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溧城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溧城镇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关村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创建千亿园区的目标定位,克难攻坚,奋力赶超,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这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坚持凝聚改革创新的源动力,始终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有效推动了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预计2013年全镇完成纳税销售收入1010亿元,同比增长0.4%;完成工业投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农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和10%;完成公共财政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15.5%;实际利用外资1.943亿美元,同比增长5.4%。
二、转型步伐执着有力。一是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今年重点推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421.48亿元。目前,波士顿、国粮、司能等15个项目已投产。汉德、凯夫、新时代铜业二期、中兴西田、海格5个项目正在设备安装,年后投产。其余项目正在按序推进。二是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今年确定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44亿元。目前,江苏金桥流通、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创新中心等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苏浙皖物流中心(二期)、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等5个项目正在做前期准备。三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基础农业产量稳定增长,小麦、油菜、水稻均获丰收。方里、蒋店油菜丰产示范方分获常州市一等奖和三等奖,小麦丰产示范方获常州市三等奖。高效设施农业初具规模,马垫村、八字桥村和倪庄村2000亩高标准农田已启动建设,八字桥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果蔬花卉大棚100亩,智能化大棚20亩,大林百亩高档果蔬园、陶峰农庄二期和宁丰千亩果蔬基地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一是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园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完成。土地征租保障有力,为金峰钢帘线等7个企业征地6178亩,为道路建设及安置小区建设征地1370亩,绿化带建设租地261亩。拆迁安置步伐加快,全年完成140万平方米农房拆迁和企业搬迁,动迁农户1899户,搬迁企业15家,已开工建设安置房87.1万平方米,公租房2万平方米。路网建设全面拉开,共投入2.2亿元用于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南片区“二纵二横”、北片区“三纵一横”框架道路基本建成。二是招商引智亮点纷呈。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中关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通过采取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引商等办法,取得良好成效。今年共引进项目51个,其中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个。来自北京中关村的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园区。
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宁杭高铁溧城段2000亩景观长廊和城西大道景观带建设顺利完成,高铁沿线村庄25.4万平方米的墙面刷白工程、陶家义山下村等4个自然村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均保质完成,城市亮色明显增多。农房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年审批通过危房翻建面积9402平方米,配合市城管部门查处违建42户,拆除违章建筑1500平方米。村镇建设稳步推进,新昌彩虹桥、杨庄驳桥全面完成改造,新建农路1.5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完成3.36公里。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歌歧村五干圩泵站、金家灌排站、北环河挡墙修复以及新昌大塘坝中坝坝体防渗工程。完成了乡级河道2.53万方和7个村63座(条)塘(河)26.57万方的清淤,以及16处共1280米的圩堤险工整治。进一步加强了对辖区内139公里、45条河道的常态化管理。环境整治效果明显,今年累计投入人工8万多个,治理村庄39个,整治池塘63个,河道疏浚1300米,新建污水处理设施4处,公共厕所11座,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健身场地36处,垃圾箱200只,垃圾收集设备2台,清理垃圾4.5万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通过省级验收,合心村通过了省级卫生村的验收,方里等4个村通过了常州市级卫生村验收。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区“一居一品”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完成覆盖90%以上社区。“七彩阳光”、“绿苑风情”等品牌活动,邻里节、道德讲堂等特色活动有序开展,群众反应热烈。镇村两级人口文化园和敬老院搬迁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主题社区创建积极开展,北郊社区通过了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验收,燕山南苑社区通过了省科技示范社区验收。社区组织网络建设得到加强,“1+X+Y”模式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顺利完成蒋店中学学生分流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学生接送车管理,有效保障了学生安全。社会教育培训有序开展,举办各类教育培训60余次,培训人员达2万余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全年完成送戏下乡8场,送电影下乡564场,流动图书配送1万余册,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17场。体育赛事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七运会”夺冠任务,木兰拳、史式八卦掌表演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了最高荣誉。计生工作进一步夯实,全镇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左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00%。
六、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支农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028万余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预计都会有10%以上增长幅度。社会保险加快扩面,全年净增职工养老保险1333人,失业保险1333人,医疗保险4373人,工伤保险3467人,生育保险3334人,分别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的100.23%、100.23%、328.80%、260.68%、250.68%,居民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1245人,完成指标的101.44%。失地农民保险做到应保尽保。新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329人,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30万元。完成廉租房和实物配租报批219户,复明工程“白内障”免费手术38人,免费发放精神病人药品4万余元,发放低保金499万元,尊老金414万元,重残金510万,发放各类优抚金780余万元,慈善救济款109.72万元,救济人数达1100多人。
七、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制订了《2013年度溧城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和《2013年镇综治平安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及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意见》,建立了“三项排查”机制和首问责任制、突发事件调处报告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强化接访、调处部门的功能,成功调处纠纷158起,调处率达100%。成功解矫87名社区矫正对象。积极构筑治安防范网络,新增技防探头61个,破获各类案件1318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00余人。全面落实矛盾纠纷分片负责制和信访包案责任制,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全年我镇信访接待中心接待上访325批次,共729人次;信访来信344件,已答复311件。
八、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有关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廉政文化“六进”等活动,创建常州市廉政文化示范点。定期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实地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廉政教育片、听廉政报告会,在全镇上下营造浓厚的廉荣贪耻氛围。严格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按照厉行节约、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积极实施村居廉线工程和数字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作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镇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园区建设进度还偏慢,项目推进力度还不大;民众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改善民生势在必行;机关干部的创新激情还不够强烈,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环境污染、劳动保障和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矛盾问题亟待解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201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执政为民理念,紧紧围绕“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以“重大项目推进、园区形象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环境优化、社会和谐稳定”为五大重点,全力以赴,真抓实干,确保区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2014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总产值、纳税销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完成工业投入、服务业投入同比分别增长10%,完成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5%。
围绕上述目标,2014年将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提速转型升级步伐,制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加快推动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就是形象,项目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继续完善推行领导干部定企定项目制度。大力推进总投资381.9亿元的78个重点项目。加大对投资大、产出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金峰钢帘线、金纬机械、中兴西田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力度。对已经梳理出来的在谈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加快项目洽谈进程,争取早日签约落地。结合产业政策导向、产品发展前景、投资主体经济实力等方面,对储备项目认真研究。通过项目包装,争取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土地点供,解决用地指标上力争优先。
着力打造服务产业鲜明特色。强化对11个5000万以上重点服务业项目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全面开工。充分利用我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优势,结合新时代游艇项目、石头造纸项目、二十八所房车项目,着力打造国家级体育运动休闲装备园区和文化产业园区。
全力保障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抓好泵站改造、塘坝除险、河塘疏浚、沟渠配套、标准化圩堤达标等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和高产增效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环城东路万亩蔬菜基地和水稻万亩示范区建设。继续做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预期完成培训农民7000人次。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力争新增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继续加快八字桥农业生态园建设,完成区内4条主道路建设和水上码头、景观桥梁、生态停车场等“水韵江南”项目配套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两大功能。
二、夯实民生保障力量,构造和谐社会新面貌
新的一年,我镇将深入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力关注民生福祉,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1.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力争农业增加值上涨10%,粮食亩产增加3%。积极为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帮助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2.不断巩固完善保障体系。在巩固社保扩面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的参保率,力争做到全覆盖。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家庭、贫困学生、因病或丧失劳动力而返贫的人员,保持高度关注,扩大救助面和救助额度。积极开展慈善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着落。3.深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创建规范化社区医疗服务站2个,打造一流公共服务中心示范社区1个。4.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工程。全面构建全方位的生态保护格局,以我市生态功能分区为指导,有序实施空间开发,严守“生态红线”,使之真正成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维护公众健康的保障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警戒线,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做好城乡环境整治和高铁沿线的村庄环境整治,加快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继续开展矿山整治和土地复垦,调优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5.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加大对园区和教育资源薄弱区的投入。中关村实验小学将确保在8月前竣工完成交接,保障秋季招生顺利进行。全力推动第四中学改扩建工程,配合做好东升实验幼儿园的建设。6.扎实推进美丽村镇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和农桥改造工程,加快完成葛渚桥、回龙桥等5座桥梁的加固改造和G104—东环线道路拓宽、燕阳嘉苑—皇仑的农路提档升级工程,改善城乡交通状况。7.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五大文化”,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加快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依托现有特色文化团队向居民提供无偿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村(居)人口文化园建设,在已建镇级人口文化园和一个村级人口文化园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村级人口文化园和一个社区人口文化园。8.加快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积极调动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对“史贻直墓址”、“东野堂”等省市文保单位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护。
三、严格落实工作措施,打造信访维稳新格局
着重推进“两个转变”。一是转变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让信访干部深入农村社区第一线,深入了解、化解基层矛盾;二是转变工作作风,各部门加强协调和配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全力解决,及时答复。
全面落实“三个机制”。一是建立“一站式”接访机制,设置接访咨询台,负责每天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通过增加我镇接访常量来减少市级接访压量;二是建立主管、维稳、村组三位一体责任机制,建立由镇政法委统一牵头、区镇各局办负责、村组全面配合的三位一体矛盾排查分析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三是建立全过程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做到预测在前、预防在前、预案在前。
四、全面转变工作作风,锻造团结高效新团队
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以及中关村的相关决策,狠抓落实,一抓到底。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政协联系,坚持民主决策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力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提升我镇政府工作的公信度。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活动,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双挂双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