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中小学、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2013年下半年溧阳市教育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各科室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2013年下半年溧阳市教育工作意见》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2013年下半年溧阳市教育工作意见
2013年下半年是深入推进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重要阶段,也是完成全年教育工作的关键阶段。做好2013年下半年的教育工作,对于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意义深远。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保持稳中求进、奋发有为的总基调,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保规范、保平安、保质量、促发展为主题,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一步提高溧阳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推动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⒈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光华高中搬迁工程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按序实施东升实验幼儿园新建工程,做好燕山中学、周城初中、上兴初中、竹箦中学、南渡初中等一批校安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标。鼓励乡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别桥中心小学和幼儿园、上黄中小学、竹箦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异地重建工程。
⒉促进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优质、特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事业发展水平。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进幼儿园独立法人建制工作,倡导公办、民办并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城乡之间差距;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普高、中专走向综合性、特色化发展;社会教育优质规范发展,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发挥培训功能;特殊教育优质健康发展,办好培智学校,关注弱势群体发展。
⒊做好优质创建工作。做好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准备工作。扩大优质学校创建成果,下半年争取再创建省、市优质园4-6所,新增2所常州市优质学校。做好常州市优质学校和星级高中的复评工作。开展全市第三轮“学校管理特色项目建设”终期评估,促进学校特色化主动发展。各类单项特色创建做到求质量保数量,通过创建过程促进内涵发展。
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依据常州统一要求,实施溧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常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加快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逐步推进教育管理系统、学习系统、共享系统、办公系统的试行工作。以省、市“e学习”项目试点学校为核心,有计划按步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示范项目探索活动,深化数字化校园的实验与研究工作,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溧阳教育网和学校网站建设,提升网站服务功能。加强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和科研方面的深入应用。
(二)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⒈不断优化教育方式。以减负增效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师教学方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管理规范,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课时数和作业量,大力加强专项检查和社会监督。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科研,探索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⒉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脉搏的德育途径,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好开学第一课。进一步深化学校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的全面实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个性化开展卫生、生命、心理、禁毒等各类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强化质量效益意识,树立全面质量观、全员质量观和全程质量观,切实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扎根教学第一线。切实开展各类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视导和综合督导,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不断推进全市各类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缩小类别之间、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质量发展差距。继续保持全市各类教育质量高位均衡、稳中求进的良好发展态势,以一流的教育质量造福当地百姓。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⒈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强化搞好教育靠教师、办好学校靠校长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溧阳市“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规划》,规范学校内部职能机构设置和领导干部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监督、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形成绩效考核、竞争择优、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均衡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完善城乡、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的交流机制。
⒉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认真执行师德建设“八要十不”规定,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遵守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打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组织好第六个“师德建设月”活动,制定《溧阳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评比实施细则》,组织开展第29个教师节庆祝活动,采取演讲、报告、事迹展示等形式宣传、表彰一批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
⒊加强教师发展引领。突出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灵魂作用,着力培育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管理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校级领导队伍。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实践,抓好教师全员培训及专项培训,规划并组织好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培训、考核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着力打造名师团队、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新组建5-10个溧阳市中小学名师成长工作室,激励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追求高层次发展。
⒋严肃工作纪律执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相关要求,严格执行《溧阳市教育系统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落实好作息时间、工作纪律、请假制度、会风会纪、“八小时外”行为规范等相关管理规定,杜绝擅自离岗、不完成教育任务、工作敷衍塞责等现象,加大对上班玩游戏、网上购物、体罚学生、从事有偿家等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规范教育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渗透学校校园文化特点,充分彰显校园个性色彩,构建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和系统性。把校园文化建设融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中,使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有意识、有主题、有体系的正确方向发展,发挥老校的优良传统,体现新校的与时俱进,让校园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文化的传播、继承、发扬光大的重要阵地。
⒉优化办学行为管理。有效实施第五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自评工作,提高自主评价效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管理行为,坚持责任分解、过程监管和机制导向三位一体,通过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和行政视导,进一步规范学校日常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形成整改、问责和长效发展机制。
⒊严格财务经费管理。严肃执行财务纪律和经费管理,加强对经费收入、成本支出的核算与监管,主动研究相关政策,完善配套跟进制度,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方向和效益的引导,规范教育收费,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划拨、出让、出租、出借、报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校长任期内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⒋管好后勤服务学生。抓好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学校零星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定》,规范报批、审核、审计等相关程序。抓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管,提高现有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办好学校食堂,贯彻落实“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意见精神,提升学校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水平,清除影响侵占学生利益的不规范行为,保障师生健康饮食。
(五)优化教育形象,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⒈执行作风建设要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开展教育系统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深化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信息公开校园民主建设。以“风气正、质量高、服务好”为标准,真正实现教师让学生尊重、校长让教师认可、学校让家长信任、机关让基层肯定良性循环。
⒉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带动群建机制,加强工会、团委、妇委、关工委等方面的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能力,做响“一校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创新党建工作亮点工程。继续开展建设“效率溧阳”活动,进一步加强溧阳市教育系统效能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强化教育系统的服务意识,打造优秀服务品牌。选树先进典型,营造激励氛围,增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⒊落实校园安全措施。做好江苏省级和常州市级“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加强完善校园“三防”建设,确保按标准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到位,并正常运转,保障校园安全。深化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标识,做好学生安全接送工作,深入开展交通、消防、防震等教育以及应急逃生演练,提高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
⒋优化和谐发展环境。做好“奖、贷、助、勤、补、减”工作。关注网络舆情,做好教育信访,加强对影响教育系统稳定因素的分析把握,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大力加强教育方针政策、发展成果、亮点特色及先进典型的策划与宣传,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积极争取和协调全社会关心教育的各级力量,共同形成教育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