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村、有关部门、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常州市关于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进一步夯实全镇农业现代化物质装备基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竞争能力,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将《上兴镇关于推进全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希对照要求,遵照执行。
溧阳市上兴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3日
上兴镇关于推进全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苏政办发〔2016〕24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意见》(常政办发〔2016〕18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夯实全镇农业现代化物质装备基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我镇实际,特制定推进全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指导原则,以水稻、小麦两大作物为主要对象,以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加快农机科技创新,培育壮大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突破机械化作业瓶颈,加大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机、农艺和信息化技术融合,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竞争能力。
二、发展目标
2017-2018年,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并建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和核心千亩示范区,全镇水稻、小麦两大作物生产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85%、90%、96%、75%、85%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粮食生产高效植保防治、产地烘干水平、自给收获能力和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力争用两年时间,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
三、推进原则
(一)坚持行政推动,加强扶持引导。将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列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
(二)坚持示范带动,拓展辐射范围。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建设,将建成2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万亩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优化装备结构,提升作业水平,加快技术普及,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三)坚持机艺融合,完善技术路线。推进良种良法协同配套、农机农艺紧密融合,围绕主要农作物品种、耕作、栽培、植保等内容,建立并完善适合本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
四、工作重点
紧扣全镇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小麦机播、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等为着力点,加快完善水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主推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技术、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播技术、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稻麦机械化低温烘干技术,巩固提升耕整地、机收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
(一)耕整地环节: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老旧机型,放大农机购置补贴和作业补贴政策叠加效应,推进大中型拖拉机更新升级。确保两年内7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增量不低于10台。大中型拖拉机存量稳定在70台左右,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95%以上。
(二)稻麦种植环节:加快水稻插秧机更新换代,确保两年内乘坐式插秧机增量不低于15台,插秧机存量稳定在75台左右,其中乘坐式插秧机达70台。加大水稻硬地喷滴灌集中育供秧示范推广,提升育、插秧作业质量和效率,确保水稻机插率稳定在86%以上。重点提升小麦机播水平,根据地方小麦种植各种因素,形成适合本地特点的小麦机播装备、技术路线和农艺措施。确保两年内小麦播种机增量不低于50台,小麦播种机存量稳定在70台以上,小麦机播率达85%,稻麦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三)稻麦植保环节:加快提升机械化田间管理水平,发展高效植保和施肥机械化技术,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创建。加快植保机械更新升级,重点推广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飞行植保机械,降低粮食生产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升植保效率,确保两年内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增量不低于20台;各类高效植保机存量稳定在350台左右,其中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飞行植保机械植保覆盖面积1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
(四)稻麦收获环节:加快老旧收割机更新换代,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不断提高收获作业质量、自给和跨区作业创收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确保两年内大马力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增量不低于20台,确保收割机存量稳定在80台左右,逐步形成自我收获为主,跨区作业为辅的机收模式,稻麦机收水平达96%以上。
(五)稻麦烘干环节:巩固完善以农机服务组织为主的粮食烘干服务能力建设,重点以科学布局、强化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主导,继续落实烘干机房等设施装备用地政策,稳步提升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两年内保持产地烘干能力增量不低于180吨,烘干机存量稳定在150台左右,粮食批次烘干能力达2100吨,产地机械化烘干能力达70%以上,稻麦综合烘干能力达到75%以上。
(六)稻麦秸秆处理环节:结合我镇土壤性状特点,进一步完善麦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稻秸秆还田集成小麦播种技术路线,巩固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确保两年内大马力秸秆还田、秸秆粉碎、秸秆打捆等秸秆处理配套机具增量不低于20台,各类配套秸秆处理机具存量在180台以上,夏、秋两季秸秆机械化还田率分别达到85%和60%以上,全年稻麦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85%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组织委员任副组长,镇农服中心主任、财政所所长、国土所所长、环保中队队长、水利站站长、经贸中心主任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各村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做好统筹规划,细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创建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绩效考核。镇农服中心负责做好机具推广、技术培训、质量督查、创建考核等工作,组织实施好各项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科学谋划稻麦高产创建、植保统防统治等项目实施,重点向粮食生产机械化薄弱村倾斜,帮助农民选择良种,加强育秧技术和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指导,扩大示范效应;镇水利(水务)站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应用提供支撑;镇财政所积极安排专项资金,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提供资金保障;镇国土所帮助化解烘干设备、农机库、农机维修建设点等用地难题;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顺利推进。将示范创建列入全镇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考核内容,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跟踪、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扶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政策导向作用。科学细化农机化奖补扶持方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重点加强稻麦种植、高效植保、收获机械化等薄弱环节机具推广,整合农机培训、科技入户、三新工程等项目资金,侧重向粮食全程机械化实施主体倾斜,全面提升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
(三)注重主体培育。建立以农机服务组织为实施主体、农机农艺技术指导、标准化支撑的“一体两翼”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模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鼓励实施主体进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和服务,围绕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这条工作主线,加强农机装备能力、作业服务能力、规模经营能力、产业化发展能力、配套保障能力建设;规范合作社人员聘用、机务、安全生产、财务、机具维修、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合作社订单式、托管式、联耕联种等社会化服务建设。培育稳定从事粮食生产农机服务组织30个,从事农机服务组织33个,以农机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2个,每个万亩示范片建设核心千亩示范区1个,覆盖我镇陶村、分界、圩庄、上兴、汤桥等5个村,强化示范区辐射带动效应,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达75%以上。整合农机科技入户、农机获证奖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重点围绕秸秆还田、小麦机播、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主推技术,每年培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带头人、农机技术人员300人次以上。
(四)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利用送科技送机具下乡、农机科技入户、组织现场演示、观摩会等手段,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励农民购机热情。重点引导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合理配置机具,重点发展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加快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五)考核。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力争高质量完成考核,实现市创建目标。我镇将参考市级考核办法,对参与创建人员做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