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4年,溧阳质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围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着力推动“三个转变”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精神,依托质量基础工作,扎实开展三个方面的推动工作:
一是助力推动溧阳制造向溧阳创造转变。深化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调研全市新兴产业,完成3家企业3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专项项目的申报,立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项;推动市政府兑现全市7家企业3个国标项目、3个行标项目及2个省地标项目奖励51万元。
二是积极推动溧阳速度向溧阳质量转变。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监管,完成8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能源计量审查,为促进重点用能单位有效节能降耗奠定基础。推动开展环境保护计量监管,促进节能减排。扎实开展质量强市工作,溧阳市政府在常州市政府对辖市区2013—2014年度质量强市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三是着力推动溧阳产品向溧阳品牌转变。稳步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对列入名牌培育计划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组织企业成功争创常州市名牌产品29只,其中17只为新增名牌,申报江苏名牌产品9只,其中新申报产品4只。目前全市共有江苏名牌产品26只,常州市名牌产品93只,初步形成了滚动发展的名牌战略推进体系。
二、立足全面履职尽责,稳妥夯实“三项基础”
一是惠民基础。打造“两免费”检定惠民品牌,完成32个集贸市场2176台衡器的强制检定,首检合格率88.14%,修理后合格率100%。完成全市农村医疗机构、乡镇计生站、社会福利机构、计生站内血压计、B超仪的507台医疗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受检率100%。拓展为全市8个社区医疗卫生机构、32所中小学医务室在用44台血压计开展免费检测。严抓民用三表、加油机、出租汽车计价器等计量器具的监管,规范贸易计量行为,组织完成市水务、电力、安顺三大公司在用的水、电、气表首检工作,新增首检“三表”12万只。
二是惠农基础。与农林部门及有关农业企业衔接,完成12项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和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申报工作,立项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1项;完成2015年度6项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的申报工作;指导、督促省级农业青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中期评估。围绕服务“三农”政策,开展春耕农资计量检查、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蚕茧、夏粮收购时期全市茧站、夏粮收购站点的计量器具专项检查、检定。
三是惠企基础。组织首届溧阳市市长质量奖评审,推进政府表彰2家溧阳市市长质量奖单位、3家溧阳市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树立质量标杆。推荐江苏上上电缆集团申报江苏省质量奖,顺利进入全省15家现场评审程序企业名单;组织1家企业申报常州市市长质量奖,2家企业获评常州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江苏正昌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江苏省工业企业信用等级AA级企业”,江苏金源锻造有限公司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中安(常州)电气有限公司通过节能产品认证,上述成果获得江苏省质量强省政策奖励25万元。完成2个省服务地方标准项目和2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申报,制作我市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平台展示素材上报至省管理平台。完成采标产品32只,办理标准执行证书33个,审查备案企业标准64个,新注册条码21家,续展条码31家。
三、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分工协作保障安全
一是紧抓源头做好基础管理。强化各类证后监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审企业57家,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全市10家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开展2014年管理体系网格化检查。对全市34家3C认证获证企业125张证书进行建档,开展无证查处。对全市19家有机产品获证企业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了排查。1-3季度江苏省监督抽查我市工业产品31批次,合格30批次,合格率96.77%。
二是细分市场开展专项整治。组织节前全市重点行业计量器具、定量包装商品专项检查,保障计量安全。完成乳制品、烤鱼片制品、魔爽粉、食品添加剂、儿童鱼肝油、豆芽菜、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等22项专项检查,规范食品市场。对全市16家气瓶充装单位进行年度审查,开展起重机械安装改造修理单位专项整治,组织以消除重大隐患为重点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整改行动、“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规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
三是严格执法打击假冒伪劣。加强“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受理举报投诉35起,实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出动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开展农资、建材、化工、优质产品示范区和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等专项执法检查10余项,立案查处86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起,移送其它部门案件2起,无一起行政复议撤诉和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四是全力以赴保障两个安全。推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重点治理行业“潜规则”,积极推动食品约谈工作,实施食品生产黑名单制度,开展快速检测58批次,合格率100%。全市食品常州评价性抽样合格率95.52%,溧阳评价性抽样合格率100%。推进“常州市电梯维保监管和动态评测系统”在我市的建设和应用,对83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现场监察;对23台锅炉、198台压力容器、257台电梯478台起重机械、78台厂内机动车辆办理了注册登记。保障了全市不出现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和其他区域性产品质量事故。
四、理顺各类业务关系,突出做好“三项规范”
一是质量管理方法进一步细化、规范。一方面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对全市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分类分级梳理,完善78家生产企业的信息备案,开展巡查67家次,开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全部闭环。对市内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等10类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动态调整监督频次。食品监管分别划分高中低风险,A、B级,2-5等企业150家,巡查频率同比增长29%。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组织企业改善管理,在名牌企业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组织25家企业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上报15家企业质量信用评价A级企业信用档案。组织1家企业申报质量信用AA级评价。推动全市45家商店超市、30家乡镇卫生院,48家配镜店在经营场所张贴诚信计量承诺书,进行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组织114家食品企业、5家食品添加剂企业和4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承诺书》。
二是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简化、规范。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梳理行政许可类项目5项、非行政许可类事项 4项;组织梳理行政权力清单,清查行政执法权利407项。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运行,实现各类业务公开近2000项。全面开展纪检监察回访工作,组织行政案件回访78宗,其他类回访120件。改革代码证年检制度,正式推行代码年报制。推进行政指导工作,发放各类提醒告知、催办通知3000余份,召开名牌产品申报说明会、标准计量类、食品生产企业工作会议、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贯会等政策说明会议10余次,对企发放行政指导提示书20余份,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质监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规范。形成5.20“世界计量日”、“质量月”、“食品安全周”、“安全生产活动月”等主题活动运作模式。各业务科室围绕质监具体业务对活动进行规范化运营,一些好的做法得以固定。如围绕主题活动印发《质量广场》等资料开展宣传,组织广场、超市、集贸市场的宣讲,开展“绿色计量进企业”指导节能降耗,“健康计量进社区”免费检修血压计,“光明计量进校园”清洗检修眼镜、免费检测视力;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邀请党政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中小学生参观、了解技术机构;组织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现场观摩,开展西门菜市场免费蔬果农残速测,组织优秀食品生产企业观摩、座谈等。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出动服务人员1300余人次,树立了质监服务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围绕工作可持续发展,重点强化“三个升级”
一是队伍素质升级。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进一步增强了班子团结,提振了队伍整体精气神。组织4批38人次赴武汉大学质量院进行质监专题培训,开拓职工视野,提升认知水平。组织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廉政主题教育、党支部专题学习等活动30余次,有效提升了队伍素质。
二是技术能力升级。局质检所(溧阳中心)获得省食药监局12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委托检验资质,获得混凝土输水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资质,顺利通过江苏省质监局组织的专家组飞行检查,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三合一”复评审工作,实现与江苏省食药局合作,首次承担了全省食药局茶叶抽检任务和食品国抽任务200批次,全面增强了发展后劲。
三是服务举措升级。制定、出台《充分发挥质监职能服务地方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多项质监实事,开展规范行政执法、提升窗口服务质量行动,全面提速增效。行政审批中心窗口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执行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实现行政许可类“提速”70%;所有实行“一表制”的企业代码办理时限由三个工作日提升到一个工作日,审批窗口年内3次获得“红旗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