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是人才引进培养精准发力。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瞄准重点高校,先后组织231家企业参加“名校优才引进计划”,着力引进紧缺和优秀专业人才。积极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申报指导工作,1人获评“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个项目得到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优先支持,5人被评为省“双创人才”、2人被评为省“双创博士”,创历年来最好成绩。组织年度人才开发资金的申报和审批,2015年度共有205人次获得资助奖励金额合计842.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2%、38%。2015年天目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乔尔塑料有限公司获评省级企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力提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运行质量,确保了在站博士后数量,全年落实进站博士后3人。突出企业实用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不断健全“企业内评”机制,拓展“企业内评”规模,强化“企业内评”的激励作用,帮助企业“私人定制”高技能人才,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双赢。认真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帮助企业培养选拔了一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2015年,职业技能鉴定取证11094人,新增取证高技能人才7136人,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812人。
二是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劳动求职就业的“主阵地”作用,成功创建江苏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对创新项目主动紧贴、跟踪服务,溧城科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我市首家常州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开展大学生实训实践活动,提供192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扶持大学生创业232人。积极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和服务企业用工探索实践,推广“1+1+1”村企用工对接加岗前培训合作模式,45个村、75家企业建立了“村企对接”合作关系,1100多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2015年,全市新增就业1306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60人,扶持创业1521人,创业带动就业5390人。
三是社会保障改革攻坚。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关准备工作,修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拟订出台了职工医保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完善医保支付对医疗费用控制机制,改革定点康复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方式。整合调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认真贯彻落实省职工生育保险各项规定,实现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内的职业群体全覆盖。全面落实《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进一步提升了工伤保险保障能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持续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持续提高,连续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幅1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05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420元提高到480元,被征地农民政府保养金标准从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370元,城镇老年知青半家户和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养老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300元提高至32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待遇稳步提高。
四是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发展。大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新增14家常州市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加强对企业工资的宏观监测和调控,组织48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薪酬调查工作。建立劳动关系运行分类监测机制,完善“信息月报、特事特报、无事零报”信息互通制度。牵头做好全市清理“双欠”工作,开展专项执法检查4次,共检查用人单位816户、涉及职工45121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处理各类劳动纠纷案件1213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维权工作,排查处理群体性欠薪案件78件,涉及劳动者4552人,清欠5841.38万元;责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867份,为2315名职工补交社会保险费951.4万元。指导用人单位组建内部调解组织,开展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人员业务培训,全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100%、结案调撤率达71%、按期结案率100%。
五是人事管理持续规范。稳慎推进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牵头开展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创建全市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保障及时公正处理公务员申诉再诉案件。积极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管理工作。联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调动和发挥公务员的积极性。组织第二期机关中层正职干部培训班和全市公务员依法行政知识抽查考试,促进公务员能力提升。加强对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圆满完成50名公务员和11个批次24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完成7名军队转业干部和2名随调家属安置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调整339人,岗位设置更趋合理。
六是基层基础全面加强。以严和实的精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化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智慧人社•阅读悦美”读书学习活动。积极打造“立人讲坛”教育培训品牌,丰富全体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持续提升窗口服务效能,按照人社部公共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配足配齐便民设施设备;强化窗口经办引导服务,完善导向指引标识。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对各业务办理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简化办事程序,促进办事环节衔接紧凑。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卡金融应用环境和网点布局,方便群众社会保险费用缴纳和保险待遇领取,发放社会保障卡36.1万张,其中开通金融功能29.3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