓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和颁布的意义。
二、公务员的定义
(一)了解公务员的定义、界定标准及其范围。
(二)掌握成为公务员的条件。
(三)了解掌握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四)了解取得公务员身份的各种方式的程序、条件、适用范围及有关规定。
三、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了解掌握党管干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原则的涵义。
四、《公务员法》的运行机制
(一)分类管理机制,了解掌握公务员的分类、分类管理的作用以及职务、职级的规定。
(二)公务员更新机制,了解掌握录用、培训、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的涵义和有关规定。
(三)激励保障机制,了解掌握考核、奖励、职务升降、工资福利保险的相关规定。
(四)监督机制,了解掌握申诉控告、惩戒、回避、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第四部分 坚持依法行政(4课时)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和要求
(一)了解依法行政的内涵和内容。
(二)了解行政基本法律概况,明确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二、行政法
(一)了解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
(二)了解行政法的渊源。
(三)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明确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涵义,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五)了解行政行为的涵义、分类、内容、效力、成立及合法要件。特别掌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原则和设定。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家赔偿法
(一)了解赔偿、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法的概念。
(二)了解掌握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
(三)了解掌握行政赔偿、刑事赔偿的范围、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程序等。
(四)了解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四、行政诉讼法
(一)了解行政诉讼的原则、受案范围、管辖。
(二)了解掌握行政诉讼的程序、时效。
第五部分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3课时)
一、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述
(一)理解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二)了解掌握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内容。
(三)了解掌握市场主体的权利受到行政权力侵害时可寻求的法律救济途经。
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一)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关系、调整范围。
(二)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以及政府和司法部门的劳动者保护中作用。
(三)掌握劳动合同、劳动基准和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规则。
(四)了解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和效力、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和终止。
三、税法
(一)了解税收的涵义、来源和用途。
(二)了解税收的种类和涵义。
(三)明确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四)了解掌握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计算等法律规定。
四、其他法律法规
(一)了解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对法律制度的要求以及在维护竞争秩序中政府的只能和作用。
(二)了解政府和消费者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作用。
(三)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和环境法律责任,以及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能作用。
第六部分 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3课时)
一、民法基础知识
(一)准确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则。
(二)了解掌握民事主体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三)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民事权利,能够在具体社会关系中识别各种民事关系,了解基本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
(四)了解掌握债权、物权以及合同订立等法律概念,能够运用民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民事法律问题。
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
(一)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增强证据意识。
(二)了解掌握民事、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诉讼时效。
(三)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内涵、区别和分类,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了解掌握职务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的概念、特征(犯罪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