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3年,我市旅游工作以全市“转型发展攻坚年”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一流、全域一体”目标,以“三区同创”为抓手,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规范乡村旅游,认真组织第九届天目湖旅游节系列活动,全市旅游发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2013年工作
一、旅游接待人次稳步增长
2013年,虽然国内旅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形势、H7N9禽流感、严控公款消费及精简各种会议等规定的影响,但我市旅游创新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借节造势,不断放大节庆效应,全市旅游各项主要指标呈现较好态势。今年1—10月份,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50.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2%和8.51%;其中,1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共接待游客478.36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48.27%和44.75%。至年底,预计实现旅游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1.3%。
二、“三区同创”工作扎实推进
1.天目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今年上半年,为确保5A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先后完成了南山小寨停车场、天目湖山水园景观提升、全市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等一批硬件配套工程;同时精心制作了创建汇报片、台账及申报材料。接受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景观质量评审、专家暗访等验收检查,9月27日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今年正式启动。我们抢抓机遇,按照创建标准,创建办收集整理台账资料、制作创建汇报片,挤上了国家评审的“头班车”。目前,已顺利通过公示,有望年内挂牌。
3.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扎实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目前,天目湖已成为全国4家试点单位之一,并在专家试评打分中排第一,各项创建申报工作已经准备就绪,等待国务院启动评定。
三、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按照“全国一流、全域一体”目标,突出规划与创建两个抓手,严格执行《溧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与《溧阳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调整完善产业规划布局,以“三区同创”为抓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至目前,全市旅游项目投完成资13.77亿元,其中重点旅游考核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目前,已完成年度计划的121.43%。通过重点项目有效推进,目前,已向省旅游局争取到旅游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90万元;另外,蓓茗山庄申报国家旅游局乡村旅游引导资金100万元,正在跟踪落实中。
1.科学调研,建立重点项目联系制度
为确保全市重点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我局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溧阳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努力将溧阳建设成为宁杭山水田园休闲带上的核心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年初,对全市10个镇(区)旅游项目进行了全面调研,反复筛选后确定了2013年度溧阳市旅游重点项目19项(24个子项),制定了《关于建立联系镇(区)、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曹山慢城、天目湖山水园提升工程、南山小寨、水西村红色文化旅游区、桃源仙境等重点旅游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保证了项目有序推进,有力助推了全市旅游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2.科学指导,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对列为常州“510”工程项目的天目湖山水园提升工程、南山小寨和十思园以及2013年度溧阳市重点旅游项目,局党组按照《关于建立联系镇(区)、重点项目制度》,分组督查,科学指导,有序推进。1-10月,已完成投资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1.43%,其中,常州“510”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54亿元。
3.重点引领,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
按照“十二五”发展意见,大力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溧阳“全域一体”旅游集聚区步伐。
(1)加快推进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旅游资源开发进程。完成了以礼诗圩等“水韵江南”都市农业开发、城东湿地项目为节点的《溧阳市礼诗圩水韵江南地区旅游发展概念性总体规划》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区与城郊的旅游空间布局。9月中旬,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2)加快推进瓦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进程。为进一步加快“全域一体”建设步伐,我市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北部山区的开发进程。一是启动了《瓦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瓦屋山汽车运动城已完成规划编制,准备完善报批。杨湾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已完成用地性质调整、征地拆迁等工作,为加快推进瓦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进程奠定了基础。二是推进水西村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现代国防教育园项目已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立项工作,100亩土地指标已落实,等待挂牌。铁军东进体验园的可行性报告已经完成,一批旧址修缮项目基本完成;三是加快推进重要节点建设,积极指导丫髻山军警文化园、宝藏禅寺、神女湖农庄等重要节点的旅游项目建设。
(3)加快推进曹山和长荡湖区域资源开发进程。曹山慢城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加快重要节点的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高品质国际“慢城”。完成曹山北环线和交通引导标识建设工作,游客中心建设基本完成;以举办曹山日日春杨梅节为媒,以节庆为吸引点,以乡村慢生活为亮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长荡湖旅游规划已完成, 山长寿村建设加快推进,为长荡湖区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加快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步伐
根据《溧阳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在全市旅游业发展框架内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加快构建全市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进现代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挖掘、保护和利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乡村生态、文化景观保护和合理利用。年初,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乡村旅游点管理,科学合理开发,我局创新手段,分组对全市乡村旅游点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工作;截止8月份,完成了全市近200家乡村旅游点的调研工作,《溧阳市乡村旅游管理办法》正在抓紧制定中。翠谷庄园、富民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与市妇女“双学双比”竞赛协调小组、市妇联联合开展了“圆梦美丽乡村——巾帼旅游服务创星”活动;全力指导天淼山庄等单位创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评定工作,日日春、神女湖农庄新评为溧阳市四星级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溧阳模式”在全国的地位及示范作用。
五、组织开展第九届天目湖旅游节系列活动
2013年,全市旅游宣传投入3500万元。以“长寿之乡、美丽溧阳”为主题的第九届天目湖旅游节,历时2个月。先后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会展财富论坛暨天目湖会展旅游论坛、第九届天目湖旅游节开幕式暨“老外看溧阳”户外嘉年华活动、第七届溧阳市旅游商品展销、第九届天目湖美食节、2013年“全民饮茶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节庆期间,全市接待各地游客390万人次(占上半年接待游客总人次的67.14%)、旅游总收入32亿元、门票66万张,同比分别增长3.72%、6.67%和5.95%,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新华日报、华东旅游报、扬子晚报、江苏电视台、中国江苏网近30家媒体在节前、节中高密度宣传报道第九届天目湖旅游节情况,提升了溧阳城市和“天目湖”旅游品牌美誉度,取得了良好的节庆效应。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华北旅交会”、“中国国际旅交会(昆明)”等大型旅游交易会,进一步提升了溧阳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各种有力的宣传促销手段,我市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城”称号,被中烹协评为全国首家“中国长寿美食名城”,天目湖旅游节获得“长三角最具影响力品牌节庆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
一是加强《旅游法》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旅游法》,局党组为加强《旅游法》的学习和宣传,认真组织研读和培训。一是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和重点旅游企业参加了省局、常州市局组织的学习;二是局党组加强《旅游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的力度,认真组织局机关进行学习培训;三是局党组对各旅游经营单位贯彻《旅游法》情况进行分组督查,对贯彻落实《旅游法》不力的单位勒令进行整改。至目前,我市旅游市场无违法违规现象。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旅游安全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实行“一岗双责”。年初,局党组重新调整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重新修订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我局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方针,深入排查治理旅游安全生产隐患,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解决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对照《旅游法》监督旅游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促进全市旅游生产经营高效、健康、快乐发展。至目前,对全市旅游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了7次检查,其中1次为市领导带队督查,2次为旅指委成员单位联合检查,4次为旅游局领导带队的全面检查,累计共出动588人次,全年对重点旅游企业检查达8次以上,重点对全市各旅游单位用车、责任意外险、安全网络、消防设施、锅炉设备、食品卫生、水上作业、安全生产台账、安全处理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等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其中天目铭汤孝子温泉景区由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勒令限期整改后仍未达标,被取消了2A级景区资格。通过全覆盖式的检查,科学的指导,规范了全市旅游市场安全。截至目前,我市旅游市场安全无事故。
三是组织指导饭店申星工作。御水温泉酒店被评为五星级旅游饭店;指导扬子国际大酒店、静泊山庄、云海、李家园大酒店和虹枫美食休闲度假村酒店等6家旅游饭店进行评定性复核工作。目前,红枫度假村酒店和云海宾馆2家宾馆已经通过了评定性复核。同时,对照标准对其他旅游饭店进行了全面提升,为2014年参加复核的宾馆打下了基础。
四是积极打造餐饮品牌。我市通过连续举办九届餐饮大赛,天目湖菜系已基本形成。2013年4月,溧阳市创建“中国长寿美食名城”一举成功,成为全国首家“中国长寿美食名城”称号之市;新华厨大酒店通过“中华餐饮名店”认定;周城羊肉、林记咸鹅被新评为中国名菜;水乡团子通过“中华名小吃”认定;御水温泉度假酒店、天目辉煌温泉度假酒店、天目湖假日花园酒店、天目湖大酒店、谢记私房菜馆、东吴食尚被认定为“江苏省餐饮名店”。至目前,我市已有4家旅游饭店获得“中华餐饮名店”称号,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
五是组织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全市乡村旅游点负责人和服务人员参加了管理营销和服务技能培训;组织全市旅行社、景区(点)、星级饭店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大赛”活动,
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对重点旅游景区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管理原则,组织指导旅游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开展森林防火消防演练和水上搜救演练和安全生产达标活动。
六是加强行风建设。在全市开展旅游行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局机关行风建设。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和投诉。共收到旅游投诉44件,市长信箱转办信件3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7件,处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2014年工作和打算
以“全国一流、全域一体”为目标,继续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8亿元,力争天目湖完成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大力提升旅游品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稳中有升。
(一)“三区同创”,抓全面攻坚
继续完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硬件建设、台账编制工作,达到迎检标准,力争完成天目湖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工作。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做好对上沟通,及时掌握标准、掌握流程、掌握信息,确保国务院批准启动评定工作后,成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全域一体”,抓重点项目
北部抓开发。瓦屋山区域重点做好《瓦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规划》编制和招商工作、启动服务区建设,以瓦屋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主体,创建AAAA景区、省级自驾游基地,为提升北部旅游发展水平打基础;曹山园区加快主要节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区内旅游农庄积极创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在建设“国际慢城”打基础的同时,力争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长荡湖旅游开发以湿地建设、 山长寿村为引擎性项目,结合退圩还湖,逐步推进旅游开发建设,为创建国家4A级景区打基础。
南部促提升。天目湖,主要抓节点建设。推进天目湖水公园建设,加快十思园、涵田、天目湖健康养生园、望湖岭-玉枝农庄等节点的设施完善,努力推进天目湖向会议度假地转型。南山,按照“养生长寿”的主题定位,推进御水温泉二期、乾龙养生谷、南山花园二期等项目的开发,提升品位。
城区促启动。加快编制城区商务旅游规划,结合城市开发、水利建设,推进燕山公园、“一环一带”、水韵江南乡村旅游区等节点建设,按规划科学实施,全力推进“全域一体化”建设步伐。
(三)乡村旅游,抓秩序规范
以“全国一流、全域一体”的大旅游发展战略为目标,严格按照《溧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及《溧阳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规范全市乡村旅游点的布局,严格把好各项规划、设施审批关,合理有序引导乡村旅游点的发展。鼓励农家乐以村庄为单位进行集聚发展,整顿和规范零星分散的农家乐经营点;通过省、市级星级乡村旅游区(点)评定、重点旅游项目申报的办法对规模较大的旅游农庄进行科学指导、规范管理。严肃查处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四)形象宣传,抓节庆效应
配合“中国溧阳茶叶节”活动,认真组织举办第十届天目湖旅游节旅游节系列活动,不断放大节庆效应,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打造休闲度假目的地形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平面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溧阳养生、会展、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打出“天目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
(五)旅游管理,抓基础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旅游行政处罚办法》的宣传贯彻,按照法律法规,积极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和行风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强化旅游管理体系的效能,特别是加强各旅游区管委会的建设,发挥其在规划建设、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溧阳市旅游局
201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