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上黄镇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市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溧政办发〔2017〕25)文件精神,提升粮食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创建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涵盖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机械化“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还田”等六个重点环节,各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及社会化服务能力等指标须达到以下标准:
1、机耕水平达95%;
2、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率达85%以上、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率达60%以上;
3、水稻机插水平达86%;
4、小麦机播水平达85%;
5、稻麦机收水平达96%;
6、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0%;
7、粮食烘干能力达70%;
8、规模种植面积达50%;
9、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统一服务面积达80%。
二、政策扶持
全镇8个村都必须集中精力投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镇财政将择优扶持,凡今年购置小麦播种机的农机手,镇给予作业奖补购机价的30%左右, 70马力以上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每台作业奖补购机价的16%左右。主要用于扶持村(场)农机化的发展,提升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政策扶持。
三、重点技术
1、水稻机插秧技术。一要突出水稻集中育供秧的示范推广。积极推进水稻集中育供秧发展,规范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不断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逐步提高水稻秧苗质量。二是要落实机插面积,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总量15台,水稻机插面积7098亩,机插水平达100%。鼓励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或农机户为农民机插服务前签订作业协议。三要狠抓机插作业质量。切实提高机手和各类机插作业服务组织的作业质量意识,加强对水稻机插育秧和机插作业质量的督查,确保达到作业标准。
2、小麦机播技术。要根据自身实际,重点加快小麦精少量和复式、联合作业机械的推广步伐,新增复式播种机3台,总量达3台,小麦机播面积2370亩,机播水平达85%。不断提高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
3、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重点发展高效植保机械和施肥机械化技术,计划新增动力植保机1台,其中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式植保机1台,总量达15台,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0%(其中统防统治水平达70%以上),加大植保机械和先进适用的撒肥机等机具的推广力度。
4、粮食收获机械化技术。重点发展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加快老旧收割机更新换代,优化装备结构,更新添置高性能收割机3台,总量达6台,机收水平达100%;确保机具存量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不断提高收获作业质量和使用效率,确保粮食丰产丰收。
5、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粮食烘干已经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对滞后的薄弱环节,需求日益迫切。重点通过布点试验、典型示范、扩面推广等途径,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和种田大户采用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总量达17台,批次烘干能力达15吨,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70%,着力提升我镇粮食生产机械化烘干能力。
6、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当前夏秋两季的主要工作,要认真执行好《溧阳市麦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18台,实现夏秋季两季秸秆还田7640亩,还田率达77.26%以上,机耕水平达100%,扎实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培训和质量督查工作。
四、工作举措
1、宣传发动,形成共识。要充分认识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在乡镇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农机手、种粮大户、合作组织负责人了解并接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相关技术,营造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的浓厚氛围,形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共识。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固强补弱,有针对性的抓好机插秧、小麦机播、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重点机具和技术的推广工作。同时,要注重整体推进,以整村整组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来推动乡镇的全面实现。
3、狠抓培训,高效服务。根据粮食生产各环节所需机具、所用技术,不失时机地抓好技术培训及指导服务,要将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粮食种植大户等列为重点培训服务对象,提高专业素质,确保技术到位率。
4、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场)要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提高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负责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逐级落实工作责任,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靠实措施,务求实效,确保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上黄镇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