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6年,卫计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定位要求,确立“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成效”阶段性发展思路。一年来,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了《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等多个事关卫计事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文件;率先在常州探索“院府合作”办医新模式,人民医院挂牌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度全市重大贡献奖”等。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
——建立“比实绩、促先进”的绩效考核制度。联合人社、财政、发改部门出台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办法,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问题。根据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设计形成40余个考核指标,全面涵盖群众满意、医疗费用控制、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技术提升等重点领域。二是奖惩落实问题。从政策层面实现绩效工资总量突破,根据考核得分排名分档,明确每一档增核绩效工资比例(幅度在10%到70%),以及对考核不合格单位的处理方式。三是激励导向问题。严格明确增核绩效工资分配,必须重点倾斜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严禁平均分配。
——建立“促流动、强基层”的分级诊疗体系。以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初步形成“三大机制”:一是重点帮扶机制。在推动公立医院与所有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明确每家公立医院每年必须全力帮扶2家乡镇卫生院,受援单位业务情况列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重点。二是人才下沉机制。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实施名医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员三类优质资源下沉。三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区域化影像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建立“抓规范、严把控”的医疗管理机制。坚持多管齐下:一是启动专项行动。实施为期10个月的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监督检查,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化能力提升。建立全系统“临床实践技能比武”常态化制度,已组织600余人次参加比武5场次,择优推荐参加省市级大比武,1人获省级表彰、3个团体获常州市级表彰;出台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奖励(资助)办法。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壮大龙头。一是做强人民医院。人民医院新院竣工验收;通过“院府合作”模式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建溧阳分院,同步搭建以理事会、监事会为架构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按照“同质化、一体化”运作模式,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派出医疗和管理专家支援溧阳分院建设。二是做优中医医院。全面启动三级中医医院创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工作室”、“刘必成教授工作室”先后落户医院,肾病科填补全市省级重点专科空白;2人分别被确定为常州卫生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研究生学校”正式开班。
——夯实基础。一是改善硬件设施。南渡镇中心卫生院精神科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竹箦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新建项目开工,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投入使用;新建12家省级标准化村卫生室。二是推动提档升级。马垫卫生院成为南京口腔医院技术合作医院,戴埠镇、社渚镇、南渡镇中心卫生院相继与常州一院、二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三)卫生计生综合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
——巩固计生工作。一是解决兑现难题。针对长期积累的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金难兑现问题,在对该类人群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会同财政部门出台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明确解决途径和要求,确保发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二是落实两孩政策。取消二孩审批程序,实行生育登记;全面整合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服务资源,实施婚检、孕检“一站式”服务,免费婚检率达到90%;推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强化卫生保障。一是严密防控疾病。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稳固控制在江苏平均水平以下;完成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2.5万人,新增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村9个。二是加大执法力度。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集中开展10次公共卫生领域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监督检查单位2800余家次;启动实施卫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日常监督覆盖率和信息报告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