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市建设工作经受挑战和考验较多的时期,也是我市建设工作取得成就和变化较为明显的时期,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我市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精心策划、创新管理、克难攻坚,城市建设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十二五”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十二五”期间和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建筑业经济稳健增长。建筑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以来,我市建筑业总量每年保持16.4%以上的增长速度,累计完成施工总产值2464.78.41亿元、地税收入47.23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573.27亿元;工程质量不断提升,连续获得4个“鲁班奖”(另外还有1个鲁班奖参建项目),“中国安装之星”10项, “市政金杯奖”3项,“金钢奖”4项,获扬子杯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81项、创省级文明工地201个,获国家级工法2项,省级工法47项,新增各类专利69项,其中11项技术获得发明专利、58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我市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建筑强市”和“中国建筑之乡”。
2015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全市建筑企业沉着应对、难中求进,累计完成施工产值600.5亿元,实现劳务收入186.2亿元,占常州地区总产值的41.32%,完成入库税收11.04亿元,占市级税收的22%,实现利润20.6亿元;完成外经新签合同额9229.32万美元,营业额6595.74万美元,分别完成常州下达任务的177.5%、134.6%;龙海、华能被评为“中国建筑业成长性百强企业”;龙海、华能、天目、溧阳建设、瑞峰建设、正方园入选江苏省建筑业“双百强”;龙海、华能、天目、天力被评为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全年获国优工程奖1个、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8个、省文明标化工地39只。
(二)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构筑骨架、完善路网、拓展新城、提升功能”的思路。“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3亿多元,新建建设西延伸、金峰路、台港路东延伸、南环东路、清泓路北延伸等6条道路;对东大街、东升路、罗湾路等道路进行改造;完成了东西大街街景提升;充分利用空间建设世纪名城、北固桥旁、云龙地块等10多个停车场;完成了交通路、三和路、人民路、平陵街、燕园路、和平南路等28条背街小巷改造;对燕山菜场、盛世华城、西门、东都等4个菜场进行了环境整治;完成了罗湾路、清泓路、燕园路等30多条道路人行道进行修复,面积约12万多平方;对市区东风桥、博爱桥、戴埠港桥、北固桥等6座危桥进行改建。完成了天燃气双气源供气,新增天然气用户37000多户;全面完成了城区60条道路的LED节能路灯的改造工作。
2015年全年完成市政设施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完成南环东路、丁园路、观山路等道路建设和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完成了老体育场改造;维修道路零星破损1.5万多㎡;改造朝阳街、五圣巷等10多条背街小巷;增设文化小学南出口等9个停车场,增加停车位约200个;为钱家村等12个城中村贯通天然气,惠及居民4300多户。代建项目国防园按期交付使用。
(三)房屋征收成效显著。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也是我市房屋征收高峰期,完成了清泓路南村里段、云龙南、建校、新人民医院、燃料公司、上上电缆、竹田桥、恒通等18个地块,征收面积约54.79万㎡。
2015年完成房屋征收资金3.24亿元,累计完成征收面积5万多㎡。其中上上电缆、云龙南一二期、恒通地块全面清零,完成城区企业搬迁13家。
(四)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力度和覆盖面不断加大,累计保障批办经济适用住房5758户,发放货币补贴7935万元,完成廉租房实物配租858户,租赁补贴619户。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98.7万㎡,竣工面积99.9万㎡;安置房建设量质并举,累计完成交付的安置小区7个,分别为北水西花园、景盛苑、东盛苑、盛扬苑、燕岭茗苑、西城嘉苑、福阳山庄,建筑面积约54.4万㎡。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了《溧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08—2012年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规划》、《溧阳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全市城镇住房保障工作意见》、《廉租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每年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确保我市住房保障工作与省、市政策的衔接。
2015年全面调整住房保障政策和标准,并顺利完成新老政策的过渡。全年完成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5.6亿。为292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93万元,为1725户家庭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2015万元。完成公租房安置分配225套。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东盛苑、西城嘉苑、景盛苑、盛扬苑等5个安置房已全部交付;妥善完成新时代房产代建安置房地块的收购工作。
(五)物业管理逐步规范。 “十二五”期间出台了《溧阳市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明确各住宅小区汽车停车服务收费的通知》、《溧阳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司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综合协调、属地管理”的物业管理新体制。使我市物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按照按幢建帐、核算到户、纳入专户、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物业维修资金的管理工作,累计收到新建项目维修资金30216万元,收缴率100%;继续加大老小区整治力度,共投入资金9248万元,完成了和平二区、燕山南村、燕山东苑等26个老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老住宅小区的生活环境,提升了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谐度。
2015年根据市政府要求,老小区整治三年计划两年完成,投资5148万元,完成博爱新村、城中花园、东方花园、金厦花园、燕山新村、西园新村等6个老小区综合整治任务,共投资5148万元,改造面积36.9万平方米,涉及住户3889户。在具体整治中,从停车位增设、道路改造、小型休闲场所增加等群众最盼、最急的地方改起,充分吸收民意,聘请群众做义务监督员,参与小区整治全过程,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紧扣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主线,着力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永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形式、农村建设管理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农村。2011~2013年,完成10个镇240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其中三星级“康居乡村”24个、二星级村庄242个、环境整洁型村庄2134个。2013年~2014年,我市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了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个常州市美丽乡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完成戴埠镇、埭头镇、上黄镇29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2015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纲要的总体要求,我市实施建设省级美丽乡村试点5个、常州市美丽乡村试点2个、市级重点村3个。八字桥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成为常州地区唯一获此称号的村庄。完成了17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任务。
(七)房产登记服务不断提升。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操作规范》,完善窗口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效能,努力缩短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时间,共完成房屋产权登记54000户,完成房屋抵押25000户。建立了数字化房产系统,提高了审核、绘图、缮证及档案查阅等业务的工作效率。白蚁预防率达到了98%,累计完成防治面积685万㎡,安全鉴定连续5年零投诉。
2015年,我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房产工作。全年共办理各类房屋权属登记14676件、抵押登记6784件;档案查询17000件;完成房产测绘270宗;完成各类房屋鉴(审)定155宗;新建白蚁防治192万平方米。
(八)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全面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发包工程1183项,工程造价288.3亿元;公开招标579项,工程造价平均下浮8.67%;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建筑面积1504.14万平方米,发放施工图审查合格书999份,共审查并纠正违反强制性条文3728条,违反性标准7313条;累计受监工程212只,面积440.77万m2;共接待农民工欠薪上访及投诉565批次,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16394.05万元,涉及农民工12453人。
2015年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断强化依法建设意识,规范行政处罚及程序。今年,累计实施公开招标200项,工程造价平均下浮10.89%;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29.7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5.2万㎡,销售面积98.28万㎡;累计受监工程433只,面积1157.68万m2;对29家违规企业立案查处,结案27起,行政执法准确率100%,公正执法100%;全力推进物业属地管理新体制,“大物管”格局正在形成。
(九)全面夯实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习党章、党纪党规,组织开展交流讨论,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对标找差,列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132条,认真进行了整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党委书记与党政副职、党政一把手与委属各支部书记及行政负责人都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优化基层党组织配置,增设了5个机关党支部,先后调整任命支部书记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人,发展预备党员11人。坚持党管干部。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先后选拔任用了8名中层干部,对37名在同一岗位任职3年以上的中层正职进行了轮岗交流;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在编不在岗”治理整顿,有5人被解聘,3人重新上班;平稳妥善推进建筑业驻外办事处撤销、房产交易登记职能合并、市政养护和万达公司划转等一系列机构改革工作,主动积极做好沟通对接工作,细致合理安排好人员分流,确保日常工作平稳有序。
二、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是实现“十三五”规范的开局之年,国内外宏观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城乡建设目标任务更为繁重,我们将紧扣新的目标任务,突出“建安培强、道路畅通、城市安居、美丽乡村”等工作重点。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提速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引导、帮助、促推全市建筑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企业要强化市场开拓,加快资质提升,注重人才培养,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全年力争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600亿元,实现劳务收入186亿元,为溧阳建筑业“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努力提档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9亿元,重点实施15个项目。启动码头街西延伸、清泓路北延伸、天目路等道路建设改造,打通南村路、眠杨树路等断头路;实施城区道路两侧管线入地工程,实施南环东路人行道、燕山中路与永平大道交叉口渠化工程;建设云龙南地块南侧、东升路、燕山中学、省中、博爱新村、体育馆等7个停车场,新增停车位800多个。
(三)着力提优老小区综合改造。按照市委市政府老小区整治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要求,今年计划投资3.75亿元,对29个老小区、1422个楼道、44幢散住楼进行改造。通过实施环境综合改造、楼道专项整治、雨污分流工程、管线配套工程、天然气贯通工程等改造内容,全力促推我市老城区扩容提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为打造宜居、优美、和谐的新溧阳夯实基础。
(四)大力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不折不扣完成省、常州市下达的保障房建设“硬任务”。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盘活政府积淀资产,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城镇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制定出台《溧阳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等惠民政策。同时,积极创新探索,推进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争在优化房源布局、拓宽筹资渠道、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五)合力提亮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省、常州市下达的任务,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力争再创建3-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按要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任务。
(六)强力提升建设服务管理。实施所有建设项目网上申报管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审批程序;继续深化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求,确保每个项目依法建设;积极协调处理好建筑领域欠薪问题,确保全年不发生恶意讨薪和越级上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