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为己任,努力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围绕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要求和全年工作目标,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创优争先的积极性,各项工作彰显业绩。
一、购销工作又创新纪录。
2013年,我局按照年初确定的“规避风险、以量积效”的工作策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积极入市收购,国有粮食企业全年收购粮食89441吨,同比增收17639吨,其中小麦32968吨、籼稻20414吨、粳稻36059吨;全年销售粮食53308吨,其中小麦24209吨、籼稻10203吨、粳稻18896吨,粮食现库存81592吨,实现利润423.3万元,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地方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了农民售粮的需求,实现了十多年来粮食购销总量、小麦、籼稻、粳稻收购入库数量和托市收购数量“五个创纪录”。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收购,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通过销售备仓、维修备仓和清消备仓等措施,备足备好收购仓房190个、仓容15万吨,全年落实粮食收购资金2.73亿元,投入200余万元购置更新机械器材、维修仓房、新建烘干机等,确保顺利收购。同时,针对近几年来粮食行情后市低迷,积极争取国家托市收购,做到敞开收购,杜绝农民卖粮难、“打白条”等情况出现,保护农民利益,规避粮食收购经营风险。今年,小麦、籼稻、粳稻均启动了托市收购,我局按照全省统一规定的粮食托市收购执行时间开展粮食托市收购工作,严格执行粮食托市收购预案,统一使用粮食托市收购凭证,严格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做到分等专仓储存,确保托市收购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二)适时销,确保在库粮食安全。今年,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低迷,销售不畅,合同履约率低。为此,我局紧紧围绕“五结合五确保”开展粮食销售工作。一是与安全储存相结合。对水份偏高,粮温明显上升的粮食,先安排销售出库,缓解保管压力。二是与收购备仓相结合。对收购仓容紧缺的库点,加大粮食销售力度,扩大收储仓容,确保收购需要。三是与防汛度汛相结合。对地势低洼,容易受涝的库点,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抓紧粮食销售,确保粮食安全度汛。四是与仓房条件相结合。全面排查储粮仓房的安全状况,对屋面漏雨、墙身、地坪损坏的仓房,坚持销售与维修并举,在抓好粮食销售出库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维修,消除粮食保管隐患。五是与地方储备粮轮换相结合。根据《溧阳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把握好轮换时间、数量要求,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高轮换效益,确保粮食应急调控需要。
(三)优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针对粮食收购期间天气时晴时雨,靠天吃饭的现状,采取四项措施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一是摸清情况。主动了解收割进度、烘干能力等情况,指导农户摊晾、整理、保管粮食。考虑到种粮大户种植面积多、数量多,缺人手、缺场所等实际问题,重点了解种粮大户收割、烘干情况,建立信息档案,保持经常联系,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二是开机烘干。目前,全市已有9家种粮大户配置了烘干机30组,日烘干能力285吨,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在茶亭库配置日烘干能力30吨的循环式烘干机,有效指导他们雨天边收边烘,晴天烘晒结合;对没有烘干机的种粮大户,由南渡储备库、茶亭库、康盛米业主动帮助代烘,全年为种粮大户代烘粮食1万多吨。三是指导保粮。一般农户种植面积少、数量少、有场所,积极指导农户把收割后的粮食摊晾在屋内或走廊,采用摊薄、勤翻和排风扇等方法降水降湿,一旦天气转晴抓紧整晒,做到颗粒归仓,增产增收。四是提供方便。为农户提供场地、仓房和油布等,方便农户堆放、遮雨和整晒,主动延长收购时间,做到随到随收、不停收、不拒收、不限收,充分发挥了国有粮企收购主渠道作用和服务功能,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
二、保供稳价取得新成效。
(一)增储备,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一是落实新增储备计划。全市地方储备粮补贴纳入市财政预算,地方储备粮资金信用贷款也得到了落实。二是完善应急保供体系,着力健全应急保供网络。确定应急加工企业、粮油应急供应网点、粮油应急运输单位。在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设立粮油配送中心,应急时合署办公,统一指挥调度全市的粮油应急保供工作。三是强化储备粮油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岗位责任制,做到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数量、质量、品种和地点“四落实”;每年签订承储合同,明确承储数量、保管、轮换、调用、补贴和经济法律责任等规定,期间有不良行为即取消承储资格;严格执行轮换审批制度。坚持先请示、再批复、后出库的原则,做到手续到位,资金及时回笼,确保购贷销还。四是严格储备粮油检查。由粮食、财政和农发行联合对地方储备小麦、籼稻、粳稻的轮换数量、质量进行验收,完善地方储备粮轮换收购信用贷款协调纪要。对地方储备粮油、成品粮应急储备实行每季度检查。确保地方储备粮油、成品应急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
(二)强供应,着力提升军粮服务水平。根据我市军粮供应工作的实际,以“保障有力,服务优良”为第一追求,在五个方面上“下功夫”,努力规范军供行为,夯实军供工作的基础。一是在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功夫。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安排军供工作,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优的同志负责军供工作的联络、信息反馈,具体落实相关事项。同时,改善办公、服务、储粮条件,为做好军供工作提供必要支撑。二是在保证军粮质量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定点加工、确保质量、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等规定,确保军粮供应不断档,让驻军吃上“放心粮”。三是在规范军粮销售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军粮销售制度,规范销售手续,严格保密制度,杜绝失密、泄密现象发生。四是在加强财务管理上下功夫。严格军粮财务专帐、专项、专人、专户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五是在军供服务水平上下工夫。设立24小时电话预约,做到无条件预约售粮,无条件送货上门,无条件上门讲解科学储粮知识,无条件满足部队对军粮品种正常的调剂和串换,印发安全保粮手册,提出选好仓、勤检查、少进粮、勤进粮的建议,竭诚为部队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统计,着力完善价格监测。一是依法做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利用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涉粮企业(个体)讲清粮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工作要求、收购数据、上报时间、内容以及联系方式。健全统计网络,建立粮食统计QQ群,扩大统计覆盖面,按时、真实、准确上报统计数据。以检查统计上报进度、经营台账和上报报表为重点组织了2次以上粮食统计执法检查,针对查出的问题,帮助企业(个体)规范统计业务。二是强化粮食流通现代化监测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对照指标体系,按时、准确、完整上报有关报表和资料,对达不到指标要求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实的措施和限定的时间表推进粮食流通基本现代化工作。三是加强粮食价格监测和预警预报。在全市设立粮油价格监测点6个,按月定期收集价格动态,特殊情况和节假日期间,不定期收集粮油价格变动、销售与库存数量等信息。
三、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促服务,引导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涉粮企业抓好技术革新和开放新品,正昌集团今年投入研发资金1200多万元,开发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新品15只,获得常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5项,获国家专利12项。布勒(常州) 机械有限公司今年投入研发资金2300万元,开发新产品10个,获得专利4项。今年1-10月份,正昌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0.68亿元,利润0.85亿元。布勒(常州)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润1.05亿元。重庆啤酒集团、德盛集团等企业今年以来也瞄准国外市场研发新产品。截止10月底,我市粮食精深加工行业已实现销售收入近40亿元,利润4亿多元,名列常州市各辖市(区)前茅。
(二)修仓房,改善粮食仓储设施。一是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的机遇,全面提升粮食收储能力,结合上级要求和本市实际,制订国有粮库优化布局和仓房维修改造三年规划及完成2013年中央粮食仓房维修资金申报工作。对现有仓房分简单维修、重点维修和拆除重建三种方式进行改造。今年已完成周城、茶亭、殷桥、前马等库的维修改造工作,有效改善了库容库貌、存储环境。上兴粮库2号仓改造工程被列入2012年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骨干库)补助资金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拆除仓容650吨,新建仓容1650吨,年底仓房主体可竣工。二是推进江苏溧阳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建设,该项目2013年4月7日开工建设,中标价1721.36万,已完成两幢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高大平房仓的主体建设;1200平方米的机械罩棚;可停靠2艘500T或1艘1000T级船只的钢板桩码头主体、防排内涝的地下雨水提升池、库区消防泵房的施工;年底前还将完成码头场地浇筑、配套水电消防及道路施工、30T地磅施工、码头吊机等全部二期工程的施工。
(三)整资产,促进国企做大做强。一是加大对平陵西路155号原苏浙皖边界市场粮油贸易中心搬迁工作力度。该地块内28户租赁户已全部清空,整体移交给市征收办。二是丰乐商厦资产权属纠纷案有了终审判决。三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拍卖、招租、回收等途径,对现有资产进行有效整合,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四是优化全市仓储布局。我市原有收储库点11个,结合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分布及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等情况,对现有库点进行优化布局,确定1个中心库(江苏溧阳储备库)、9个收储库(上兴库、社渚库、周城库、殷桥库、竹箦库、前马库、后周库,异地重建后的茶亭库和蒋店库)。
(四)抓培养,启动人才兴粮计划。组织购销公司8名职工参加国家粮油检验、保管技术等级考核,已全部通过。组织7名年轻职工报考南京财经大学、淮安财经职业技术学校开办的粮食专业本科、大专班。同时,新招大专以上文化新职工8名,引进文秘专业人才1名,缓解在职职工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脱节的状况。
四、监督检查再上新水平。
我局按照省、市粮食局要求,结合本市实际,认真开展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全年组织开展各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41多次,出动执法人员近300多人次,检查涉粮(油)单位近459个次,有效地维护了粮食市场流通秩序。
(一)抓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一是利用“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平台,采取现场展板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提问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粮食政策、法规及粮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接待群众咨询近2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积极营造依法管粮、守法诚信经营的粮食行政执法氛围。二是在夏、秋粮食收购前分别召开国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负责人的收购工作专题会议,宣传收购政策,分析收购形势,要求各收购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相关法规,努力为售粮群众提供方便,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三是在粮食收购前与发改、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秋粮收购市场管理的通告》,利用报纸、电视、粮网等媒体进行立体宣传,强化依法收购意识。
(二)抓检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一是完善执法机构建设,主动向市编办汇报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争取市编办在机构上的支持,成立了“市粮食行政执法大队”。二是开展粮食库存检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组织督促市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对列入本次检查范围的12个库点,63个仓廒内的38599吨粮食进行逐仓的测量计算和帐实核对等自查工作。检查核对表明,我市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粮情稳定。三是加强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市场检查。在粮食收购期间,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各类粮食收购主体进行收购市场执法检查,共出动监督检查人员128人次,检查粮食经营企业36家,对3家问题较突出的企业给予了警告,并责令限期整改。严肃查处“打白条”、压级压价、克斤扣两等损害农民利益和掺杂使假、抬级抬价等扰乱收购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收购市场秩序正常。四是开展节日粮油市场检查。采取听汇报、看现场、查台账和走访粮油消费者等方法,对全市15家粮食加工单位、7个大中型超市、1个粮油批发市场(12家个体经营户)及2家成品粮应急储备承储单位进行粮油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经查,2013年春节、中秋国庆粮油货源充足,价格平稳,质量较好。
(三)抓核查,严把收购许可发放关。一是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办理了2家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审核发放、2家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变更工作。二是对去年有粮食收购资格的61家粮食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粮食收购许可证核查。通过核查,重新确认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对象为56户,其中:暂缓通过1户,核查申请注销4户。目前,我市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户为58户,其中:民营企业20户,个体经营户38户。
五、“放心粮油”得到新提升。
(一)抓质量,推进“放心粮油”示范建设。一是动态管理对原溧阳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组织复评。全市首批命名的6家企业均通过复评,继续保留示范企业资格。二是积极争创国家级、常州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溧阳市海斌粮食作物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溧阳市大统华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城东店、新昌保生粮食加工厂、溧城为群粮油经营部3家获评常州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三是开展第三批“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评审工作。今年我市有9家单位申报溧阳市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确定4家为考察对象,经评审,溧阳市南渡洪法粮油饲料加工厂、溧阳市天目湖天目家园食品有限公司和溧阳市濑水水稻专业合作社3家命名为溧阳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四是注重结合“放心粮油”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活动,加强供需对接,放心粮油市场份额达85%以上。
(二)抓测评,加大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对“放心粮油”示范单位开展市场满意度调查,向学校、宾馆、部队发放《溧阳市“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市场满意度测评调查表》200余份,对全市13家“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进行市场满意度测评调查。二是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