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我市召开建筑业工作会议 1月24日下午,我市召开建筑业工作会议。市领导苏江华、周卫中、武宝林、韩金红出席会议。 会上,市住建委主任蒋丰年总结了过去一年建筑业工作。2013年,我市建筑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提绩效,以科技促发展,不断调结构转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全市建筑业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目标。2013年,我市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523.65亿元,同比增长15%,占常州市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39.9%,超过武进、金坛建筑业施工产值总和;实现劳务收入162.33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税收入10亿元,占市级税收的24%,实现利润20亿元,全年获省级以上优质工程21项,其中国家级优质工程5项,连续三年获得“鲁班奖”;创省级文明工地44个、省级工法12项,新增各类专利40项。全市目前拥有建筑企业210家,其中6家企业产值超30亿元,天目集团超40亿元,龙海集团超50亿元。1家企业成功入选“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5家企业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 会议明确了2014年全市建筑业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突出转型升级主题,把握创新、绿色、和谐的发展方向,全年确保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 580亿元,劳务收入180亿元,施工产值超20亿元企业10家、超30亿元企业8家、超50亿元企业2家,力争特级资质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为此,将突出做好六点:一是深化体制改革,走现代化发展之路;二是主攻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强化企业管理,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四是突出创新创优,走质量兴业之路;五是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企之路;六是注重服务指导,走合力谋赢之路。 市长苏江华在会上肯定了我市建筑业取得的成绩,他说,2013年建筑业对地方经济、税收、农民增收等作出了更大的贡献,在转型发展、海外市场占领方面呈现出很多亮点。但同时他指出,与宜兴、通州、上虞等地建筑业相比,在总量、企业资质、人才、管理等方面我市建筑业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为此,他对今年全市建筑业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做大总量,力争做成千亿产业,二要深化转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三要提升内涵,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四要强化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会议还对2013年度全市建筑业工作中涌现的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正方园建设集团、龙海建工集团、天目建设集团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加快转型升级 确保持续发展 努力推动溧阳建筑业再创佳绩 回眸2013 一年来,我市建筑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提绩效,以科技促发展,不断调结构转方式,推进转型升级,全市建筑业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目标,为溧阳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总量规模持续攀高,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全市建筑业完成施工总产值523.65亿元,同比增长15%,占常州市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39.9%,超过武进、金坛建筑业施工产值的总和;实现劳务收入162.3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0.91 亿元;完成地税收入10亿元,占市级税收的24%。建筑业从业人员达14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5万元/人,实现利润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来自建筑业,建筑业真正成为我市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依托挖掘“江苏省建筑强市”、“中国建筑之乡”品牌优势,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规模企业不断增多,目前已有建筑企业210家,其中一级25家,二级57家,三级103家,劳务20家,设计与施工一体化5家。全市有15家企业施工产值超10亿元,9家超20亿元,龙海集团、天目集团、五星集团、华能集团、宏大集团、溧阳建设集团6家企业超30亿元,其中天目集团超40亿元,龙海集团超50亿元。 二、市场开拓稳扎稳打,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规模市场得到巩固,沪宁一线市场全年完成施工产值280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的53.4%,京津鲁皖市场完成施工产值50亿元,其中安徽市场完成38亿元。高端市场有突破,承建29层以上项目115个,单跨跨度24米以上工程10个,36米以上1个,承建10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34个。传统安装业累计完成施工产值 150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 28.8%,实现利润 8亿元,占全市建筑业利润的40%。海外市场有新拓展,今年建筑业新签外经合同额784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160万美元,分别完成常州市下达指标的100.5%和119.3%。恒通公司承建的老挝沙湾拿吉——越南老堡电气化铁路第一标段建设工程,总造价达7亿美元,该项目已于2013年12月18日举行了开工典礼。江苏和平集团承建的巴哈马大型海岛度假村项目,合同额达980万美元。 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日益提高,龙海集团成功入选“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龙海集团、鹏程钢结构、天力集团、华能集团、天目集团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龙海集团、华能集团、溧阳建设集团、五星集团、苏南集团、华晨路桥公司、鹏程钢结构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双百强”;天目集团、瑞峰集团、宏大集团、正方园集团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施工企业”;华能集团、天目集团、恒通公司被评为“江苏省知名建设承包商”。周天喜同志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企业家”;宋小华、谢力云同志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企业经理”。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行业发展不断优化。全力实施转型升级,建筑业不断由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迈进。推进建筑工业化,在别桥镇建立了房屋预制构件生产基地,一期产能达100万平方米,目前已投入正常生产。推动新型绿色建材行业发展,全市建筑节能材料行业已形成了高强钢筋、新型节能、新型墙体、新型门窗、商品混凝土五大体系,拥有企业54家。省住建厅主要领导先后多次调研我市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做法,并给予了肯定。推进多元化经营,鼓励企业在立足主业的同时,调整经营结构,走多元化跨行业发展之路。晟唐伟业、鹏程钢结构、茂盛集团、安顺集团等企业纷纷进军工业、房地产开发、绿色建材生产、现代服务业、农业生态旅游业、天然气经营等行业和领域,2013年,全市建筑业多元化经营产值达120亿元,其中晟唐伟业工业产值达50亿元。 四、质量兴业凝聚共识,创优创新不断深化。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为驱动力,树品牌、创名牌,行业美誉度、知名度又有新提高。正方园集团承建的无锡市环境监控中心又获得“鲁班奖”,这是我市建筑业连续第三年获得这一最高奖项,同时该工程还被评为“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华能集团获“中国安装之星”2项,天力集团获“市政金杯奖”1项。全年获扬子杯、白玉兰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6项、市级优质工程19项。创省级文明工地44个、市级文明工地38个。全年获省级工法12项,新增各类专利40项,其中4项技术获得发明专利、36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教育4400余人次,目前建筑行业拥有各类技术管理人员7700多人,注册建造师3007人,其中一级建造师599人,二级建造师2408人。 五、管理服务优化提升,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依法加强全市工程建设监管力度,不断规范建筑市场秩序。2013年我市实施公开招标项目148个,中标价51.62亿元,节省资金4.45亿元,平均让利率8.62%,实行电子化招标71个。加强在建项目现场监管,实施建设项目现场带班手机考勤制度,推行“监督巡查联动、质量安全并重”的管理服务模式,全年累计受监工程457个,面积909.72万m2,竣工验收164个,面积240.62万m2。开展建筑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安全专项整治以及安全生产大检查21次,共查出安全隐患3352处,整改率达95.6%。协调处理农民工工资7300余万元,涉及人员6078人,没有发生一起恶意讨薪和越级上访事件。 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全年多次组织开展调研座谈、观摩学习、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参谋、纽带和桥梁作用。 谋划2014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率先建成“建筑强省”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生态优先,努力建设美丽溧阳”的总要求,突出转型升级这一主题,把握创新、绿色、和谐的发展方向,全年确保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 580亿元,劳务收入180亿元,施工产值超20亿元企业10家、超30亿元企业8家、超50亿元企业2家,力争特级资质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全力推动建筑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将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深化体制改革,走现代化发展之路。积极推行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把企业股东、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技术骨干吸收进董事会,享受相应的股份,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变原来“家族式”、“家长制”的传统体制机制。强化实体运作经营思路,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承接、施工和管理,坚决改变以挂靠收取管理费的低效生存模式,防范挂靠潜在的高危风险,积极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新问题、新矛盾,尽快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二、主攻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业要实施转型升级,主要要抓好两点:一是在建筑业主业上做好“补弱增强”文章。做强长项,拉长短腿,集聚和放大我市“中国建筑之乡”品牌优势,在做大做精锅炉、电梯、钢结构、机电安装等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通过与国企、央企、大型民企、科研院校等合资合作,全力进军桥梁、隧道、高架、港口、地铁等高端高效市场。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攻占环保产业、民生工程、农村水利等一大批新兴建筑市场,力争强项更强,弱项变强。二是在经营结构上做好“多元跨行”文章。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在宝鹏建筑工业化材料有限公司启动建设、远大住工别桥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正式投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夏林村、燕岭茗苑装配式住宅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建筑工业化。鼓励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向先进制造业、绿色建筑材料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延伸,形成“多元并举、跨行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三、强化企业管理,走精细化发展之路。决策不失误,管理不失控,是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日益摊薄的当前,建筑企业只有通过强化管理,由“外延扩张发展量”转变为“提升内涵发展质”,才能实现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要重点突出项目合同、财务核算、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实现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安全控制。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过程管理和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依据住建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我市一级总承包企业、一级专业承包企业、二级总承包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从微观上、细节上、过程中堵住预算、施工、安全质量、材料机械、后勤等管理漏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和项目管理水平,由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经营、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突出创新创优,走质量兴业之路。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一方面要借助高等院校、国企、央企的人才和平台,共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另一方面,规模骨干企业要建立自身的科研团队,明确科研攻关课题,以大型工程项目为载体,加快在核心和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形成自己独有的技术优势;中小企业也要重视专业技术、设备工具、管理手段的研发创新,做到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要主动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绿色化,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创新低碳建造工艺技术,不断降低建筑产品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要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实施精品战略,把每一个工程都看作是一个作品、一张名片,通过工程创优、技术创新,打造企业自身的“金”字招牌,提升企业信誉度、知名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企之路。当前高级管理人才、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技工技师和特种作业人员缺乏,已成为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些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没有自己稳定的核心团队,常常临到用时,再四处招募“游兵散勇”组成临时工程队。为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揽才、育才、用才方面制定长远规划,通过“外培”、“内育”、“引进”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储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积极搭建人才开发平台,通过与各类院校联合办班、校企合作等形式,专门建立建筑业专业人才库。同时大力开展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对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中级管理人员、三类安全生产员及技术工人等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为建筑业转型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保障。 六、注重服务指导,走合力谋赢之路。住建委将进一步增强统筹建筑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调整完善行业发展规划与激励政策,以“扶大、扶优、扶强、扶专”为原则,加大奖励力度,全力促推企业转型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今年将全面启动燕山新区建筑业总部经济园建设,进一步彰显“中国建筑之乡”的品牌形象,提升我市建筑业集聚发展效应。认真履行建筑市场监管职责,完善细化行业规则,规范竞争行为,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行业协会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服务,在行业形势分析、资质晋升、工程创优夺杯、学习培训、宣传调研等方面为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真正帮扶到家、服务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