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切实抓紧抓好全年的农林工作,对推动全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总的发展思路是:全市农林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适应全市农业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5年预期目标是:粮食亩产525公斤(复种指数);全年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万亩,新增设施渔业0.6万亩,确保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达22%;新增高标准农田1.5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确保95%以上;保质保量完成好省市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继续保障大宗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保障“米袋子”。抓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加快粮食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巩固“吨粮县”创建成果,确保1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0万亩,建立万亩示范片23个。二是充实“菜篮子”。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切实抓好蔬菜、畜禽等鲜活农产品生产。推进马垫、礼诗圩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畜牧业合理布局,积极培育现代养殖企业,确保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三荡”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标准化池塘1万亩,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21万亩左右,产量7万吨。三是丰富“果盘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质增量,重点推进天目湖鲜果产业区、北山观光果园、城郊鲜果采摘园建设,增添甘秋甜柿、金钱蜜桔、红阳猕猴桃、南高蓝莓等应时鲜果的种植,全市水果面积稳定在2.6万亩,产量2.2万吨。
(二)强力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打造农业链型产业集群
按照“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四圈三区二园一重点”工程,持续跟踪推进10个万亩高效农业种植业示范区、3个万亩水产高效养殖示范区建设、一个畜牧业重点区域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推进全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篇章。加快实施南山花园二期、国际木犀属品种登录园等精品园项目建设。积极举办杨梅节、草莓节、蓝莓节、北山观花节等活动,力促“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曹山继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前马荡争创省级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区。加快园区管理、研发、培训、信息、种苗、检测、交易等“八大中心”建设;招引产业联系紧、科技含量高、效益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和科技项目,瞄准智能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等物质装备在园区的应用,加速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加大园区示范力度,按照园区化开发提升地方特色产业的思路,加快发展高效特色产业,统筹发展粮食、园艺、水产等主导产业,切实提升园区的产业层次和经济效益,示范带动一批高效园艺、优质粮油、规模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三)着重做优“八大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农业现代化工程。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为引领,全面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对照考核要求,围绕“目标提升、座标转化、指标调整”的新特点、新形势,逐项补短补软,继续保持现代化试点工作全省第一方阵地位。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程。围绕现代农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找准主攻方向,突破技术瓶颈。以高科技、高转化为特征,融现代工程设施体系、高新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于一体,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深入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力争在种源保护、生物技术、高效智能化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发挥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型企业、专家工作站等载体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组织落实粮食、农机、茶果、水产、畜牧等行业领域的技术竞赛与评比活动。分批次、分梯次、分类别培训各类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农机“能手”,建立一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新增新型职业农民500人。
三是农业产业化工程。新培育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超10%,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0家,超百亿元的1家,直接带动农户数增幅8%以上。在加工企业相对集中的天目湖区域,创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通过政策倾斜、设施配套、机制创新等方式,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扩大产业配套,形成集聚效应。规划建设竹箦和104国道花木市场。
四是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完成绿化造林3000亩,其中成片造林2000亩。完成村庄绿化示范村10个。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天目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目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长荡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步伐,推进塘马、大溪水库湿地建设。进一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肥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综合利用途径,大力加强秸秆收贮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为从源头上杜绝秸秆焚烧、改善大气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农业信息化工程。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不断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广一号店“特产中国”溧阳馆等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积极打造智能农业物联网平台,加快江苏天目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物联网视频监控系统、溧阳市如春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物联网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样板效应。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完善网上办事功能,全面提升农业政务网站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村镇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力争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65%。
六是农业机械化工程。加快农机具结构调整,实施稻麦生产老旧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快高效水产、蔬菜园艺、畜禽养殖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推广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推广大型拖拉机120台,乘座式植保机30台,粮食低温烘干机100台,力争烘干率达38%。巩固提升以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要内容的秸秆还田利用方式,确保机械化还田率在60%以上。规范农机合作社建设,完善内部机制,引导其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四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农机合作社信息化平台并全省试点。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总目标,力争全市农机化水平年底达到90%以上,通过省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县市”验收。
七是品牌质量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增“三品”28只。通过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责任化和规范化,建立“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市、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配合省、市进行各类抽检,省级蔬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6%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茶、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省级动物及动物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
八是农业生产安全工程。充分发挥市、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的作用,强化动物疫情预警监测和疫病防控,保证物资供应和应急储备,进一步提高防疫密度和达标水平,力争群体免疫合格率达85%以上。进一步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扎实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8%,有效防治重大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扎实推进农业绿色防控示范。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全市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加快溧阳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
2015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