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别桥镇文化事业“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别桥镇文化事业“十三五”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基层文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四项基本建设和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为切入点,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点初步形成。
二是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见雏形。镇投入近100万元,建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文体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具有文化气氛的村级文化活动室18家。
三是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文化市场活跃有序。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制定文化市场发展纲要,推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二、“十三五”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理清“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路,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突出文化建设的重点,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蓝图,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把各项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到2020,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镇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新局面。
一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二是文化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的文化品牌。三是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四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镇文体中心为骨干,以社区和村委会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在巩固镇文体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村有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并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村小组建设村文化活动室。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完成镇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建立镇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全民健身中心所、体育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推动机关、学校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健全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建立健全文化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鼓励和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农村题材文艺精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创建文化先进村和创建文明村等相关评价体系。
四是提高公民文化艺术素养。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支持群众文化创作,发挥文化站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工人员深入农村指导排练,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继续完善文物普查,建立健全文物数据库动态管理。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文化遗产、遗址、历史文化名镇(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
二是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统计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文化站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文化发展、审核文化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
二是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文化站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把实施规划的要求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文化站要团结全体文化工作者,以实施规划为契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镇文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