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攻坚年”工作重心,紧扣“五个现代”、“四条主线”的布局,以“聚焦安民、聚力创新、高水平建成平安溧阳”为工作目标,制定实施《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重点工作及责任分工方案》和《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两个攻坚年”18项措施》,并继续深入推进“8311”公安改革方案,有效实现“发案下降、打处上升、社会持续稳定,改革亮点更加凸显”的工作成效。上半年,圆满完成两会、“两节”,“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敏感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全市刑事案件、八类案件、“两抢一盗”案件、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5.5%、9.1%、18.1%、26.6%;保持命案全破、八类案件破案率85%以上,刑事案件破案率、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数、批捕数,侵财批捕数同比分别上升7.5%、20%、25.5%、16%;“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警察网”、“新华网”、“中国江苏网”20余家国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溧阳公安改革工作进行深度集中报道;市公安局改革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约稿采录,“8311”警务实战化改革项目获评全省公安改革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市公安局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合成合作促效能提升。围绕“大部门、大警种”格局下警务实战,加强资源共享和手段融合,抓合成、合作、合力。一是做实市合成维稳中心。落实中心办公地点和实体运作,实现综治、公安、信访、维稳办人员常驻合署办公,战时按需扩大联合部门,形成“4+X”工作合力。上半年,行政拘留扰乱单位秩序违法人员14名。二是做优合成研判中心。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滚动排查,及时预测评估重大案事件,全市纳入视线的重大不稳定事件预警率达100%;研判中心增挂民意中心,健全合成通报、互动沟通、约谈问责等工作制度,狠抓指令落地执行,办结民意件2076件,满意率达97.1%。三是做强合成作战中心。完成中心技术用房改造,设置5区2室1队8个功能区,上线运行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汇聚现场勘查、法度笔录、阵地控制、视频侦查云等10大类600多万数据,落实24小时现场统勘、采痕比对、研判经营和落地抓捕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刑事案件、特别是侵财小案按需上案、模块化侦办;先后侦破20起以上串案1串22起,跨省流窜10起以上的串案3串37起,侦破3起以上的串案15串63起,侵财案件破案率达20.2%,同比上升6%。
二、创新服务促群众满意。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改革创新,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是安防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布建人脸识别、小区出入口抓拍等智能识别应用系统897套,有效汇聚现代防控手段;积极开展景豪公寓单元门禁视频系统试点、“换锁芯送平安”活动,世纪名城等重点小区锁芯更换率达10.25%;在新建天目湖派出所营房的基础上,打造景区水资源保护厅和安防宣传教育基地。二是打包服务。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制定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两个攻坚年”18项措施》,编制完善服务目录和责任清单,为企业提供4大类18项“打包”服务。三是跟踪服务。发扬“店小二”式服务精神,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在建重大项目、外商投资项目中涉及的消防审批项目全部纳入市模拟审批和并联审批体系框架,优化办事流程,落实跟踪服务,项目审批时限较去年平均缩短20%以上。四是便捷服务。继续深化“一个窗口”建设,先后为98名弃婴、181名云贵川等外地婚嫁人员以及86名其他无户口人员解决落户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公安窗口共办结各类业务14.9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五是走访服务。依托“大走访”、“三大一实干”等主题活动,走访群众3371户、走访企业200家、走访名士60名,累计征集意见建议300余条,汇总整改各类问题275件,办结率达92%;针对扶贫脱困工作,局党委成员与22户困难家庭结对重点帮扶;针对“南山竹海”景区大量“民宿”不具备办理消防证、建房证而无法经营住宿业务难题,创新采取集体“空房合作社”的形式规范管理,受到群众好评。
三、真抓实干促文明攻坚。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分类施策开展集中治理。一是推进城区交通秩序治理。深入推进全市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抽调50名机关民警定点包干“路长”制,7名机关民警全脱产充实一线交警,并每日安排20名机关警力配合交警路面执勤;新拓展文明交通严管路21条,完成智能交通四期工程建设,新增机动车违停、礼让行人抓拍设备146组,落实6个党政机关单位停车场对外错时开放,实施街面违停车辆强制拖移和电动三、四轮车专项整治,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7万余起,现场拖移违停车辆350余辆。二是推进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治理。推动出台《进一步加强全市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长效管理工作的通知》,长效建立“源头有效监管、路面协同查处、盲区常态治理”工作机制,落实矿产品车辆“户籍化”管理和“体检式”检查,现场查处各类涉矿车辆违法行为537起。三是落实城市长效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快速处置“数字化”城管工作派单2188起,同比上升10倍以上,实现处置“零超期”,现场考评合格率达99%以上,考核排名列一类主体序列第一。四是集中开展涉犬问题综合治理。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公安牵头、多部门联动的专业管理体系,通过购买常州犬只留检所相关专业服务,实现2辆专业车、7名专业队员常态进驻,有效破解犬类处置力量欠缺的难题;今年以来,处置群众举报案件80余起,调解涉犬纠纷35件,捕捉流浪犬54条。
四、人本管理促队伍活力。立足“做溧阳最美警察、创溧阳最优服务”职业愿景。一是在理念能力上下功夫。深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部署开展“1+X”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统筹开展好 “讲规矩、严纪律、正警风”主题教育活动;改革实战训练机制,成立市公安局警训办,形成政工牵头协调、治安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警训工作体系,先后分批开展领导干部春训班、上海复旦大学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班、派出所巡逻辅警培训班等,累计受教人员500余人次。二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推行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集中交流座谈3次,个别谈话340人(次),发放回收《干部调查问卷》299份,征集问题建议63个;推行机关电子工作日志,常态开展专项督查,通报问题民警76人次,全部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进一步理顺8部门工作职责,开展部门职责清单和全员岗位职责清单编制工作;狠抓廉政建设,严肃执法执纪,行政问责6人次。同时,强化执法管理,建立执法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溧阳市公安局办理刑事案件有关规定》,实体化运作案管中心,落实执法绩效量化计分管理,组织开展突出执法问题“四项清理”,常态开展 “体检式”执法检查。三是在从优待警上下功夫。健全干部公开选拔任用机制,提拔任用领导干部64人,调整交流干部45人;实体化运行市公安局警意中心,选任41名“警意代表”,畅通民警意愿通道,打通服务民警“最后一公尺”,围绕民警体检等事项广泛征求一批意见建议;落实重大事项上门慰问制度,慰问因公负伤、家庭重大变故民警、辅警40人次;组织开展第三届警体文化体育节,丰富开展健步走、拔河、篮球等各类比赛活动,并组织女民警、青年民警开展户外活动,搭建民警缓压平台;组织开展“五四青春警星”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表彰选树优秀青年民警、辅警及消防官兵10名;上半年,市公安局荣获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巡特警大队荣获全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史建刚、朱庆同志荣获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5个先进集体、66名先进个人获省市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