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上半年经信工作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总目标,以“重大项目突破年”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着力稳增长、主动调结构、奋力促转型、积极提质效,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预计基本实现上半年预期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1-5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693.5亿元,同比增10.5%,增幅位列常州第三,完成年度目标1838亿元的37.7%,低于时序进度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35.8亿元,同比增16.8%,增幅位列常州第一;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605.8亿元,同比增4.4%,完成年度目标2100亿元的28.9%,低于时序进度12.8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规模工业总产值856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进度为46.6%;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进度为36.7%。
2、1-5月全市工业投入141.8亿元,同比增10.8%,完成年度目标368.3亿元的38.5%,落后时序进度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1.11亿元,同比增15.97%,完成常州市下达年度目标2.4亿元的46.18%;折算开票设备投入7.6亿元,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为5.38%。预计上半年全市工业投入184亿元,同比增17.8%,完成进度为5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1.2亿元,同比增9%,折算开票设备投入8.3亿元。
3、一季度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6.9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575吨标煤,同比降10.81%。半年度数据待公布。
(二)工业经济运行和项目建设主要特点
1.产销增长稳中有进,但目标进度明显滞后。1-5月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693.5亿元,同比增长10.5%,仅完成年度目标1838亿元的37.7%,低于时序进度4个百分点,并且企业效益明显下滑。从经信局百家重点企业统计资料看,1-5月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8%、4.6%、-9.5%和-42.6%,产销低增长,效益大下降,速度和效益落差扩大。百家企业中盈利企业57家,盈亏平衡1家,亏损企业42家,亏损面达42%,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从工业税收情况看,1-5月主要税种工业增值税税源59131万元,较同期的75504万元下降21.7%。
2.新兴产业项目占比增加,但设备投入持续下滑。10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中有新兴产业项目69个,占比68.3%,总投资579.6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10.7亿元,分别占比75.9%和65.6%。但1-5月全市设备投入抵扣增值税额1.11亿元(合设备投入7.63亿元),设备投入量列常州市第三位,设备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重仅为5.38%,为全常州市最低,仅为常州市平均水平11%的一半。
3.重大项目有新突破,但项目总体推进速度偏慢。我市第一个单体超百亿元工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39亿元的金峰集团钢帘线新材料项目于4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同时,又新增一个总投资138亿元的新时代新材料百亿级重大项目。但据镇区上报情况汇总,全市101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763.7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68.7亿元, 1-6月仅完成投入57.7亿元,占全年计划投入的34.2%,落后时序进度15.8个百分点。101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中,开工的有71个,开工率为70.3%;新建51个项目有27个未开工,开工率只有47%;50个结转项目中仍有4个未开工。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1.主抓项目保发展。以“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有效投入考核办法,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强势推进101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和50个技术改造转型升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完善项目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全市重点项目资料库,梳理汇总项目简介,每月更新项目形象进度,每季度更新项目进展照片。二是创新项目督查方式,改变原有现场督查多个镇区和项目的形式,为集中观看所有重点项目最新形象进度PPT,扩大项目督查面,提高项目督查效率。三是增加项目督查频次,每月追踪101个亿元以上项目进展情况,每半月重点核查30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2.主抓监测稳增长。紧扣全年目标,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和运行监测分析。及早做好2014年全市及各镇区工业经济年度主要目标调研、设定、分解和督查分析工作,做到目标分解科学合理;排定当年重点新增长点企业,并在全市工业规模企业和重点新增长点企业中选择100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监测),采集有关数据并汇总;坚持定期召开镇区、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形成月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不断提高月度经济运行分析材料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重点企业及新增长点企业的专题调研工作,开展百家重点(监测)样本企业分行业调研,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并形成相关调研材料,着力加强专题调研分析的深度和针对性,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或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3.主抓节能促降耗。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提升管理节能,增强意识节能,扎实开展各项节能工作。一是加快结构节能。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立项,对单位增加值能耗不符合现代化指标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从源头上扭转高耗能产业结构。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和第三轮化工整治”的要求,深入推进全市化工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二是提升管理节能。大力推进节能重点工程,上半年开展能源审计企业17家、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9家,完成10家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与专项执法检查,完成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项。加强节能目标管理,完善修订《2014年溧阳市规模工业节能目标考核办法》,坚持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指标为主要考核内容,同时加强镇区节能重点工程完成情况和促进转型升级工作成效的考核;分解下达各镇区2014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和节能重点工程目标任务,促进全市节能目标实现。三是加强节能宣传和向上争取专项扶持。开展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积极争取上级现有的节能优惠政策和奖励资金,激励和引导企业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工程。上半年组织申报省经信委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7项,其中节能改造项目6项、绿色制造项目1项;另有4家企业申报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此外,与供电公司编制《2014年有序用电预案和电力供应应急预案》,扎实做好有序用电、应急用电工作,重点控制高耗能及淘汰落后企业用电,保证重点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优势企业用电。
4.主抓创新推转型。一是推动产业转型企业升级。继续深入实施“双百”计划,重点推进技改提升、绿色发展行动,利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全面推动输变电设备、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能源、通用航空、健康、电子信息和软件等新兴产业,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优。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市场示范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重大推广应用示范工程,申报落实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重点产品首购首用鼓励政策;着力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企业技术中心,上半年向上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中材、布勒、开利)。三是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积极推进企业两化融合。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星级数字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以及两化融合转型升级试点企业。另一方面,完善和促进政府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加强市财政性投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决策和组织实施,提高投资效益,拟定并通过市政府出台了《溧阳市财政性投资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和“智慧企业”建设调研,学习交流有关智慧城市建设与市民卡相关技术问题;开展我市城市公共区域免费开放WIFI网络建设调研,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建设。此外,配合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江苏软件园天目湖基地的深入建设,全力推进电子信息和软件业发展。上半年新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资质企业1家(常州安控电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主抓服务提效能。围绕全市“重大项目突破年”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进百企”实践活动,着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新增长点“三个重点”,狠抓提供指导、争取扶持、监测服务等“三个环节”,搭建产业信息咨询、企业发展服务、企业融资担保等“三个平台”,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加强银保合作,努力放大担保倍数,扩大担保规模。通过与相关银行协商,担保放大倍数由原来的5倍放大到8-10倍。1-6月,全市4家担保机构预计共为企业提供担保金额10.1亿元,同比增4.3%(其中工业担保中心7.2亿元,占比71.3%,同比增14.4%),在保责任余额16.8亿元,同比增1.98%(其中工业担保中心10.7亿元,同比增15.1%),极大地支持了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组织推动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加入省再担保体系,并且在去年社渚、别桥先后成立镇区互助担保基金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广到竹箦、上兴2个镇;同时,在政策辅导、可行性调研、人员培训、行政许可等方面积极支持中关村筹备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二是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初步建立各类项目申报储备库,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专项资金。上半年,组织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产业高端发展类、技术改造提升类、绿色发展推进类、生产性服务业提速类、信息化引领类等27项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三是全力打造“三型”机关。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科室(部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新增长点活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履行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职能。上半年对全市4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走访,倾听企业呼声,努力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
二、下半年经信工作打算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抓落实、促推进的关键阶段,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总揽全局,狠抓当前,继续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节能、促转型、提质效”等工作,倒排目标,落实责任,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全年目标。针对当前严峻形势,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做好工业经济各项工作。
1.全力推进项目投入。围绕101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和50个技术改造转型升级项目,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快项目推进。落实重大项目会办制度,开辟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找准项目环评、安评等前期手续办理困难的症结所在,及时协助企业排解困难;加强要素保障,全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重点项目推进管理办法,细化项目推进措施,增强项目推进力度。
2.着力加强运行监测。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目标管理,认真梳理、比较分析,把全年各项目标细化到月,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争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838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2100亿元。针对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对企业、行业的深入调研,不断创新运行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经信、统计、金融、供电等多部门在内的经济运行数据分析机制,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调查和总体数据分析点面结合机制,以及兼顾总量、行业和结构全面监测分析机制。全面分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具体情况,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及时采取或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此外,完善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工作。
3.倾力开展节能降耗。围绕年度节能降耗以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关目标任务,继续扎实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加快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四大重点工程,全年力争完成能源审计企业17家、节能监察企业35家、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9家、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8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6家;着重围绕工业等重点领域,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高耗能项目,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预警制度,完善节能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倒逼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努力完成全年节能目标。
4.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围绕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常州市级6-8家,争取国家级1家。促进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继续实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升工程,积极配合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申报两化融合示范园区。
5.努力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搞好企业服务,进一步梳理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部门涉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向上争取各种扶持,切实做好相关专项资金的申报和跟踪服务工作。继续充分发挥市工业企业担保中心的职能作用,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在提高担保放大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担保空间。工业担保中心力争全年担保发生额15亿元以上,在保责任余额13亿元以上,新增镇区工业互助担保基金3- 5家。强化提升培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各科室(部门)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为更好的服务企业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