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局各相关科站:
现将《溧阳市2015年秋播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溧阳市农林局
2015年9月21日
溧阳市2015年秋播工作意见
在“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红灯”亮起等新挑战,实现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全面实现明年农业生产各项目标,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农业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秋播工作,打好基础,现就今年的秋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围绕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稳定粮油面积;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粮食亩产继续实现“吨粮”;积极开展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优化布局;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小麦面积确保在40万亩左右,亩产370公斤以上;油菜面积压缩至10万亩左右,亩产170公斤以上;积极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及叶菜类蔬菜种子,绿肥面积力争恢复到3万亩;经济作物种植10万亩以上;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0.65万亩;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1万亩,新增微孔管道增氧面积0.8万亩;创建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个,常州市级园艺作物生态防控标准园2个。
三、工作重点
(一)增强粮油生产能力,提高粮油安全保障水平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粮油高产增效创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等资金,统筹兼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推广绿色增产模式,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保住“米袋子”,实施全省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建设,巩固“吨粮县”成果,确保1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年产粮食50万吨以上。今年秋播,全市建立小麦万亩示范片7个、油菜万亩示范片1个,万亩片按省市要求,配套建立相应的千亩片和百亩方。通过认真制订工作方案、加强专业化服务和技术指导等措施,确保粮油高产创建的顺利实施,促进均衡增产;大面积生产,在品种利用上,小麦以扬辐麦4号当家,搭配扬麦20号,油菜坚持以双低优质宁杂1818为主,在技术应用上,小麦主要是板茬浅旋耕机械或人工撒播、群体质量栽培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油菜主要是免耕摆栽稻草全量还田、群体质量栽培等技术。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提质增效的目标,根据我市园艺业、特种水产养殖业现有发展基础,在稳定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产业功能,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实现增产增效。一是园艺业。茶产业方面:在稳定现有茶叶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红茶、乌龙茶、抹茶等茶产品,精心设计茶文化活动,打造旅游线路,发展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茶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水果方面: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重点建设南山鲜果产业区、北山观光水果区、城郊鲜果采摘区。加大对本地嘉庆子、野鸡红、野树莓等特色小杂果的深入开发,继续开展枇杷、蓝莓、樱桃等特色水果的新品种引种栽培。蔬菜方面:做好“菜篮子”保障的同时,继续推进马垫、礼诗圩1.2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做好溧阳白芹优质产品生产和品牌建设。花卉苗木方面:壮大苗木花卉产业,打造一批富有北山特色的苗木产业园区,形成北山高效花木开发带。二是水产业。开展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和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设施渔业,积极引导养殖户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水质在线监测监控等物联网技术,建成一批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专业化的规模养殖基地,年产水产品7万吨。
(三)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机农艺配套,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土壤质量,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推广工作,科学使用肥料,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绿肥种植面积恢复至3万亩左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市场供给
在设施农业生产上,一是突出基地引领推动,积极推进曹山、八字桥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设施花卉、苗木、蔬菜、果品基地,提升高效设施农业规模水平。二是抓好科技创新、积极探索连作障碍防治、土地轮作栽培、大棚复种模式、适合大棚作业的耕整、播种、移栽、植保、施肥、灌溉、收获、清洗包装、保鲜的机械设备与应用技术。三是以市场为导向,种植畅销品种,满足市场需求,保障市场供给,提高种植效益。四是积极推广实用技术,重点推广基质钵体育苗、精确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节约化灌溉技术。
(五)狠抓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一要推广安全生产技术。大力推广蔬菜防虫网、物理杀虫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实施农业“减量工程”,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有害化学物质超标的复混肥,减少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的影响和危害。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全面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生产台账档案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可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要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规模种植大户创建农产品品牌,加强三品认证,确保认证产品不少于28只,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品位,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
(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加强家庭农场经营者技能培训,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加工、申请商标注册,开展“家庭农场十社会化服务”试点。二是提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首先重点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把农地股份合作社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途径。鼓励跨区域、跨产业合作,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农民合作联社,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抱团合作、品牌嫁接,发展一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此外,要积极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企业与超市、学校对接,支持大型零售企业、批发市场直接参与农业基地建设。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种类农事节日,把旅游的购、娱功能引入农产品营销。探索利用物联网打造农产品生产、仓储、销售、配送电子商务链。引导农民上网用网,网上开店,实现“电商园区、电商农企、电商村”建设突破。
(七)突出新技术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智能农业物联网平台,全面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实用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种植效益。在技术推广上,一要加强技术培训。主动邀请专家对我市技术人员、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职业农民等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提升职业农民应用农业新技术的水平。二要强化技术宣传。通过印发技术资料、手机短信等途径,普及先进农业科技。
(八)加强灾害应急管理,立足主动防灾减灾
针对有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性事件,制定各种灾害应急预案。坚持科技抗灾,主动抗灾减灾,通过制订抗灾应变措施,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完善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救灾物资储备力度,提高灾后恢复生产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要把今年秋播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精心组织,科学决策,明确责任,制定考核奖惩措施,量化考核,确保秋播工作有序推进。
二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流转机制,推进多种形式流转高效农业规模化用地。鼓励种植大户、农村各类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三要强化典型引导。要抓好粮油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万亩示范片和百亩丰产方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抓好集中区域化养殖、十大园区建设等工作,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粮油平衡增产和全市农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要强化技术指导。搞好技术培训,提高秋播生产技术含量;做好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对农业的损失,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
五要强化质量监管。认真组织开展秋播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市场整治行动,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放心肥料和放心农药,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