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溧阳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计划(2014—2015)》已经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17日
溧阳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计划
(2014—2015)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根据《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溧政办发〔2011〕13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溧阳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计划(2014—2015)。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省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城市建设要求,按照“整体推进、聚焦重点、分层实施、强化落实”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实现溧阳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总目标,以创建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市为契机,加大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建立适应本市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机制,初步形成以科技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引领战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年度目标
到201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5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810件;专利授权量超过1200件,发明专利授权120件,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商标申请注册数1000件;培育江苏省著名商标6件;市内主要商业街音像制品及出版物正版率分别达85%和90%。
三、重点任务及分工
以激发创新能力、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为重点,积极做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计划的落实工作。
(一)优化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工作支撑,优化政策措施。
1.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协同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增强知识产权管理的合力,逐步形成统一管理、结构合理、协调有序、联动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促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
2.把知识产权工作要求贯彻到我市宏观规划和政策之中。注重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协调,强化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要将专利、版权、商标、技术标准、名牌产品等知识产权的创造、拥有、运用和保护作为科技项目申报和立项的重要条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
3.优化调整市专利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并落实《溧阳市专利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形成政策支撑体系,提高我市专利战略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财政局)
4.加强基层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建设。积极引导全市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各镇(区)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扶持和奖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切实提高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专利技术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经信局、发改委,各镇(区))
(二)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
加强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市创建省级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城市各项工作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1.以“双百计划”为抓手,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局、科技局)
2.加强全市专利创造工作指导,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大力提高我市发明专利拥有量。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研发和技术入股等形式开展技术合作,实现产学研成果专利化和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的有机结合,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3.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为切入点,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计划,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全面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实现大中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贯标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质监局)
4.推进重点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省级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和江苏省知识产权园区试点示范建设,突出典型示范效应,促进和提升企业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战略能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商务局,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5.鼓励发展名牌名优产品。大力扶持企业创建省、常州市级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著名商标,培育发展我市名牌企业。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工作,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管理和运用。为产品的出口通关、国内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便利,增强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农林局、工商局、质监局、常州海关驻溧阳办事处)
6.努力开发具有溧阳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积极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民间文化项目,抓好创新并形成版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申报工作。(责任单位:市文广体局)
(三)推动知识产权运用
强化专利、商标和音像市场运作的长效管理措施,深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向市场推进。建立以专利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专利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1.围绕创新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大力推动产业化和商品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知识产权局)
2.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开展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业务,促进银企合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努力创造有利于专利、商标实施转化的条件。(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知识产权局、工商局)
3.培育发展有形的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运营,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相关运营业务,探索建立高校院所与服务机构合作共享、分工协作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
4.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引导其建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机制,形成行业保护合力。(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各行业协会)
5.鼓励专利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产品技术标准,使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6.优先推荐知识产权产品争创名牌,鼓励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争创质量奖。(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四)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建诚实可信、买卖公平和竞争有序的软环境。
1.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坚持日常行动和专项行动相结合,充分利用3.15世界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类专项行动,形成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坚决打击假冒专利、商标、版权、伪造产地、名牌标识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加强对大型商场、超市商品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及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进植物新品种维权工作。建立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市检察院、经信局、知识产权局、公安局、农林局、商务局、文广体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工商局、质监局、常州海关驻溧阳办事处)
2.推进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商家开展制造、销售“正版正货”承诺活动,从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杜绝冒充知识产权商品和知识产权侵权商品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切实维护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文广体局、工商局)
3.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改善执法工作条件,加大执法信息化建设力度。(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4.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横向协作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实施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企业维权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模式。(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五)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深化知识产权服务内容,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的需求。
1.加强和完善政府知识产权管理,加快建设我市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数据库及信息服务支撑平台,为本市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快捷和便利的知识产权服务,发布知识产权保护预警信息,及时处理知识产权案件和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
2.培育发展专利和商标代理服务市场,鼓励代理机构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引入专利和商标代理服务机构;规范专利和商标代理服务行为,严厉查处非法从事专利和商标代理行为。(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
3.以提高全市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建设一支勇于创新、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善于科学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人社局)
4.以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示范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训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质监局)
(六)强化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1.坚持日常宣传与专项宣传、普及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纳入普法教育计划,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知识产权局、司法局、文广体局、工商局)
2.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有计划地培育一批市级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提高在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知识产权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市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自职责,明确工作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工作推进力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充分运用各种金融、财税手段和政策机制,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工作投入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优势企业培育、专利申请资助、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的投入,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性投入、企业主体性投入、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知识产权投入方式。
(三)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作用,形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本通知要求,明确工作进度,认真组织实施,并在年度末向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书面报送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