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科室(部门):
现将《市发改委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工作,抓好贯彻落实。
溧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2月25日
市发改委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以来,面对宏观形势日趋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全委紧扣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突破年”和常州市发改系统“工作创新突破年”主题,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把握法治新要求,激发改革新动力,勇于担当新作为,完成了我市“十二五”圆满收官。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工业投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0.6%,服务业投入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为“六个一”:
一、一门心思强化发展谋划
1.精心编制规划。在研究提出28个课题(包括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重大领域改革等方面)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全面开展《溧阳市“十三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溧阳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溧阳市“十三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溧阳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规划(2016-2020)》、《溧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会同北京视野咨询中心钟朋荣教授,专门就我市城市发展定位、工业发展、农村发展、文化旅游等八个方面进行战略研究和策划,为我市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强化目标导向。制定《溧阳市2015年目标任务书》,并按时向常州报送的市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制定《溧阳市2015年市级机关部门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溧阳市2015年镇(区)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办法》、《2015年溧阳市政府部门目标任务书》、《2015年镇(区)目标任务和绩效管理考核细则》等。
3.注重分析研究。针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每月跟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指标进展情况,认真开展经济和社会运行情况分析,并按季度高质量完成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发展、主要商品价格监管等分析材料,及时提供给市四套班子领导参阅,为领导决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认真开展信息宣传工作,并位列全市部门前列。
二、一着不让推进项目建设
1. 健全制度稳投资。全面开展“重大项目深化年”活动,制定和出台项目信息月报送制度、重点项目建设考核细则、市领导挂钩服务重点项目制度、职能部门服务项目建设考核办法、镇(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从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资金投入。2015年,165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0.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3.32%。89个新开工项目,开工率为77.53%;10个常州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67%。
2.优化服务促投资。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负责牵头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和规范前置中介服务,推进并联审批,积极探索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模式,优化项目审批服务。2015年,备案、核准、审批项目381个,计划总投资450.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63个,计划总投资148.3亿元;房地产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20.4亿元。
3.强化储备谋投资。按照“六个一批”和“四个一批”分类管理的要求,及时建立和更新重大项目储备库。至2015年底,我市储备重大项目共28个,总投资478.3亿元。及早编排2016年重点项目。排定2016年市级、镇区财政性投资项目,其中:市级项目122个,计划总投资219.71亿,2016年计划投资64.73亿;镇(区)项目180个,计划总投资157.19亿,2016年计划投资70.2亿。2016年有9个项目申报为常州市重点项目。2016年初步排定市级重点项目230个,计划总投资838.47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260.12亿元。
三、一丝不苟促进转型升级
1.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一是主要指标稳定增长。2015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4.76亿元,同比增长9.3%,较同期地区生产总值、二产增加值分别快增6.2和10.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服务业投入119亿元,同比增长2.4%,较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入快增1.4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二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15年服务业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69.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55亿元。2015年累计投入31.7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5%。三是主辅分离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税务部门核实确认的已分离企业共28家。其中,亿元企业15家,高新企业14家。
2.新能源发展稳中有进。北片区热电联产项目已全部建成。南部片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会审查。江苏华朋集团3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和中利腾晖公司2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已建成并网运行。推进燃气管道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15亿人民币,年供气规模4.9亿立方米,已完成高压管道建设6.1公里,中压管道建设26.8613公里。2015年,全市共有11个项目完成节能审查报告书(表),共有86个项目完成节能审查登记表备案。
3.产业链发展稳中有升。稳步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我市列入常州市十大产业链重点项目10个, 计划总投资216.75亿元,2015年完成投资58.7亿,完成年度计划的105%。7个新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特种电缆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设备安装调试进入尾声。
四、一环不松狠抓资源保障
1.积极对上争取。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幅度减少专项的情况下,加大争取资金力度,2015年共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6230万元。其中江苏上上电缆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获600万元国家扶助资金;太湖治理九期项目获中央地方切块资金4000万元。常州乔尔塑料有限公司申报的“江苏省热固性新材料工程中心”成为省发改委2015年第一批同意建设的省级工程中心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并成功进入全省试点县。
2.深化制度改革。及时落实上级关于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政策要求,制定并发布《溧阳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溧阳市涉企收费“三目录三清单”》。 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牵头负责“投资审批改革组”工作,推进并联审批,拟定《溧阳市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拟定《关于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的实施意见》。
五、一心一意规范价格管理
1.强化价格监管。强化粮、油、农资、能源等主要商品的价格监测,及时做好每月、季度、半年度的价格动态分析并对异常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城中村居民管道天然气保障工程”列入市政府2015年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让4000户“城中村”居民用上低价、安全的管道天然气。调整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中准价格,由每立方米3.68元调整为3.56元,预计每年为企业减负600余万元。按国家和省市部署,建立民用水、气阶梯价格制度,按程序召开听证程序后实施。
2.深化收费改革。认真做好收费单位收费情况分析和统计工作,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的收费监管。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2015年先后取消、降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共计182项。全市主要行政事业性收费再次减免了70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根据常州统一部署,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对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工地征收扬尘排污费,并根据达标系数实行差别化征收政策。
3.突出监督检查。坚持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开展涉企、教育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整治重点领域价费突出问题。开展药品价格放开之后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药品价格执行情况,配合常州市局抽查了疾控中心和血站,对两起价格违法案件进行了行政处罚。依托“12358”价格举报平台,及时解决群众举报问题,2015年受理价格咨询和投诉 31起,回复率和办结率达100%。
4.开展价格鉴证。积极做好“三涉三服务”(涉纪、涉案、涉税、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系统)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价格认定机构转型工作。全年共接受委托1389起,价格鉴证金额1847.93万元。
六、一如既往狠抓效能建设
1.主题活动扎实开展。落实市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各项工作部署,认真查摆自身存在问题并积极整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干部勇于担当、敢挑重担、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为建设“美丽溧阳”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派驻6名同志到我委包干的溧城镇胥泊村推进拆迁工作,完成计划拆迁83%。
2.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工作,下发《市发改委关于明确行政审批工作程序的通知》,明确全委行政审批工作程序,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节能登记表备案交由窗口全权负责审核办理,提升了项目办理效率,也使得科室的工作重心由项目审批转向对项目的研究、分析和服务。进一步加强本委机关内部管理,制定并出台《市发改委机关管理考核办法》。按照市编委会要求,全面梳理我委的行政权力6类66项、部门职责21条,向社会统一公布。
3.网络平台不断完善。按照省、常州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建设“阳光发改”三级联网系统平台,委内项目“审批”、“核准”和“节能评估审核”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同时对“三合一”平台中的项目内容、办理流程、法律依据进行全面整合,目前三项权力已经全部更新上网。按照“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要求,对我委网站进行自查自纠和提档升级,定时在发送工作内容和动态,树立良好的发改形象。
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启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凝聚精气神,建设新溧阳”的总要求,突出“重大项目攻坚年”和“环境整治攻坚年”主题,依托项目建设巩固基础,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品牌,依托文明创建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谋划经济发展新思路
1. 强化目标任务制定。对照“十三五”主要经济指标目标,认真做好常州对我市的目标任务和我市人代会目标任务等任务的分解落实和跟踪协调工作,编制2016年溧阳市政府部门目标任务书(蓝皮书),完善目标管理个性化考核,编制完善各项专项规划,力争为“十三五”开好局。
2.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攻坚年”的各项决策部署,当前,特别要在经济运行突出问题分析上下功夫,定期扎实开展全市经济运行分析,做到情况说得清、趋势判断准,问题剖析深,措施提得实,指导作用强,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3.强化规划分解落实。全面完成“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和解读。同时对照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等任务,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推进计划,并分解各相关部门、镇区,确保完成省、常州市相关要求。
二、实现项目投入新突破
1.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重大项目储备制度、市领导挂钩服务制度和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镇区、部门的协作配合,着力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按照项目推进“一周一汇总、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的要求,加大项目推进督查考核力度,确保已开工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2.规范优化项目审批。严格执行我委新的行政审批工作程序,通过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优化服务质量、兑现服务承诺,切实提高项目的审批效率。通过省、市、县“阳光发改”三级联网和“三合一”平台管理系统的运用,不断规范行政审批流程,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积极开展社会资本合作。重点关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建立合理盈利模式,建立完善项目库,加强推介宣传,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争取国家专项建项基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我市重点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领域的建设。
三、促进产业转型新提升
1.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质态。优化商贸业态,启动万达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商贸新高地,带动新区商贸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金桥流通中心三期、苏浙皖茶文化城等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对周边县市的辐射能力;实施《溧阳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招引1家重点物流园区,布局镇(区)物流中心、农村配送点,逐步形成网络化物流结点;培育扶持华达物流、安顺运输等物流企业。二是高起点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研究制定溧阳加快发展平台经济的实施意见。做强载体,加快推进溧阳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培育主体,鼓励南大街网络商城、溧阳买、新合作网上商城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注重技术支撑,出台鼓励发展平台经济的优惠政策,加大结技术引进和人才招引的支持力度,抢占先发优势,创建省、市互联网平台经济实验区,力促平台经济迅速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实施《溧阳市健康服务业规划》,制定出台向健康经济出发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健康产业集聚区规划并启一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天目湖瑞芝颐养山庄、天颐谷、望星谷等项目建设,力争健康服务业规模发展、集聚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四是编制溧阳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充分调研各镇(区)服务业发展基础及发展重点方向,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打造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为方向,梳理储备一批集聚区重点建设项目,尽早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
2.推进新能源发展。一是做好全市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为促进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危机,改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协同规划部门制定符合溧阳实情、并满足远期发展需要的溧阳市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启动房车运营地建设。二是做好对能源项目的监管服务。落实热电联产规划,推行集中供热,加快溧阳蓝天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弘博热电项目建设进程,逐步关停热网覆盖区域内燃煤锅炉。三是做好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溧阳市北片区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后,原昆仑热电机组全部拆除。全市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上级需求目标内。
四、提升物价监管新水平
1.加强价格管理。启动供水、供气日常经营成本监审,为水、电、气实施阶梯价格改革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加强夏、秋粮农资价格监测,落实粮食保供稳价措施,开展专项调查,引导农民增收增效。配合相关部门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利用价格政策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充电价格的认定工作。
2.加强收费管理。认真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缓减免政策的落实工作,建立收费单位巡访制度,创新收费监管方式,加强对实施行政事业性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事中事后的收费监管。做好涉企“三清单、三目录”公布后的实施情况跟踪,依据收费政策的变动及时做好收费动态的变更,确保收费政策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在房地产价格备案、前期物业收费备案等方面加强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
3.加强价格监督。重点做好对教育、医疗等专项检查,坚持平时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教育整改和没收处罚相结合,坚决查处价格违规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配合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组织开展成品油、天然气、电力、水资源等价格政策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严肃查处不按规定调整价格,擅自出台优惠价格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资源性产品市场价格秩序。开展物业、停车收费专项整治,加强小区物业、停车收费监管,减少矛盾纠纷,治理违法问题。
4.加强价格认证。做好涉案、涉税、涉纪财产价格认证工作,积极为机关部门和司法条线提供服务。全力推进机构转型和规范化建设。
五、强化效能建设新作为
1.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认真抓好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继续开展委内的“我来讲”论坛、邀请专家“走进来”指导、组织全委机关干部外出培训等方式,积极探索机关干部学习交流的新方式,以一流的干部队伍创造一流的工作绩,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能够担当起发展改革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新起点,不断增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意识,实现机关职能从“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为快速发展溧阳经济抢得先机。推行“简便、快捷、廉洁、高效”办事承诺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实行限时答复,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进一步优化网络建设。完成委门户网站的提档升级,做好“阳光发改”三级联网管理运行和“三合一”平台网上办件,实现办文快捷、阳光审批、主动服务。以“公开为准则,不公开为特例”,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项目审批、机关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网上公开。开通委内OA办公系统,开通省发改委和省物价局“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建立健全网上办公办会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会办文效率和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