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积极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四个全覆盖”。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因地制宜依托现有平台,注入社会法律服务的专业资源,打造能够承载公共法律服务职能的实战平台。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点和规范化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纳入社区建设的“共建共享”机制。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优化业务结构,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专业分工,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融资、兼并重组、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重要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对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参与信访接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参与社区法律服务站点值班接待等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深入推进公证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综合目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公证的公益属性。
二、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进一步规范市镇两级调处中心、村(居)调处服务站和300人以上企业调委会的建设,着重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推进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围绕省优秀司法所和五好司法所的标准,选取2到3个司法所进行重点指导建设,提高全市司法所工作规范化程度,争取3年内达到省优秀司法所的全覆盖。加大调解品牌建设,在医患纠纷和婚姻家庭纠纷两大品牌的基础上,加大其它专业领域调解组织的品牌建设,增加实效性,提高知名度。延伸调解组织的触角,拓展人民调解服务领域。
三、构建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注重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高密度、多角度宣传法律法规、开展法制教育、传播法治资讯、解读社会热点、引导法治舆论,最大限度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大力开展“法律六进”等法治惠民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到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之中。拓展法治建设领域,探索开展“法治创建示范机关(单位)”、“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示范村创建。
四、构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覆盖:加快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司法行政部门具体管理,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功能为一体的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安置帮教管理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刑人员调查评估和假释前矫正环境评价工作,努力降低社区矫正适用风险。落实安置帮教定期排查制度和社区矫正报告、居住地变更、禁止令执行等日常监管制度。严控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申请,落实管控衔接措施,防范脱管现象发生。对违反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调查、依法惩处,维护社区矫正秩序。加强与监所双向沟通协作,主动做好延伸帮教,强化信息系统应用,确保不脱管、不失控,看得住、管得牢。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组织网络,充实扩大两类人员的帮教队伍,及时反馈管控信息,夯实两类人员管理的社区基础。
五、加强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重点围绕群众路线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内涵和实质,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大练兵,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服务品牌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
溧阳市司法局
201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