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发改委紧扣市委、市政府“环境整治攻坚年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把握“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强化运行管理,加大要素保障,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总体企稳回升。1-6月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5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目标任务的45.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目标任务的54%,其中:完成工业投入194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目标任务的55.3%;完成服务业投入69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目标任务的51.5%。
半年来,市发改委的重点工作可概括为“六个注重”:
一、注重规划计划统筹
1.牵头计划分解。在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全市未来发展支撑条件的基础上,编制《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6年计划安排意见》,制定2016年镇(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私营经济培育等考核目标,编制《溧阳市2016年主要经济目标与重点项目》蓝皮书。
2.推进规划编制。完成并公布《溧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同时编印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本》,通过图片、文字更形象更直观地向公众民解读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今年我市被列为省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之一,为推进该项工作,编制了《溧阳市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并分解落实每年目标任务至各个部门,方案提出“力争达到三年见成效,并成为全省、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城镇化经验模式。”围绕常州产城融合试点改革工作,我市以燕山新区、江苏中关村、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上兴镇、社渚镇为产城融合示范点,编制了《溧阳市“十三五”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总体方案》和《2016年溧阳市产城融合综合改革推进计划》。
3.强化目标考核。对照“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制定2016年各项目标。出台《溧阳市2016年镇(区)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溧阳市2016年市级机关部门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同时为便于各部门、镇(区)直观了解考核内容,编印了《溧阳市2016年镇(区)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细则汇编》、《溧阳市2016年市级机关部门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细则汇编》、《溧阳市2016年主要经济目标和重点工程汇编》、《溧阳市市级机关部门2016年目标任务书》等文件。
4.开展区域合作。为推进苏皖两省协调共同发展,推动茅山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根据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支持在苏南丘陵地区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的要求,我市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郎溪两县协商,并达成共识,两市以“产业创新合作、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共享”为合作方向,规划在两省三县(市)共同打造苏皖合作示范区。目前我市已开展《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 6月中旬完成初稿。
二、注重项目建设推进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我市“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强化项目服务,加快重大项目推进。2016年确定溧阳市级重点项目220个,项目总投资825.36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55.03亿元;常州市级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253.35亿元,年内计划投资70.5亿元。1-5月,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8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6.6%;常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1.8%。
2.加强政府项目管理。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规范项目的决策和实施程序,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监管。制定了2016年政府投资项目,首次将镇(区)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年度计划管理。其中:市级政府投资项目120个,计划总投资21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43亿元;镇(区)政府投资项目184个,计划总投资159.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7亿元。
3.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加强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制度,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按照“六个一批”、“四个一批”实行每月分类储备和管理,动态跟新项目进展情况。至5月底,我市共储备重大项目33个,总投资607.13亿元。其中:重大产业储备项目共23个,总投资490亿元(内资256亿元,外资39亿美元);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储备项目共10个,总投资117.13亿元。
三、注重产业结构调整
1.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推进项目建设,2016年排定全市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32个,投资总额109亿元。(其中, 8个被列为常州市服务业重点项目, 苏高新南大创新园项目被列为省服务业重点项目。)1-5月,32个溧阳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41.91亿元的30%;8个常州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1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21.55亿元的21.4%;省重点项目苏高新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6亿元42%。。推进“健康经济”工作,启动《溧阳市健康产业总体规划2016-2025》编制,目前规划初稿已完成意见征集。制定“向现代健康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以打造“宁杭经济带上重要的健康产业集聚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世界长寿养生新兴生活方式体验目的地、苏皖边界医疗高地”为目标,用三年左右时间,重点发展养生养老、康复疗养、体育健身、医疗卫生服务业及以新兴医药和健康食品为主的健康制造产业,鼓励我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2.能源发展加快推进。引导和利用城乡各类屋顶资源,大力发展“自用为主、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溧阳地税局等7个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报常州发改委备案,现己并网发电。落实热电联产规划,推行集中供热,加快弘博热电项目、溧阳蓝天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进程,溧阳市北片区热电联产项目富春江热电已投入运行,原昆仑热电机组已全部拆除。贯彻落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工作。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节能审查工作流程,对于单位增加值能耗不符合现代化指标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上半年,全市共有10个项目完成节能登记表备案,有2个项目完成节能报告书(表)的审查批复。
3.工业发展提档升级。配合常州稳步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我市列入常州十大产业链的重点项目有9个,计划总投资135.1亿,年内计划总投资39.5亿,1-5月,完成投资15.65亿,完成年度计划的39.6%。除永冠能源新材料尚在前期准备以外,其余全部开工,开工率为88.9%。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及分工,开展对竹箦镇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宣传落实市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积极申报创新平台,组织组织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申报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四、注重体制改革创新
1.开展金融创新。根据我市政府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关于共同发起设立溧阳“红土基金”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我市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红土基金”。我委会同市政府金融办、市平陵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为其资金募集开展了优质企业走访工作。现已与部分企业沟通建立注册资本规模2亿元的红土基金,并完成名称核定。
2.开展协会调查。根据中央关于“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和我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开展对我市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据调查,截至2016年3月底,我市在民政部门登记并续存的社会团体共计607个,涉及57个市级机关部门和镇(区)。其中,已经与行政机关在人员、财务、办公用房等方面完全脱离的社会团体共计496个,占比81.7%;未完全分离的社会团体共计111个,占比18.3%。
3.规范发债行为。积极跟进我市已发行企业债券的还本付息工作。我市于2011年、2013年、2014年共发行3只企业债券,募集资金35个亿,为推动溧阳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11溧城发债”和“13溧城发债”分别偿还本金4亿元、2.4亿元,两只债券资金偿付能力充足。
五、注重价格收费监管
1.强化价格监管。强化粮、油、农资、能源等主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及时做好每月、季度、半年度的价格动态分析并对异常情况发布预警信息。积极配合推进我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民生工程”,开展前期调研,理清现行各镇(区)12个小型水厂的经营和价格现状,开展成本监审,拟定水价方案。落实《省物价局关于调整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从2016年1月1日起全市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价格每千瓦时降低3.12分,全年将减轻企业负担近1000万元。
2.深化收费改革。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的精神,1-5月主要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减免金额近20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有效投入和发展。落实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规范房屋转让费、降低收费标准的政策,今年3月1日起取消网络计量检测费等2项收费,5月1日起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收费政策。加强教育收费的管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对戴埠高中、横涧等10所学校的春季教育收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开展我市幼儿园“门卡费”收费情况专题督查,责令违规收取门卡费的幼儿园全额清退收取金额54620元。
3.突出监督检查。保持市场价格常态监管,加强元旦、春节的市场巡查,集中力量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类、蛋类、蔬菜类、食用油、液化气、农业生产资料等20多种商品价格进行检查。开展市场专项巡查,对市区和天目湖景区35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宾馆客房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巡查;对旅游热点区域的53家酒店、饭店、超市、商店和农庄进行了专项巡查;对相对封闭区域的汽车站、高铁站的9家经营单位的价格行为进行了重点巡查,发放提醒函60多份,限期整改书9份,法律法规汇编30多本。上半年共受理价格咨询、举报和投诉33件,办结率达100%,举报和投诉案件中退还消费者多收价款3170元。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起,没收未退还的多收价款48940.20元,罚款10000元。
4.开展价格鉴证。以“服务司法、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系统 ”为己任,配合公、检、法、司等部门做好涉纪、涉案、涉税鉴证工作,上半年,接受司法、政府等部门委托价格认定800多次,价格认定金额合计730多万元。
六、注重规章制度优化
1.内部管理取得新强化。出台《市发改委2016年党建工作要点》、《市发改委2016年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意见》、《市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施意见》和《市发改委纪委“三化”联动专项督查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强化党建纪检相关工作规范。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设计开发本委“OA”网上办文系统,公文流转和文件制定已开始在网上试运行。作为全市8个试点单位之一,我委开始运用“机关工作人员管理考核系统”对本委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考核,委内每位同志登录系统撰写日志和工作计划,实现平时考核的痕迹化。
2.专题学习取得新进展。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开展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剖析存在不足和问题,并完善整改计划和措施。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并讲主题党课,成立委协调小组,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全体党员以自主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为重点,掀起学习新热潮。
3.信息宣传取得新成绩。针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开展信息宣传工作。上半年全委共采编上报信息51条,本委网站录用45条,溧阳政府门户网站录用42条,《溧阳时报》录用5篇,《常州日报》录用2篇,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改委网站录用12条。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委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在提升质效上求突破、项目推进上见实效、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下半年的工作主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化发展战略研究。严格对照常州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重点企业、重要行业调研,全面把握我市各项经济发展态势,及早启动镇区、市级机关部门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十三五”各项目标开门红。以“融入常州、接轨南京,对接沪浙、联动皖南”为导向,加快完成《苏皖合作示范区》规划编制,全面加快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步伐。完成《苏澳合作园区溧阳片区》规划编制,加快“苏澳合作园区”工作的各项对接,力争江苏澳门合作园区落户我市,为下一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编制出台《溧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全面强化项目管理。强化对重大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准确把握项目最新动态,深入责任单位和项目现场,分析、破解项目推进瓶颈。继续推进重点项目领导挂钩制度、推进会和检查制度,及时分析、总结、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全过程动态跟踪督查,保障220个市重点项尤其是9个常州级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提前谋划明年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全面启动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工作。从创新管理入手,围绕“接住管好、突出监管重点、落实监管责任、创建监管方式、健全约束惩戒机制”五项重点任务,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审批管理。
三是紧抓服务业提质增效。会同财政部门与各镇(区)做好2016年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申报、资料审核、项目现场督查、资金计划及资金拨付工作。启动实施《向现代健康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和《溧阳市健康产业总体规划2016-2025》,牵头梳理一批项目计划,结合健康产业招商地图,以及《向高端休闲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和《向智慧经济迈进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服务业招商活动。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组织一次面向各镇(区)和重点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专题培训,促进全市制造业从单一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型,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
四是着力推进能源发展。根据省能源局要求,协助做好我市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钢铁、水泥行业的企业的碳排放报告审核工作。加强对已核准和已备案能源项目的后续开工建设的监管和服务,加快弘博热电项目建设进程,逐步关停热网覆盖区域内燃煤锅炉,做好江苏华朋集团别桥50兆瓦渔光和溧阳市明宇光伏发展有限公司18兆瓦农光两个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的跟踪管理,力争省发改委下达的2016年度光伏发电建设规模计划。跟踪做好溧阳蓝天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低风速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项目。继续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对于未经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业扩报装接电,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建成后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一律不得投产。
五是切实维护价费秩序。贯彻省物价局精神,改革商品房价格管理,由现行商品房价格备案制度改为价格申报制度,并引入价格约谈和成本调查机制。开展2013-2015年供水经营成本监审,形成成本监审报告,制定我市自来水、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做好“三清单、三目录”公布后的实施情况跟踪,依据收费政策的变动及时做好收费目录动态的变更,并及时通过网站进行公布,确保收费政策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相关医疗价格项目的后续管理,严格实施我市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相关工作的动态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粮油肉蛋等农产品市场价格监管,促进市场价格公平有序,重点落实农产品的明码标价工作。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秩序,加强旅游景区周边宾馆酒店、购物场所、海鲜排档等经营者的价格行为监管。强化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突出对生活必需品、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停车收费、物业收费等行业的检查,倡导市场公平竞争。
六是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市委“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各项工作部署,配合做好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调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广“溧阳市党政机关协同办公平台”的运行,全面清理“三合一”平台,努力使我委审批项目、公文流转全部实现网上办理,运用“制度+技术”使权力运行处处“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