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以科学发展为方向,促进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资金引导,优化服务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用足用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帮助企业攻坚克难等方面的导向作用,梳理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争取扶持资金,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找准财政资金扶持切入点,重点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在资金分配投入上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致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培植优质税源。
二、以加强财税征管为抓手,确保收入提质增量,质效并举
认真分析财税收入形势,大力挖掘增收潜力,强化社会综合治税,有效堵塞税收漏洞,确保应收尽收。一是强化收入监控,完善收入征管措施。继续推行财税部门收入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严防税收流失,确保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二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继续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贡献,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在确保财政持续增收基础上,注重提高税占比重,在完成收入增长目标的同时,丝毫不放松对收入质量的要求,要算好质量账、可持续账,实现财政收入质效双收。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14]62号文件,严肃维护市场竞争环境,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全面清理规范各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大保障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坚持把保民生促和谐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保障政府履行职能、有效运转的基础上,支出重点向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民生工程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实施富民强村工程,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学合理保障教育经费,着力打造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医疗筹资标准,保障医疗报销水平。四是落实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等制度实施,提高保障水平;支持促进残疾人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障残疾人的基本待遇。力争让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有社会资源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强化财政监管,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新《预算法》、国发[2014]43号、45号等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国发[2014]45号文件精神,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预算体系,统筹安排各类预算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五位一体”的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编制,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建立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根据资金投向做好日常监管,强化跟踪问效。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绩效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按照国发[2014]43号文件要求,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甄别各类债务,严控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加强引导,推进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
五、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强化能力提升,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一)深入推进法治财政进程。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结合标准化财政建设,持续推进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要根据财政改革深化和财政业务创新的新形势,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流程,梳理风险防控节点,积极探索推进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全面结合,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二)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机关为载体,紧密联系实际,针对当前财政工作困难大、任务重、矛盾多的实际情况,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攻坚克难的能力。二是优化管理,提高效能。坚持立说立行,一抓到底,认真执行“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目标管理、岗位职责”等制度。对市委、市政府交办事项,对局党组决议事项落到实处,杜绝坐而论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三是强化保障,促进和谐。积极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入研究涉及群众利益的支出管理问题,切实保证每一个政策对象都能享受应得的实惠,并更加注重研究财政政策的覆盖范围和调节力度,着力提升为民理财的能力。四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深入研究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标准问题,公共保障机制的科学性问题,谋划社会事业发展保障范围、经费筹措机制等方面更优更好的措施。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继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着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各项规定,保持务实清廉的财政机关作风。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接受监督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要按照“管理要全面、标准要严格、环节要衔接、措施要配套、责任要分明”的干部管理要求,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财政干部队伍,以优良的政风、作风推动财政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