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局各相关科(站):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种发〔2015〕2号),做好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农办种〔2015〕26号)、《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6年实施方案》(农办种〔2016〕13号)要求,我局组织制定了《溧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本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溧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溧阳市农林局
2016年7月28日
抄送: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附件
溧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种发〔2015〕2号),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我市于2016年启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为确保本次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农办种〔2015〕26号)、《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6年实施方案》(农办种〔2016〕13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办农〔2016〕14号)等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我市属太湖流域丘陵地区,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全省种质资源丰富县份之一。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全面普查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任务
在溧阳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农作物种植资源的普查和征集工作。组织普查人员对全市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并将数据录入省级种质资源普查与调查数据库。于2016年全年征集本地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源植物种植资源20-3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本情况表》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并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送交江苏省农科院。
三、实施范围、期限与进度
(一)实施范围:溧阳市11个镇(街道)
(二)实施期限:2016年6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三)实施进度
2016年6月—7月,组建普查与征集队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培训班;
2016年8月至10月15日:在本市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
2016年10月16日-10月30日,向省种子管理站提交整理后的普查信息表;向省农科院提交整理后的作物种质资源征集表和征集的资源;
2016年11月-12月,按照省种子管理站和省农科院反馈的审核意见对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信息表、征集表进行及时修改,提交总结报告。
四、任务分工
溧阳市农林局承担本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为确保本项目顺利实施,下设普查小组办公室在溧阳市种子管理站,由溧阳市种子管理站牵头,溧阳市园艺技术推广站、溧阳市蔬菜办公室、溧阳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昆仑街道农服中心、溧城镇农服中心、天目湖农服中心、埭头镇农服中心、上黄镇农服中心、戴埠镇农服中心、别桥镇农服中心、竹箦镇农服中心、上兴镇服务中心、南渡镇农服中心、社渚镇农服中心等共同参与普查与征集。
五、重点工作
(一)组建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指定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普查工作,开展本镇(街道)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
(二)开展农民(老专家)座谈会。
各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协助溧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小组普查人员在本镇(街道)开展农民(老专家)座谈会,了解当地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
(三)实施普查和收集行动。各责任单位和普查工作小组,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和收集工作,做到特有资源不缺项,重要资源不遗漏,信息采集详尽,数据填报真实,样本征集具有典型和代表性,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普查和收集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溧阳市农林局副局长为组长,市种子管理站站长任副组长,局相关科(站)、各镇(街道)资深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溧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开展、协调与监督管理。
(二)加强工作督导,规范项目管理。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专项管理办法,加强人员、财务、物资、资源、信息等规范管理;按照资金管理办法,严格经费预算、使用范围、支付方式、运转程序、责任主体等。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保护意识。积极组织报刊、网络等媒体跟踪报道,宣传本次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意识和行动,确保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达到实效,切实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附表:
1、“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
2、“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附表1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
(1956年、1981年、2014年)
填表人: 日期: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 个乡(镇) 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 - 米,经度范围 °- °
纬度范围 ° - °,年均气温 0C ,年均降雨量 毫米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人少数民族数量: 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10的民族信息:民族 人口 万,民族 人口 万
民族 人口 万,民族 人口 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万亩
草场面积 万亩,林地面积 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 万亩,水域面积 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 万元,工业总产值 万元
农业总产值 万元,粮食总产值 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 万元,畜牧业总产值 万元
水产总产值 万元,人均收入 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未受教育 %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 □ 优 □ 良 □ 中 □ 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 □ 优 □ 良 □ 中 □ 差
(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作物种类
种植面积(亩)
种植品种数目
具有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品种
地方品种
培育品种
名称
用途
单产(kg/亩)
数目
代表性品种
面积(亩)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三、全县种植的油料、蔬菜、果树、茶、桑、棉麻、牧草等主要经济作物情况
地方或野生品种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附表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注:*为必填项
样品编号*
日期*
年 月 日
普查单位*
填表人及电话*
地点*
省 市 县 乡(镇) 村
经度
纬度
海拔
作物名称
种质名称
科 名
属名
种 名
学名
种质类型
□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野生资源□其他
种质来源
□当地 □外地□外国
生长习性
□一年生 □多年生 □越年生
繁殖习性
□有性□无性
播种期
( )月 □上旬□中旬□下旬
收获期
( )月 □上旬 □中旬 □下旬
主要特性
□高产 □优质□抗病 □抗虫 □耐盐碱 □抗旱
□广适□耐寒 □耐热 □耐涝□耐贫瘠□其他
其他特性
种质用途
□食用 □饲用 □保健药用□加工原料 □其他
利用部位
□种子(果实) □根 □茎 □叶□花 □其他
种质分布
□广 □窄 □少
种质群落(野生)
□群生 □散生
生态类型
□农田 □森林 □草地 □荒漠 □湖泊 □湿地□海湾
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温带 □寒温带 □寒带
地形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高原
土壤类型
□盐碱土□红壤 □黄壤 □棕壤 □褐土 □黑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漠土□沼泽土 □高山土 □其他
采集方式
□农户搜集□田间采集 □野外采集 □市场购买 □其他
采集部位
□种子□植株 □种茎 □块根 □果实 □其他
样品数量
( )粒 ( )克 ( )个/条/株
样品照片
是否采集
标本
□是 □否
提供人
姓名: 性别: 民族: 年龄: 联系电话:
备注
填写说明
本表为征集资源时所填写的资源基本信息表,一份资源填写一张表格。
1、样品编号:征集的资源编号。由P +县代码+3位顺序号组成,共10位,顺序号由001开始递增,如“P430124008”。
2、日期:分别填写阿拉伯数字,如2011、10、1。
3、普查单位:组织实地普查与征集单位的全称。
4、填表人及电话:填表人全名和联系电话。
5、地点:分别填写完整的省、市、县、乡(镇)和村的名字。
6、经度、纬度:直接从GPS上读数,请用“度”格式,即ddd.dddddd(只填写数字,不要填写“度”字或是“°”符号),不要用dd度mm分ss秒格式和dd度mm.mmmm分格式。一定要在GPS显示已定位后再读数!
7、海拔:直接从GPS上读数。
8、作物名称:该作物种类的中文名称,如水稻、小麦等。
9、种质名称:该份种质的中文名称。
10、科名、属名、种名、学名:填写拉丁名和中文名。
11、种质类型: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2、生长习性: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3、繁殖习性: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4、播种期、收获期:括号内填写月份的阿拉伯数字,再选择上、中、下旬。
15、主要特性:可多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6、其他特性:该资源的其他重要特性。
17、种质用途:可多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8、种质分布、种质群落: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9、生态类型: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0、气候带: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1、地形: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2、土壤类型: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3、采集方式: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4、采集部位:可多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5、样品数量:按实际情况选择粒、克或个/条/份,填写阿拉伯数字。
26、样品照片:样品的全写、典型特征和样品生境照片的文件名,采用“样品编号”-1、“样品编号”-2……的方式对照片文件进行命名,如“P430124008-1.jpg”。
27、是否采集标本:单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8、提供人:样品提供人(如农户等)的个人信息。
29、备注:如表格填写项不足以描述该资源的情况,或普查人员觉得必须要加以记载的其他信息,请在此作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