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上半年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区,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牢牢把握重大项目深化年发展主题,紧盯年初镇人代会各项工作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采取落实稳增长、促发展各项措施,经济运行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镇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0.6%,实现财政收入3.71亿元,增长10%;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7亿元,增长2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增长17.7%。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完成工业总产值67.13亿元,增长9.5%;完成销售收入51.75亿元,达到时序进度;利税6.39亿元,增长37%。外资利用成果丰硕,工商注册外资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完成年计划的90.6%;实际到账外资4917万美元,同比增长4.67倍,完成年计划的54.6%。
二、项目深化卓有成效。
积极开展“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完善重大项目领导挂钩服务和项目推进定期会商机制,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今年我镇共8个市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20.35亿元,上半年通过逐个梳理,定期跟踪,加强服务,各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布勒、钢锐、力泰、宏寰和先锋项目等5个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欧标技改项目和顶塑扩建项目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恒祥项目计划近期投资1000多万元购买部分铸造设备,打造新安装生产线。项目储备不断丰富。感应集成器项目、力泰锂能项目、欧标工业燃烧器项目、影视基地项目、远景能源项目、沃姆克滤波器项目、光学投影屏幕项目等一批在谈项目有序跟进,加强跟踪服务;围绕软件园大力开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招商工作,跟进了江苏翰元建设项目,紫金保险后援中心项目、上海飞翱集团电商服务外包中心、中青旅遨游网华东数据中心等一批潜力项目。
三、三农工作有力推进。
高效农业持续发展,上半年新建小麦丰产方1个、水稻高标准万亩区1个、丰产示范方3个;茶叶产销喜人,白茶产量达20万斤左右,产值超2亿元,绿茶产量20多万斤,产值超亿元,黄金芽茶产值首次超千万元;上半年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200亩。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信息化全覆盖工程一期、二期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天目湖东风岕现代休闲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已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委托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对平桥石坝生态带建设工程制定详细规划。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夏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积极开展。
四、旅游服务企稳回升
上半年接待游客223.58万人次,增长5%,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72亿元,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35亿元。旅游项目稳步推进。瑞芝颐养山庄项目一期建设方案已完成,虞悦酒店主体结构封顶,十思园竹塘村农家乐开发正在编制方案,凌峰生态园疗养、度假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推进。认真学习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评定工作的通知》和《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一方面做好基本项目,抽调精干人员收集台账资料,完成了创建汇报片和宣传画册的制作,另一方面做好加分项目,有针对性地在游客中心、涵田和十思园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进展顺利。6月11日,正式完成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申报工作,全省共有3家单位完成申报。品牌宣传持续扩大。继续在央视和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利用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常州日报以及携程、途牛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告,提升天目湖旅游的关注度。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千采旬”茶之旅活动、第十一届天目湖旅游节房车展示和巡游活动以及天目湖“日月潭号”游轮首航五周年暨溧阳•南投全面深化旅游合作启动仪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品牌人气。
五、城乡建设呈现新貌
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委托常州市设计院编制天目湖镇老镇区景观综合提升规划,积极编制天目湖镇管线综合规划、天目湖镇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推进集镇建设,集中精力化解集镇征地拆迁矛盾,加快集镇房地产项目开发,富华苑、枫林苑和皇家置业房地产开发进展顺利,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安置房建设步伐加快,茶亭花园、滨湖农民新村、天目湖中心村等拆迁安置小区建设顺利推进。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开工建设了涵田至茶文化城、贵宾会馆至国际饭店污水管网工程,启动溪缘路两侧亮化设施改造工程。交通道路加快实施,开工建设了美景路、屏峰路等道路工程。农村路桥提档升级,配合市交通局实施了农村公路破损板块修复工程,修复面积达8486㎡,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3公里。矿山整治加大力度,完成了杨村冯家边地块工矿废弃地复垦整治项目。强化农村环境管理,坚持“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农村面貌持续优化。
六、水源水质稳定保持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市委、市政府对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省、市领导多次专题调研水源地保护工作。宣传途径不断拓展。开展了“呵护母亲湖”有奖征文和摄影活动,水资源保护展厅建设正式建成启用。科学治水深入实施。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常州市环保局、市水利局、环保局等单位实行24小时全方位不间断监测,召开了一季度水质分析会,与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合作开展专题研究,确定了茶园开发区小流域氮磷生态拦截试验研究、天目湖流域土地利用及水质变化评估等5个研究课题。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了徐家园拦水堰工程建设和杨树岭-老虎窠-戴家冲一带地块的绿化种植工程,实施了1086亩的退耕还林工程,整体回收了天目湖世外桃园茶场。综合执法力度加大。利用渔政力量,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上半年共收缴渔竿506支、电瓶27只、船只1艘,立案处罚12件、罚款2.4万元。
七、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上半年全镇有近500家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达98上。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坚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确保上级各项民生保障政策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到位,全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上半年完成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0990人,已基本完成了市下达目标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继续免费享受。企业职工保险扩面任务已完成过半。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标准实现一体化,五保供养标准提高。
2、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平桥小学“竹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素质教育各个环节,素质教育意识增强,充分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各卫生院开展医德医风专题教育活动,免费为全镇65周岁以上老人体检共计4173人次。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了社区邻里节活动和全镇羽毛球、乒乓球等赛事活动,完成送电影下乡120场、送戏下乡4场、送书下乡1万余册。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再生育审批制度,上半年共受理119例。加强民政和救助工作,对敬老院挡土墙进行了改造。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共有11类优抚对象830人。高度重视人武工作,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和民兵训练,组建了由镇企事业单位女干部和女员工组成的女子民兵排,系常州地区首支。完善城乡社区建设,全面落实以“社区减负”和“政社互动”为主体的社区管理机制,建成了社区居民的网格化管理网络。
3、社会稳定常抓不懈。强化综治、信访工作考核,与各村、重点企业签订信访维稳综治责任书,从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上规范信访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四项排查”,普及法治意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接待值班等稳控制度,及时掌控镇区信访稳定动态。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9批次、146人次,司法及派出所调解民事纠纷260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严打违法犯罪行为,共立刑事案件100起,破10起,刑事拘留28人,逮捕16人,行政拘留36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1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上半年全镇没有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
八、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天目湖镇(区)机关作风建设管理制度》,加大日常督查力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启动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工程,加强集中管理,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配合做好市长信箱、“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政风热线等相关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相关工作要求,坚决抵制不良风气,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加强政府项目招投标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生。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镇将继续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年初“重大项目深化年”动员大会精神,以“生态立区,科学发展”为主题,注重生态保护,加快转型发展,力争完成年度三大任务:一是确保完成年初人代会和市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全力以赴为全市十二五规划顺利收官贡献力量;二是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抢抓机遇,力争全面完成“三区同创”任务;三是倾力创建国家卫生镇,全面提升集镇环境,打造风景宜人、卫生文明的江南宜居小镇。
围绕以上三大任务,下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项目,全面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1、狠抓项目推进。一是加快结转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竣工、早投产。重点关注今年在建的布勒、钢锐力泰等项目,狠抓项目进度,紧盯设备投资,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深挖技改项目潜力,加快投入步伐。根据近阶段规上企业摸底调查情况,对上齿、力士、恒祥、顶塑、欧标等无新增用地的技改项目提前介入,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入。三是服务好在手项目,力争早开工、早投产。加快国际木犀属登陆园、瑞枝颐养山庄、江苏软件园二期等一批在手项目的手续办理进度,集中梳理,提高效率,力促项目早开工。
2、狠抓项目服务。进一步形成关爱企业的社会氛围。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形象,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消除“官本位”思想,解决“中梗阻”现象,营造善待企业,尊重企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服务。继续完善推行领导干部定企定项目制度和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定期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严格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进一步落实支持企业的有效举措。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节,严格落实企业扶持培育政策,在审批服务、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拿出扎实有效的举措,帮助企业渡过发展难关。
3、狠抓项目招商。一是注重产业链招商。依托布勒机械、顺风光电等优势龙头企业,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全力打造具有天目湖特色、全市一流的布勒机械产业园和顺风新能源产业园。二是强化平台招商。依托江苏软件园和度假区生态旅游两大优势平台,重点引进软件、研发、文化、创意、健康、电商和总部经济企业,力争在2.5产业招商和重大旅游项目引进上有所突破。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成功人士、党政干部和企业家联系广泛的优势,调动全社会的招商积极性,创新工作思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重视和加强“以企引企”、“以外引外”和现有企业的合资合作,切实提高招商成效。
二、转变方式,全速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1、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提升水稻高产管理水平,继续争创“吨粮”镇建设。加大设施农业投入力度,重点发展大棚、喷滴灌等设施,推进高效蔬菜、应时鲜果、茶叶、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发展。重视园区建设开发,高标准规划实施省现代农业园区信息化工程三期建设,完成东风岕现代休闲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并加快实施。加强科技培训,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确保完成科技入户任务,切实提升科技富农水平。
2、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保护为重、生态优先的原则,启动平桥石坝生态带建设工程、幼儿园建设工程、平桥污水处理工程、省级水利工程,完成三胜村、凌峰路基建设工程,重点对S241沿线重点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同时,根据“森林城市”建设任务,计划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500亩以上和2个村庄的绿化提升工程。
3、切实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深入完善村集体“三资三化”规范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民主管理、举债申报审批等规章制度,加强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合作化水平,带动农民致富。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全年计划增加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0亩。扎实推进6个村的土地确权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重视加强防汛防旱、森林防火、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
三、提升品牌,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积极对接,狠抓创建工作。一是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创建进程,围绕创建标准,认真整理好第二部分台账,提前准备好现场检查。二是积极与苏州太湖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对接,深化比学赶超活动,虚心学习先进景区成功经验,创新思维,提升自我,为成功创建奠定基础。
2、全面规划,狠抓项目建设。一是提升服务设施,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并投入使用,同时对核心景区绿化、亮化、交通等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网络一体化管理,提升景区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推进旅游项目,加快瑞芝颐养山庄、虞悦酒店、苏园、汇德花园、凌峰生态园、十思园竹塘村农家乐开发等旅游项目推进,争取早日投运。三是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实施纵六路北延伸、纵五路支线西延伸、灌渠路等道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干线。
3、强化发动,狠抓智慧旅游。积极与各类主流媒体加强合作,通过广告投放,营造品牌氛围,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央视继续投放旅游形象广告,开展与上海东方卫视的合作,在扬子晚报、新浪网等网络平台投放宣传广告。抓住智慧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机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通过微信平台以及同程网、途牛、携程等旅游网站,提供网络订票服务,丰富购票途径,实现扫描二维码进入景点,方便快捷。实施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工程,为游客提供实时网络服务。
四、创新理念,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重点提升,打造美丽新镇。结合国家卫生镇创建,从我镇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集镇改造提升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型旅游度假城镇。下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围绕东陵集镇实施道路白改黑、沿街建筑整治出新、杆线整治、雨污分流、统一店招店牌、绿化带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一批提升工程;计划投资2100万元,启动天目湖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滨湖农民新村、茶亭花园等安置房建设,加快天目湖中心村三期建设,新建天目湖中心幼儿园,加快碧桂园二期、富华苑、枫林苑和皇家置业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开发,不断扩大集镇规模,努力提升集镇环境。加大污水管网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好涵田至茶文化城、贵宾会馆至国际饭店污水管网工程,尽快实现集镇至城区污水管网对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重视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尽力争取多开通镇村公交,计划投资260余万元,实施农村道路拓宽9.61公里。实施屏峰路、滨河路东延伸段道路建设工程,配合做好长山路、东环路等市重点道路建设工程。
2、强化管理,展示美好形象。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保持好村庄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管、保洁、绿化管护三支队伍,进一步规划明确管理区域,制订落实考核办法,实现由突击管护向长效管护的机制转变,展示天目湖崭新形象。努力探索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提升城乡管理的标准和效能。高标准、高规格实施提升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探索研究城乡一体化模式。
五、坚定信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环境保护。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巩固和扩大秸秆禁烧成果,减少大气污染源,进一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管理,全方位提升大气环境质量。配合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平桥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矿山开采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
2、加强水源地管理。强化日常监测。对沙河、大溪水库及上游河流共14个采样点实行24小时全方位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动态及时掌握;继续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课题合作,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为科学研判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坚持铁腕治水。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专题研究突破典型刑事案件,严肃查处各类破坏水源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水源地渔业偷盗集中整治、农业开发项目专项整治、环湖企业排污专项整治、沿湖(临时)建筑集中整治、农家乐清理达标整治和库区社会船只清理等专项行动。推进工程建设。加快退渔还湖、退渔还湿进度,继续推进生态驳岸、返销化沟等改造工程。加强水源涵养地建设,强化生态红线管理,结合天目湖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将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两个重要涵养地,根据规划加快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林相改造、面源污染防控、隔离带建设、湿地修复与恢复等一系列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工程监管,确保工程实施规范高效、保质保量。
六、民生为本,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学习,丰富道德讲堂内容,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争当学习和践行的模范。重视阵地建设,强化宣传发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道德氛围。
2、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市政府要求,启动实施工业园生活区小学建设,完成天目湖中心幼儿园建设。巩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能力,开展天目湖中心卫生院建设调研。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下半年计划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次,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倡导全民参与的表演形式,积极培养业余文艺表演队伍。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生育审批程序,稳控低生育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农村居民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全面完成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各项保险扩面任务,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等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效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全力推进政社互动工作,切实减轻村居负担。高度重视人民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4、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秩序的新要求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新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构建大调解机制,以“四项排查”为主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着力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公安巡防、城管执法联勤工作,始终保持严打犯罪的高压态势。组建村级治安联防队,健全镇、村、组三级联防网络,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督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重视消防安全和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对节日期间各类公共场所的组织管理,严控重特大事故和各类群体性事故的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与时俱进,切实提升行政服务能力
1、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服务,构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主动服务企业,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第三批市级权力的下放、承接工作,优化办理流程,更加高效地为镇区企业和群众服务。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充分发挥集中办公优势特点,优化重组服务职能窗口,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强业务培训,强化管理考核,着力打造人员精干、运作规范、高效务实的服务新亮点。
2、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机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及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着力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都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健全监督机制,实行阳光操作,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3、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力争常抓不懈、形成常态。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管理制度,探索更加科学的督查办法和奖惩制度。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保障功能和放大效应,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到改善民生和服务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