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4年全市人社工作将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牢牢把握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核心目标,坚持为重大项目突破服务、为人民生活幸福服务、为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努力实现人社事业的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溧阳提供强有力的民生保障和人才支撑。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加强加快人才引进培育。围绕全市重大项目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和人才集聚的专项服务。针对园区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研究制订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特殊人才政策。完善全市“智资融合”信息平台建设,广泛收集人才创新创业的要素信息,为人才和产业发展的对接、为镇(区)和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实时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博士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创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留学人员创业园功能建设,吸引、集聚海外留学人员来溧创业。深入贯彻落实《溧阳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2013-2015年)》。多途径引进高技能人才,健全高技能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鼓励和扶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热情。通过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强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开展“溧阳市企业高技能人才杰出贡献奖”评选等途径,不断壮大优秀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坚持城乡一体,助力助推城乡就业创业。全面加强市人力资源市场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延伸各项服务功能,争创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新建溧阳市网上人才资源市场,促进线上线下互动互补,帮助供求双方无缝对接。大力推广流动招聘市场、村企对接、校企对接和小型简易招工形式,便捷服务企业和劳动者求职招聘。以“实名制”管理为抓手,开展见习实训、“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定向”招聘,帮助离校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加大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加强劳动者培训需求信息和企业用工岗位信息的收集工作,增强信息的对称性,提高培训后的就业成功率和企业招聘成功率。不断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为意向创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创业项目信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坚持保障普惠,提升提优社会保障能力。加大各类养老保障政策整合力度,修订我市被征地农民保障办法。完善工伤预防、工伤康复政策,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伤职工康复。做好实施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医疗机构医保政策调整工作,积极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多形式、多途径宣传社会保障政策,夯实扩面征缴基础。强化参保激励,改进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便民快捷服务工程,落实帮扶措施和社保补贴。充分挖掘扩面新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导我市户籍未保人员“对号入座”参加各类保障。加大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强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管理,不断提高工伤认定准确率。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内容。强化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加快“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发放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20万张。按上级政策,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待遇标准的调整工作。
四是坚持预防预警,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加大“送法下乡、送策入企”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加强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申请特殊工时制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树立“诚信奖励与失信处罚并重”工作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健全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劳资矛盾频发企业的日常检查和督导整改。深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监管,充分发挥一、二级网格的前沿作用。完善企业欠薪欠保报告制度,加大清理“双欠”工作力度。按照“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工作方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解决争议的能力,健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第一线。抓好仲裁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化对专兼职仲裁员的定期培训。优化案件质效管理,坚持案件处理100%实时网络运行。
五是坚持科学管理,优化深化人事工资改革。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和在职轮训,着重提升公务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机关中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开展机关新任职中层干部培训。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做好事业单位参公申报、人员登记入轨运行工作。认真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严肃人事考试考风考纪。探索实践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招聘方法,重点支持教育、卫生部门引进优秀教师和医疗卫技人才。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和人员分流工作。做好事业单位新一轮岗位设置工作,完善岗位聘用审核备案、竞聘上岗等岗位管理制度,利用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认真做好公务员津补贴项目归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补贴标准调整工作。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完善营职以下及专业技术军转干部“考试考核、积分选岗”办法,全面完成各项军转安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