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主线,全局上下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千方百计优化提升城市环境,全面推动城市管理上台阶、出亮点。
一、大力推进“三大战役”,市容秩序明显改善。一是停车秩序管理实现新突破。实施23条主次干道停车空间整治,改造盲道、缘石坡7000米,安装限位器6500米、自动抓拍球机156个,划设停车位1.2万余个。道板违停管理由8条主干道延伸到31条道路,并实行全时段管控,创建期间发放宣传告知书3万余份,拖离违停车辆7000余辆。二是菜市场管理得到新提升。完成13个菜场设施提升改造,修复破损墙面、地坪3.4万余平方米,规范经营摊位4300个,活禽交易区全部改造出新,统一设计安装门头LOGO20个、导行系统50套。抽调执法力量开展菜场内外一体化管理,坚决整治存在多年的场外出摊现象,打通西城、平陵、昆仑、东都菜场周边等城市交通堵点,赢得了市民的一片赞誉。三是广告店招管理取得新成效。深度治理户外广告,拆除许可到期、违规设置的各类户外广告1.5万平方米,改造燕园路、建设路等道路沿线门头店招2000间。统筹利用高炮、电子显示频、大型楼宇广告等载体,设置各类创建公益广告7万多平方米。
二、全力落实“三项行动”,城市品质持续彰显。一是实施城市环境提标行动。按照“263”行动计划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完成45个试点单位、小区和5个村庄、1个全域试点镇(埭头镇)的分类设施建设,建成分类收集亭78座,投放分类垃圾桶2000余只。启用生活垃圾大型转运中心,关停城区11座垃圾中转站,启动固废综合处置中心前期工作。燕鸣路、育才路、燕山南路等28条道路实行垃圾上门收集,取消路边垃圾桶。清理河道垃圾3000余吨,预约收集大件垃圾6000余车,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20万吨。接管溧城镇34个社区、村委和燕山新区共计400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乱张贴乱涂写整治和垃圾收运工作,环卫专业保洁范围从20平方公里增加到35平方公里。城区113个物管小区的垃圾收运从10月份起纳入环卫作业体系,我市首推的环卫作业“四个一”模式,被列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经验成果。二是实施民生实事惠民行动。以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进园为目标,建成丁园、码头街、清廉园等一批精品绿地,湾溪公园三期开工建设。启动公共自行车项目,年内投放自行车2000辆,覆盖城区24.5平方公里,建成健身绿道20公里,实现中心城区、江苏中关村、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三区互联互通,让绿色出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按照一类公厕标准,新建燕河路、东升幼儿园等8座城市公厕,改造增设公厕无障碍设施138处。东升菜场开业运营。建成花园排档,引导一批社会反响强烈的烧烤、排档等小型餐饮集中规范经营。开辟码头街经营疏导点,无偿提供经营摊位120个,设置便民服务点150个。建设生态停车场2万平方米,全力缓解城区“停车难”。三是实施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园林绿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一河两路”绿化景观成效显现,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滨水绿地12万平方米、水上步道6公里、健身场地6000平方米、林荫大道9公里、特色花道9公里、色彩片林7万平方米和70组精致绿雕,城区改造、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9平方米。
三、着力建设“三种能力”,行业形象稳步提升。一是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强化。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大一实干”活动,连续四年推出城管作风年建设,实施执法队伍“强转树”专项行动,厉行“五个严禁”。 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流程,确保执法行为有章可循、有矩可依,做到执法公正规范,言行文明和善,近年来未发生重大信访舆论事件,城管队伍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二是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把近年来接管的道路保洁、绿地管养等养护作业推向市场,腾出足够精力,扎实开展重难点问题攻坚,逐个破解长期积存的“城市病”,油烟噪音扰民、废品收购污染环境等热点投诉逐步减少。牵头开展高速高铁夹心地带整治和西山风景区整治,集中拆除违章建筑2万平方米,清理废品堆场23处,补种绿化13万平方米,复垦土地120余亩,全面提升溧阳对外“第一印象”。较好地完成了宋团城观灯节、“两节”主会场布置、南航考察等重大活动保障。三是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城管技术含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亮点工程。滨河绿地项目和“八路八口”绿化工程分别获得江苏省“扬子杯”,昆仑转盘绿地也已通过该奖项现场考核,高静园亮化获国内景观照明最高奖—阿拉丁神灯奖。拓展数字化城管平台功能,完成乡镇二级平台建设,城市长效管理跻身常州第一方阵。开发启用“我爱我家”公众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000人,推动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常态化。
2018年城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城市优质高效运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围绕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致力“五化”建设,让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久惠泽广大百姓。
一、以一体化为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全域管理。一方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考评。修订完善城市长效管理考核细则,将乡镇合并前的老集镇区域,以及镇区河道、过境公路“两条主线”纳入城市长效管理考核范围,考核面积由100平方公里扩大到170平方公里,实现城乡一体化考评扩面提质。协同推进综合管理进小区,完成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城管一体化作业。持续做好环卫一体化以来新增的400万平方米道路保洁和103只公厕管理,保持管理效果常态长效。燕山新区范围内的垃圾收运、100万平方米道路保洁养护、80万平方米绿化管养及21个公交站台、14座桥梁管护等工作,全部实行专业化管理。
二、以精细化为目标,坚定不移改善城市环境面貌。一是细化行业标准。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进一步细化道路清扫、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环卫作业流程,制定出台一套较为清晰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确保环卫管理更加规范、操作更加专业、服务更加优良。二是净化细微节点。围绕深度保洁的工作目标,将管理视角对准墙角、门店台阶、下水道口等细小节点,及时清理烟头、痰迹、口香糖等细微垃圾,确保环境卫生在“显微镜”下也能达标过关。三是强化作业管理。城中村、主次街道、背街小巷、商业广场和集贸市场周边均实行早晚两次大清扫,16小时巡回保洁。公厕保洁推行夜间冲洗和带泥上路突击清理,力争做到“白天和晚上一个样、主次大街和背街小巷一个样、节假日和工作日一个样”。
三、以标准化为抓手,坚定不移突破城市管理短板。制定出台《溧阳市城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意见》和《溧阳市城区菜市场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按照“新建一批、淘汰一批、规范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标准规范的行业管理机制。以东升、燕鸣路、清溪和云龙南4个公办公营的菜场为试点,探索尝试公办专营商业化运行模式,确保经济社会效益双增双赢。采用关停并转的办法,逐步淘汰清安、大营巷等基础设施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经营秩序混乱的不达标菜场。针对钱家、平陵等改变规划用途的菜场,通过综合施策强制恢复市场功能,或采用体制调整的办法解决权属问题带来的管理矛盾。
四、以市场化为途径,坚定不移增强城市养护质效。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溧委发〔2015〕43号)精神,建立成熟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可由市场承担的环卫保洁、垃圾收运、园林绿化等养护作业交给市场。城区清扫保洁市场化作业面积由400万平方米增加到560万平方米,生活垃圾市场化收运覆盖1200个垃圾收集点、113个物管小区和21个村委社区,环卫市场化作业率由50%增加到70%。公共绿地社会化管养面积由300万平方米增加到350万平方米,市场化作业率由60%增加到70%。
五、以网格化为载体,坚定不移完善城市长效管理。依托现有的城市长效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市、镇(区、街道)、村(社区)网格管理层级负责制,建立“全面覆盖、各方参与、上下联动、监管到位”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到精细、分散到集中、局部到全面的转变。建设镇区指挥中心二级平台和村(社区)三级平台,把全市划分若干单元网格,组建市、镇、村(社区)三级监督巡查队伍,构建形成“三级架构、二级监督、二级指挥”的网格化管理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