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村、各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切实推进我镇八字桥村礼诗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经研究决定,现将《溧城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溧阳市溧城镇人民政府
2017年7月20日
溧城镇党政办公室 2017年7月20日印
溧城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城乡建设和“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苏发〔2017〕13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苏政发〔2017〕94号)和蓝绍敏副省长在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启动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溧城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我镇实际,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升级,并与目前实施的有关重点工作相衔接,进一步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独具本域特色的特色田园乡村。
二、目标任务
根据《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我镇八字桥村礼诗圩自然村被列入首批试点村庄候选名单。我镇将以此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的原则,科学制定方案,着力抓好规划设计,精心组织试点实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镇村庄实际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现有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为基础,以保障农民根本利益、村庄原生态环境、乡土文脉传承为开发底线,依托三产融合发展、三生统筹兼顾,依靠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等具体手段,打造宜农、宜旅、宜居、宜业、宜文、宜养的“六宜之乡”。
三、工作重点
(一)注重规划布局
以城乡统筹、多规合一的规划创新理念为指导,详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农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特点,保护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河湖水面,节约用地,讲究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公共建筑活动、建筑与河流水面环境的融合,对村中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景观系统、建筑单体、公共建筑以及排给水工程、供电工程等进行细致的规划布局,铸就村庄特色。
(二)注重生态保护
严守生态开发红线,维持礼诗圩典型江南民居临水而建的村庄特色和现有的水系生态系统,切实保护耕地,有效保护村中名木古树和古井等。加强污水处理功能,着力提升水环境,重视自然生态规律的农耕,遵循自然不使用激素、化学农药的生产工法,科学打造荷花塘风景点,突出田园风貌和地域特色,彰显优美的生态环境。
(三)注重环境提升
保持村中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特色,对张巷路等交通干道、村主干道、家前屋后按乡土特点进行绿化,路边砌上小花池,庭园种上蔬菜和瓜果,打造“瓜果飘香”的农家风貌。同时,完善村中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对村中违章建筑、残垣断壁、乱堆乱放、污水排放、畜禽养殖加强整治提升,实施绿化彩化和墙体立面改造等项目,保持村中环境洁美。
(四)注重产业融合
推行特色、生态、美丽、富民、创新、绿色、共享的生产发展理念,以传统种植业和特种水产养殖业为重点,推进礼诗圩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复兴,建立市场化机制,促进传统农耕产业的转型发展。同时,将特色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通过不同的功能设定,将特色农业和休闲、教育、文化等理念相结合,满足各类不同人群的休闲目的。加快八字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组织及规模种养殖大户,实现水产养殖区、有机农场采摘体验区、花卉苗木区、水稻种植区和休闲娱乐区“五区融合”的总体布局。
(五)注重富民强村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培育新型农民,积极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富民机制,大力发展、做大做强现有的水稻、水产养殖、花木种植等传统农业,利用八字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旅游观光发展农家乐、民俗民宿、荷塘特色有机餐厅、农事体验、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多种项目实现增收富民。村委充分利用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机遇,充分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科学合理利用好国家相关扶持补贴资金,培植壮大村级产业,有效增加投资性收益,不断促进集体强。
(六)注重乡风传承
以荷文化主题馆、南干圩民俗文化村、村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和乡村广播室等为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广泛开展“文明户”、“高品质农家示范户”“好邻里”、“好人榜”等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和确立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围绕“新乡贤”这一主题,挖掘并宣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用“善行义举榜”的形式张贴公示。利用农村文化中氏族、宗祠的深厚底蕴和巨大影响力,注重家风祖训的传承发扬,发挥乡贤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崇德尚善的乡风民风。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镇成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潘建中担任组长,镇人大主席陈建国任常务副组长,副镇长鲍进福、人武部长赵荣兴任副组长,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若干推进工作组,由责任部门负责人任推进工作组组长,责任部门其余工作人员为推进工作组成员,具体负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与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镇长鲍进福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牵头负责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整体谋划、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督促检查和综合考核工作。各工作推进组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抓好落实,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工作。建立精准扶贫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的领导挂点和干部帮扶机制,及时解决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行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2、强化资金保障。继续完善政府、村委、社会、村民携手共建特色田园乡村的多元化筹资机制,拓宽投入渠道。镇、村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按照“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建其功”的原则,切实做好项目整合。领导小组要强化调度,形成集成投入,尽快完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加大资金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注重引导创业成功人士捐赠和村民积极参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3、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和网络的作用,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家庭、进学校,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关心、支持和助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