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上半年以来,市农林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主动适应全市农业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实施“重大项目深化年”战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上半年工作成效
我局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积极谋划创新全年农林工作,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加强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供给和效益双提升
(一)粮食再夺夏熟丰收。巩固“吨粮县”创建成果,全市建立小麦万亩示范区6个、油菜万亩示范区2个,全市小麦播种面积38.3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4.6万亩。克服了夏熟作物秋播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烂耕烂种的现象,今年麦油单产将双创历史新高。根据测产情况预计,小麦实收单产374.2公斤,同比增加11.7公斤,总产14.33万吨,同比增加1.12万吨;油菜实收单产166.3公斤,同比增加3.2公斤,总产2.43万吨,同比减少0.45万吨。
(二)高效农业扩规增效。茶园总面积7.3万亩,采摘面积6.3万亩,春季名特茶产量370吨,产值约4.15亿元,其中安吉白叶1号面积2.5万亩,产量约130吨,由其研发加工成的红茶、毛峰、乌龙茶等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配合市政府制定《关于扶持溧阳市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我市茶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0.2万亩,总产约19.1万吨,同比增长4.2%;渔业养面积20万亩,河蟹养殖面积10.12万亩,青虾放养面积12.32万亩,河蟹、青虾、特种鱼三大区域特色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由于受市场影响,生猪饲养量、出栏量同比均有所减少,目前我市生猪存栏量6.76万头,同比下降1.3%。1-4月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658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0.9331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0.8万亩。
二、拓宽工作思路,重点项目(工作)建设呈现新亮点
(一)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围绕“四圈三区二园一重点”农业园区发展规划,继续推进10个万亩高效农业种植业示范区和3个万亩水产高效养殖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曹山农业园区景观提升工作,“忘忧谷”景点进一步充实,休闲观光初显峥嵘;配合市交通部门,对农业园区的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八字桥园区产业布局及功能进一步提升。入库申报省级丘陵山区开发项目7个,利用“三资”投入农业5135万元。编制《溧阳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2015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为引领,初拟《溧阳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建设。对照新考核要求,围绕“目标提升、座标转化、指标调整”的新特点、新形势,逐项补短补软,出台2015年度考核办法。
(三)创森任务全面完成。截止2015年4月23日,森林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城乡绿色家园建设工程、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等五项创森重点工程全部启动,绝大部分业已完成。完成大溪水库、天目湖等沿线造林3000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率达250%;完成丘陵岗地造林4500亩,完成率达225%;新建、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8000亩,完成率100%;完成南渡镇、社渚镇城镇森林建设各300亩;落实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25个、其中生态示范村10个,已全部开始建设;完成东环路、G104等成片造林3300亩;建设天目湖国家级森林公园,落实新建常州市级森林公园3处、面积3000亩;建设长荡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落实建设市级湿地公园3处,面积5500亩;生态效益补偿合理到位,在生态公益林范围周边明显位置设立标志牌进行公示,配备护林员,划定管护责任区,签订管护合同,依法履行护林职责,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中幼龄林抚育。超额完成了常州市下达的2014、2015两年的创森工作重点工程任务。
三、提升装备水平,农机设备全面提档升级
(一)合作社建设不断规范。组织开展《江苏省农机合作社规范建设指南》宣传推广工作,引导合作社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和财务制度;加强“三库二间一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星级合作社、平安合作社评选,积极推动农机合作社与“五好”农民合作社评选工作的衔接。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延伸作业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经营效益。2015年,争创省星级合作社全市达50个。
(二)农业装备更加注重实用升级。根据全市现代高效农业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突破口,以设施农业机械为重点。在设施种植业中,主攻蔬菜、生产的整地育苗和植保环节机械,茶果生产的整地、除草、植保等环节的机械。在设施渔业中,主推曝气增氧和水质监测设备等环节上;在设施畜禽养殖业中,主抓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处理改善环境加工机械的配套环节,努力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力争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争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先行区。
(三)配套服务持续跟进。一是宣传好补贴政策。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和农村集市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用于制作宣传横幅,将补贴政策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二是遵守好补贴纪律。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定,通过与各镇签订责任状、购买人公示、牌证管理、报账核查、定期跟踪检查等措施,预防和杜绝恶意套取、冒领财政补贴资金及倒卖补贴农机具的行为,确保补贴资金规范使用。三是监督补贴资金使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制定督查方案。公开举报和监督电话,及时处理好农民和企业的举报投诉,虚心听取他们对补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四、重视市场建设,产业化不断转型升级
(一)以标准化生产夯实品牌质量基础。围绕农业现代化“三品”产量占可食用农产品比重达33%指标,组织新申报企业参加省、市的企业内检员培训,做好全年申报的基础工作。新申报绿色食品企业4家,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13家,“玉莲”白茶注册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组织8家天目湖白茶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江苏溧阳天目湖白茶,受到了中外众多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农业部参会领导亲自莅临展位并给予高度肯定;在2015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溧阳市九龙山生态园有限公司选送的“歆玥”牌天目湖白茶在2015“中国好茶叶”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二)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1-5月份,全市166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7亿元,销售超亿元企业达10家;直接带动农户达14.67万户,较去年增长2.1%。对溧阳市天目湖肉类制品有限公司、溧阳市前马塘陈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2家企业,承担的“2014年常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初验,并报请常州市农委要求进行验收。积极做好2015年度省、市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前期的考察、调研、入库等工作。
(三)市场营销体系更加完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溧阳市前马荡渔业专业合作社产的全雄黄颡鱼“游”进了韩国,成为养殖户创收的新途径,全市农业出口创汇累计达1401万美元,较去年增长7.1%;农产品电子网络营销平台蓬勃发展,涌现出了溧阳买—本地电商平台、江苏瓦屋山花木市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网上交易平台、戴埠镇李家园电子商务村、南大街网上商城等多家交易平台。
(四)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兴起。结合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下发《关于做好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调查工作的通知》,调查摸底,做好信息化管理。在戴埠-南山竹海等公路沿线,建设果品采摘基地。强化功能拓展,成功举办樱桃、桑果等采摘节;采茶、制茶亲子活动;结合“快乐农庄”漂流,布置两岸果品采摘;映山红婚庆基地。
五、注重绿色发展,农业生态治理有新突破
围绕城乡绿化重点工程的具体要求,全市共完成造林11000亩,其中成片造林7100亩,完成常州市下达全年成片造林任务的236%。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绩效明显。加快天目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目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长荡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步伐,推进塘马、大溪水库湿地建设。承办第三届常州市“爱鸟周”活动。加强规模畜禽养殖场减排工作监管,配合市环保局,对通过环保部减排核查的18家规模畜禽场进行跟踪监管,确保持续达标。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指导,对纳入今年整治任务的13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纳入今年减排核查的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重点指导和监管。联合环保、监察、财政等各部门下发《2015年溧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全市麦油综合利用秸秆(预计)21.85万吨,综合利用率95.87%。
六、坚持严抓细管,全面落实监管责任
(一)抓好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防疫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镇,明确从3月7日至4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防疫活动。畜禽散养户采取突击组织,分片动员、拉网式免疫。全市免疫生猪共计17万头次,免疫鸡158.5万羽次,免疫密度均达100%。同时,发放猪、羊、牛新型二维码标识6496只,挂标率及免疫档案配套使用率达100%。确保了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达到省规定的要求,为我市无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农作物监测预控。严格规范做好夏熟作物病虫草害测报和调查工作,确保测报及时准确有效。今年夏熟作物病虫草害测报准确率达90%以上,为大面积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积极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春季防除工作,春季防除毛面积在8000亩左右,净面积在500亩左右,防除效果在90%以上。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治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市植保工作成就作了肯定。
(三)抓好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根据江苏省农委、常州市农委专项整治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农资打假、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七项专项整治活动,在“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中,出动人数228人次,抽样数量5889个,合格率100%;上半年省级蔬菜产品、动物及动物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均达100%;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另外全市利用常州市农产品质量移动监管平台全面开展日常监管及农产品速测工作,累计监督、检测农业企业426次,快速检测样品951个,合格率100%。
七、加快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激发内在活力
(一)加快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以继续教育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业知识拓展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开展多层次职业和技能培训,选派67名市镇农技人员分期分批到扬州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加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基础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苏州太湖常绿果树研究所签定合作协议,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我市农业现代化工程和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每年增加4%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研究制定了2015年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和培训任务,全年培训2000人,目前已开展培训2期、200人。
(二)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在总结上年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基础上,今年的农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产业调整为高效园艺、规模种植、渔业、畜禽、农机等五个产业,在全市10个镇175个村进一步实施,做到村村全覆盖,共选聘171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指导员指导一个村、10个左右示范户,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130户。
(三)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取得新突破。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江苏天目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视频监控系统、溧阳市如春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物联网等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八、加强依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有效推进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了我局的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工作,编制行政权力清单工作,办理各类行政许可2171件,办结率100%。开展农林行政许可事项收费专项检查,健全收费监管制度加强事中事后收费监管。深入探索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规范农业执法行为。开展农林违法专项行动,查处农业违法案件1起、林业8起、渔业1起、畜牧1起。
今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虽然我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农业有效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发展现代农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现代化农业设施、高端农业技术、新型农业机械等各种现代农业元素还未能充分利用。二是经营主体带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还不大,带动能力不够强;农副产品生产方式还较为单一,精深加工水平、加工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总体偏低,市场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区域农业品牌的效应有待进一步形成。品牌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散、小”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省内外市场或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还不多,尤其还存在维护不力的现象。四是农业金融支撑有待进一步提升。银行对农业贷款各积极性不高,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物。此外,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农产品上市、收购和加工旺季时,短期内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感到资金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