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村、社区、相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溧城镇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意见>》(苏办发〔2017〕57号)和溧阳市相关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溧城镇实际,现就镇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提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一项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溧城镇紧紧围绕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总目标,以便民、惠民、安民为宗旨,推动镇网格化社会综合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深化构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成立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努力以实现“四个全面”的目标,即服务管理网络全面覆盖、服务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夯实、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并按照“统一指挥、综合管理、部门联动、资源整合、高效处置”原则,通过整合镇各部门数据资源,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三、模式应用
1.软硬件配备。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根据市级建设要求,为辖区每个网格设置网格公示牌信息,方便居民群众反映问题诉求;为网格督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等配备网格通手机,并落实网格通手机GPS定位轨迹查看功能,确保巡查人员每日工作监管落到实处,便于管理片区落实问题的及时整改和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工作流程。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发现各类城市管理、矛盾纠纷、治安防控等问题,通过移动端上报问题至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指挥平台,由指挥大厅平台坐席员根据事件标准研判,事件成立后由坐席员按责任清单派发至镇属相关部门。网格长接收指令后下达至管理片区并协调处置,由管理片区落地执行。处置完毕后,反馈信息逐级由管理片区、网格长上报至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中心坐席员将核查指令下达网格员现场核实,网格员核实后向服务管理中心传输核查结果,由坐席员根据结案标准给予判定是否结案。遇到疑难、重大问题,由管理片区、网格长逐级上报至服务管理中心指挥协调管理岗协调处理。
四、工作机制
1.一体化机制。通过整合辖区内相关的管理类资源,建立社会治理日常运行与应急一体化运行机制,实行受理制度,实施常态城市管理和非常态应急管理并轨运行。对社会影响较大、媒体关注度高、突发时效性强,一时无法认定责任主体但需尽快解决的问题,由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先行牵头快速处置;对于历史遗留、一时难以解决的管理顽症,纳入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控,跟踪监督,逐步解决。
2.领导例会机制。每季度由镇主要领导召集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面上共性问题和疑难顽症;每月由镇相关分管领导召开一次专题研判会议,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每周由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召开一次周例会,梳理近期社会治理热点问题,对问题分类开展专项调查、动态管控、跟踪监督、逐步化解。
3.多渠道发现机制。按照“统一协调、分级包块、责任清晰”原则,在村居网格化服务管理联动站、管理片区自我巡查发现的基础上,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视频自主巡查、热心市民APP举报、市民巡访、网络媒体、第三方举报投诉等多渠道发现机制。
4.分类派单机制。对于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派发的的问题工单,按照职责分工直接派单;对于中心视频巡查、村居联动站、管理片区自我巡查发现上报的问题工单,如超出属地管理范围的,提交镇管理中心统一协调,联动处置;对于疑难杂症问题工单,在镇层面建立“镇管理中心部门会商协调制度”、“镇领导批阅派单”和“镇主要领导约谈”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首问责任制。
5.考核评价机制。根据社会治理联动机制相关要求,建立中心考核机制,突出问题的自主上报量、立案量、处置及时率、市民满意度等关键绩效指标,将驻场的坐席人员、网格员、处置单位的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和评优评先挂钩。
6.通报机制。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根据平台工作开展情况及数据统计反馈,实行每日通报、月度通报、季度通报制度,并将结果报党委、政府,通报到各相关单位。
溧阳市溧城镇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