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给全体教师的一些建议【二】
溧阳市第三中学 唐玉法
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最大的胜利就是自己征服自己的胜利。要想征服自己,首先就得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他才有克服自身弱点的欢悦,他就会开始以批判的目光看待自己,由此也便开始聊自我认识,体会到自己在劳动中创造自己时的美”。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样是教师,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自己异常辛苦,学生难以调教,抱怨自己不被重用;而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自己工作踏实、很有成就感,学生和同事都很敬重他、喜欢他,而且工作都能得到校方的认可。其实原因很简单:关键在于你是否真正认识了你自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每个人又都有一定的不足,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尽情展示自己的聪明才干,成就辉煌的事业。一个不能真正认清自己的人,也不会真正认清他人,时常会因偏执地以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人而遭遇挫折。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看清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准确地把握自我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想办法悦纳自己的职业,这是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因此,教师要学会善用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优点,一把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别人所长,越比心态越好,越能奋进。如果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不仅不会长进,而且会失去人生的追求。
二、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邱学华说:“品位,它是生活的本质和内涵。一个有品位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高雅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因此做人要做有品位的人,做教师要做有品位的教师。”做人要有气质,做事要有风格,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闪耀着灿烂人性的特色,就是教师的品位。一个教师拥有了独具的、高雅的品位,就会使其教育教学洋溢着风采,充满着生机。
一个有品位的教师,具有理性的精神,闪烁着人性善良的光辉,其博大的爱惠及与之接触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教师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修养,礼貌、善良、热情而懂得关照别人,在任何生活细节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温和、优雅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是一个有真性情,有信念和理想的人,可以不依赖现实而生存;灯红酒绿的地方与之无缘,生活看似简单,却真正远离喧嚣,即使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着宁静而精神富足的生活;这样的教师富有自主意识,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去行动,具有一种挺立的人格,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清明。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品位的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要真挚、博爱、慈善、宽容。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生理性与社会性的成长,始终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第三: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第四:教师要把工作的忙碌当做生活的充实,把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的成功,不仅关注人生的功利,更关注幸福的内涵。
教师的品位是恬静的心灵和清淡的情怀。有品位的教师关注人生的价值,更关注幸福的内涵。为实现人生价值,他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时时让平静的生活荡起美丽的涟漪。
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孔子曾说过: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构成的……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从不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是简单的事”。要想比别人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多下功夫。其实,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只有日积月累地捡拾细碎的石块,才能构筑起高耸雄伟的城堡。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从一件件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种视善小而不为,认为做善小之事属于表面化、低层次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善于从小事做起,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做成大事。正如曾国藩所言:“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其实人生价值的伟大蕴藏于平凡之中,崇高蕴藏于普通之中,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平凡中追寻伟大,在普通中展示崇高。教学中许多常规工作普通得使人不屑一顾,一名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优秀教师愿意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作业本上多留一些鼓舞人心的评语;备课时精心准备一两个游戏或笑话安排在紧凑的教学环节之中;多留心学生的表情并及时了解原委;每天挤出一点时间给自己充电……须知,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你多做点,别人不愿意付出的时候你多付出点,那么成功的机会就肯定会比别人多一点。
四、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
著名教育家理查德·威伍说:“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教师的魅力在于把活力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和周围人的身边。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一种激昂的情绪,是一种冲动的感情,它使情感炽热化。教学需要激情,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有了激情,学生们的情绪就会受到感染,身心振奋;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从而使教学峰回路转,增强教学效果。
拥有良好精神面貌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一定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秀的教师总是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们不像普通教师那样把自己的职业仅仅看着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成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这种激情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而是蕴藏于心的坚定信念。良好的精神面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绪特征,在于开朗的个性、乐观的心态、豁达的胸怀、真诚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坚定的信心。这样的教师思维必定是开阔、活跃、深邃、富有创造性的。
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优化和教育人格的丰满,努力完善自身的精神面貌,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五、教师要有“精”、“气”、“神”
我国著名教育家吴昌顺说:“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尚师德,必须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我们可以锻炼健康的身体,也可以修炼教师的精、气、神。让教师的精气神感染学生。教之有情,润物无声。教师的精气神感染周围的人尊师重教、和谐发展。”
这里,我们给“精”、“气”、“神”赋予了新的内涵:所谓“精”即业务精、思虑精;所谓“气”即正气、锐气、书卷气;所谓“神”即指精神状态和思想气魄。拥有“精”、“气”、“神”的教师会时时处处充满激情与活力,神采奕奕、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善于击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我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而不是苦涩枯燥的任务。教师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因此,教师要想收获精彩的人生,就必须拥有“精”、“气”、“神”,缺乏“精”、“气”、“神”的教师永远也不会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六、做一名“阳光”教师
美国著名教育家古诺特说过:“身为教师,具有极大的力量。他能够让孩子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他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他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他能伤人,也可以救人。因此,只有教师的心头灿烂了,才能把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真正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并用幸福去传递幸福,用快乐去传播快乐,用成功去铸造成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阳光”教师?我想,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拥有创新精神、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境遇和教育思想的教师就是“阳光”教师。做“阳光”教师,就是要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敢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用理想教书,用心育人。而不是单纯依靠教材、教案、教参、教辅资料,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这样的境遇难以教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难以培养出具有开拓进取品质的人才,而这样的教师也注定不会成为“阳光”教师和教育家型的教师。
现代教师应该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的观念,即: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再是自始至终絮絮叨叨讲课、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把学生组织好,由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导而弗牵,牵而弗抑,教师不一定是主导,是为学生指引方向的人;教师是学生的激励者,崇尚肯定性评价,不断给学生以激赏、唤醒和鼓舞;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具有现代意识的教师,就应该充分确立学生的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
七、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而是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思考中精心钻研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思考中用心设计每一节课,努力让教学成为艺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对老师而言,这句话可以改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教师长年如一日的站在课堂上,以自己的不变应对外界信息的千变万化,如果他不去思考,那么就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其结果也只能是在教书匠的层面上做努力。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他们思考自身的专业成长,思考学生的未来朝向,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则。可以说名师终身秉持“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等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的精神,觉悟“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的精义,坚守“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信仰。
思考是人类进步不能缺少的,一个好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教师需要思考的事很多:业务上的困惑,教育工作的方法等等,所有的这一切,如果没有了思考,都将会是苍白无力的,学习与思考是相伴而行的,思考的多了,你就能很自然地把不相关的东西变成自己所教学科的一部分,就能在业务上胜人一筹。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积极思考:一是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分析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运用等;二是对学生发展的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健全的心理,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三是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思考,如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人格魅力和自我形象等;四是对教育改革的思考;五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既包括教师如何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相处,还包括同事之间的和睦相处等。
八、培养自己的教学灵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期贝乐斯说:“教育活动应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把生动性和灵性融入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要培养灵动的、创造性地学,从而更好地成为具有创造素养的人才。弗桑说:“时机决不敲两次门。”拥有教学灵性的教师能勇敢地做“平等的首席”,民主地与学生讨论、对话,并有效把握教学的时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性,促成其灵动地学,使其灵性的智慧火花燃烧得更灿烂、更夺目。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师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灵性,用心上课,追求灵性的课堂,赋予教学的智慧和技艺,给予课堂的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课堂上教师只有乐于与学生对话,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充分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失时机地抓住来自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精当点拨、精心唤起、精巧引导,才能让课堂教学在“预设”的基础上焕发“生成”的活力,闪动灵性的光芒。灵性,源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体验;灵性,源于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性,源于对学生的多元解读。
九、精彩教学源于细节
苏霍姆林期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教学细节,顾名思义,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键之点。“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收藏在有限的细节之中。同样,教师的教学是由课堂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精彩教学源于细节,在教学上,关注细节可以提升教学机智,促进教学走向合理化、智慧化、精致化。精致的教学细节必将成为教学的闪光点,成为学生思维的开启点,成为教学难点的破解点,学习习惯的矫正点和一切素质培养的落脚点。审视优秀的教学案例,总能从中获取深刻的启迪。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与生的交流与沟通,更是人与人心灵的碰撞。我想,只要认清这些,真正把学生当做人,当做朋友,我们的课堂也会有高峰体验,精彩不断。一位专家说:“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细化我们的课堂一要真切地关注教学开端的细节;二要切实地关注教学过程的细节;三要注重课后信息反馈的细节等。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节处见功力,精美的课堂来自于精致的细节。
十、课堂要追求简约
我国当代教育家薛发根说:“简约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朴、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这里所谓的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一种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主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缩深刻。简约课堂必将是教师提升教学境界的追求,也是学生认知、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简约课堂要求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内容求精;教学环节求简;教学方法求活;课堂设计有度;教学媒介简便;教学评价简明扼要。如果做到这些,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实现“大道至简”,就会如同秋天那明镜般的天空,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十一、每天反思一下自己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思考是一种好习惯,它传承精华,去除糟粕,孕育智慧。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得思维和理念,只有把握思考这个工具,在学习与实践中架起一道亮丽的彩虹,方能理性地验证和扩充,使得实践经验增长。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因为思考,才有了诸葛亮审度乱世、力挽狂澜、三分天下的壮举;因为思考,才有了苏轼眼观绵亘、灵思妙笔而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知灼见的人生妙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有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有些教师工作几十年,没什么长进,不是因为他们没经验,而是因为他们不擅长反思,不擅长总结经验。对探索者而言,反思是一盏明灯,它会引导我们避免陷入教条和僵化。
二〇一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