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倾力打造“实力品牌”
1.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科学编制并实施《溧阳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逐渐构筑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广泛覆盖、便民利民的卫生计生服务大格局。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人民医院新院建成投用,南渡镇中心卫生院精神科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120”急救中心正式运行,建设5个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
2.强化人才优先战略。以待遇和服务为突破点,全力抓好优秀人才、紧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工作,积极争取溧阳籍专家教授为家乡医疗卫生事业添砖加瓦。启动医疗机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双优”人才培养工程,实行“滚动培养、动态管理、鼓励竞争”运作模式。探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机制。
3.借力推动技术发展。鼓励医疗机构通过项目聘用、特聘顾问、设立名(中)医工作室(站)等多种灵活形式,引进一批单位紧缺、高层次、实用型的人才,用于医疗技术、专科建设“弯道超车”或“错位发展”。实施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建设督导制。强化卫生院特色专科培育,在坚持功能定位、有效履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责的基础上,支持卫生院合理拓展医疗服务范围。
4.大力发展智能医疗。加快推进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及医疗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建成区域远程医疗协作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开展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等服务,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数字医院建设,推动掌上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
(二)倾力打造“医改品牌”
1.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实质运作,理顺各方权责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和卫生人才评价方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快建立以合理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发展社会办医支持政策。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2.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城乡医院按需精准帮扶,以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以与其建立医疗协作关系的卫生院为成员,组建基本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医疗联合体,建立城乡医院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大力推进基层契约服务,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3.充分激发基层活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方式和绩效工资政策,放宽绩效工资总额控制。继续推进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2家,新增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家、省级示范村卫生室3家。适应基层技术发展需要,调整完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
4.提升公共卫生效能。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重点加强服务项目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12大类45项服务开展率及任务完成率均达100%。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圆满完成适龄妇女“两癌”检查以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城乡妇女免费服用叶酸、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项目任务。
(三)倾力打造“优质品牌”
1.严格把控医疗质量。完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流程、考核体系、持续改进方案及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科室管理措施。选聘卫生计生行风监督员,加大明察暗访和责任追究力度,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行业不正之风,强化惩治震慑效果。建立医警快速对接机制,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2.筑牢疾病防控屏障。加大重大传染病,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力度,保持传染病防控平稳态势。全面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及预防性干预工作。巩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天目湖镇、南渡镇建成国家卫生镇,戴埠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
3.加强综合监督执法。以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为契机,整合优化卫生计生监督资源配置,强化监督队伍能力建设,重点抓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计划生育领域突出问题的执法监管。加大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力度,切实抓好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监督等重点业务工作。
4.实现中医更大发展。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支持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和标准,与卫生院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大力发展远程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力度。大力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时节,开展差别化中医药健康知识传播。
5.全力保障妇幼健康。准确把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新内涵和新任务,依法有序稳妥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整合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措施。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产儿科建设。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