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根据省、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要求,为扎实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镇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引导,社会共建、群众参与”的指导思想,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条块结合,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工作方式,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不断提升镇村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切实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我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高效有序运作体系,有效实现我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1. 居民小区(三分类)
(1)在每个居民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设置1个垃圾分类收集亭(户数在800户以上的增设1个),亭内统一悬挂标准的垃圾分类宣传展板,亭下配置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种分类收集容器,酌情增设废旧衣物回收箱1个。
(2)在每幢居民楼下配置可回收垃圾收集容器1个,在单元门口按实际需要配置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原则上每个单元门口一个)。
2. 单位分类(三分类)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商铺、宾馆等单位分别设置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种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规格和数量根据各单位垃圾产生量确定。对规模大、垃圾产生量多的单位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1个。
3. 农村(三分类)
(1)在人口居住集中、规模较大(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1个,亭内配置易腐烂、不易腐烂、有毒有害垃圾三种分类收集容器,并根据垃圾产生量实际情况增设相应垃圾收集容器。
(2)规模较小或散居村落设置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两种垃圾收集容器,根据村民居住分布情况合理选址设置有毒有害收集容器。
(3)鼓励农户家中配置分类投放垃圾桶,强化源头分类投放效果。
4. 公共场所(三分类)
在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收集容器,并根据人流密集程度、垃圾产生数量等酌情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
5. 其它设施建设
(1)建设1-2个覆盖镇村全域的有机易腐烂垃圾处置设施(阳光房)。
(2)各饭店、企事业单位食堂增设餐厨废弃物专用收集容器。
(3)每个行政村,分别配置易腐烂和不易腐烂垃圾收集车,负责所在村域范围生活垃圾的收集;镇环卫部门添置分类垃圾收运车,负责全镇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清运。
(4)各居民小区、行政村分别单独设置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临时集中堆放场地。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责,全面推进垃圾分类责任落实
1. 建立垃圾分类组织保障体系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效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落实,成立埭头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详见附件),全面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评等工作。
2. 构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体系
(1)协调新闻媒体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报道,指导村(居)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建设,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责任部门:宣传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2)有针对性地开展源头减量、垃圾分类环保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小卫士,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投放。(责任部门:各中小学、幼儿园)
(3)培育一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责任部门:总工会、团委、妇联)
(4)建立一支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现场指导和数据记录工作,不断提升居民认知和参与度。(责任部门:各行政村、居委会)
(5)建立培训机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培训,着力提高全体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责任部门:城管中队)
3. 理顺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1)建立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按照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镇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目标,积极推行居民源头分类和村(居)分拣收集工作。不断优化环卫收运体系,对有机易腐烂垃圾、不易腐烂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实施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其中有机易腐烂垃圾集中运送阳光房,实施就地生态处理,农业部门负责做好易腐烂垃圾生态处理后的推广利用和监管工作;可回收物集中收运交至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其他垃圾由镇垃圾中转站汇集转运至市垃圾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毒有害垃圾集中收运后交至市有毒有害垃圾暂存场所,进行专业处置。(责任部门:城管中队、农业服务中心、环保中队、各行政村、居委会)
(2)推行特殊生活垃圾专项分流体系
对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特殊垃圾实施定点存放、分类收集、专业处置,探索建立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协同处置机制,逐步形成专项大分流体系。(责任部门:城管中队、建设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分局、环保中队、各村(居))
三、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7年3月—6月)
1. 由城管中队、镇“263”专项行动办公室牵头,分别对集镇各单位、居民小区、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现状、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规模和选址等基本情况开展调查统计。
2. 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先行开展的周边省、市进行调研学习,讨论探索适合我镇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3. 拟定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向各村(居)、单位、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共同参与审议修改,确保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逐步开展阶段(2017年7月—8月)
1. 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
2. 在各居民小区先行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配置标准垃圾收集容器等环卫基础设施,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试行工作,统计汇总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3. 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分类指导员队伍的宣传、指导、示范作用,大力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
4. 积极组织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深入推进阶段(2017年9月—12月)
1. 完成全镇范围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有机易腐垃圾处置设施建成运行,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制度,基本形成镇村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2. 在各村(居)建立垃圾分类走访制度,经常性征求农户、居民、物业等相关人员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体制。
3. 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进一步深化垃圾分类舆论基础。
4. 严格检查考评,不断规范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水平;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引导、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提高他们源头分类投放热情。
(四)巩固提升阶段(2018年1月—2020年12月)
1. 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努力改变部分群众乱扔乱倒垃圾的生活陋习,积极培育全域居民源头减量、分类投放的自觉性、责任性。
2. 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充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和运营服务。
3. 不断完善提升生活垃圾运作体系,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镇全域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四、工作要求
1. 认真推行第一责任人制度
各村党组织书记为所在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所在村域范围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收集,配合做好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选址布点、规划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居委会主任为所有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做好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工作(负责协调、指导物业管理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负责人为所在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总责。城管中队负责人为公园、广场、沿街道路等公共场所,农贸市场、商铺、宾馆等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所涉范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2. 严格落实考评制度
为切实加强我镇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保障工作垃圾分类实施取得实效,镇领导小组将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居)、相关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实行考核,考评结果列入村(居)、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之中。(考评细则见附件)
3. 积极探索建立激励引导机制
一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户”和“优秀工作者”评选活动。采取组(小区)推荐,村(居)考核、镇复查的方式,评选一批年度家庭生活保洁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先进且具有一定引领示范作用的农户和小区居民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户”;由村(居)、单位推荐、镇领导小组考评、党政联席工作会议研究审批,在所有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含志愿者、分类指导员)中评选一批年度工作先进个人为生活垃圾分类“优秀工作者”。对“示范户”和“优秀工作者”,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单位、小区评选活动,评选结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之中,同时作为各村(居)、单位文明、环境卫生等方面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
4. 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实施长效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度,逐步形成在全省范围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埭头模式”,并切实加以巩固和持续,实现镇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附件:1. 埭头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 埭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细则
埭头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5日
附件1
埭头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王旺荣 镇长
副组长:范国芝 党委副书记
顾 斌 政法委书记
狄建荣 纪委书记
俞春荣 组织委员
钱伟忠 人武部长、宣传委员
成 员:陈 静 党委秘书、政府秘书
陈锡妹 财政所所长
陈建华 总工会副主席
殷俊涛 团委书记、司法所副所长
王欣伟 妇联主席、民政办副主任
吴 宠 环保助理
史建武 村镇建设中心主任
周 刚 农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
宋 伟 社会事务中心主任
史锡清 城管中队队长
任勤华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埭头分局局长
李志洪 环保中队队长
各中小学(幼儿园)行政负责人
各村(居)党组织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协调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垃圾分类实施工作的宣传、推进。由顾斌兼任主任,钱伟忠兼任副主任,陈静、吴宠、宋伟、周刚、史锡清为成员。
附件2
埭头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考核细则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得分
1
村容村貌
(10分)
村庄环境整洁,无乱堆乱放、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
设好、较好、一般、差四挡,每档级差2分
2
制度管理
(20分)
职责分工明确,人员配置到位。(10分)
职责分工不明扣2分,人员配置不到位,每缺1人扣1分
方法措施得力,制度健全操作规范。(10分)
制度不健全扣2分,操作不规范每发现1次扣0.5分
3
知识宣传(10分)
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分类知识,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
工作人员对分类知识不熟悉,每人扣0.5分;群众知晓率每上下浮1个百分点,分别加、减0.2分
4
分类实施(40分)
户分类投放参与率不低于50%。(10分)
每上下浮1个百分点,分别加减0.2分
村分拣收集到位,无混合收集情况。(10分)
发现一次不按规定收集扣1分
收运途中无洒落、外溢现象。(10分)
发现一次洒落、外溢现象扣1分
特殊垃圾分流到位,有专用临时堆放场所,并按规定清运到位。(10分)
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规定扣1分
5
设施维护(15分)
垃圾分类收集亭、容器清洁完好,收集车标识清楚,定期清洗、消毒。
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6
群众满意(5分)
群众参与热情高,对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支持率、满意度高。
根据问卷调查,平均分得基本分,每上下浮1个百分点,分别加减0.1分
备注:居委会参照执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