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8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为统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践行发展新理念,谋划工作新思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力实施“12345”建设工程。
(一)做活“一篇”文章
即: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特色农业规划,协助编制《溧阳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和制定《溧阳市农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市300公里乡村旅游沿线,科学布局休闲观光农业点,重点扶持产业融合、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各类型农业企业10家。以“公司+村+园区(农场)”模式,建设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综合体,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2家。举办全省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会和首届溧阳市创意休闲农业设计大赛,积极培育一批大地艺术、农耕体验等创意农旅产品。
(二)推进“二项”改革
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把优势调强、把产业调大、把链条调长、把质量调优、把效益调高,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认真落实“调、稳、扩”工作措施,调:就是调减非优势作物面积,调减传统大田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稳:就是优质食味大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扩:就是扩大茶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等区域性特色产品的面积。
二是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按照溧政发〔2017〕26号文件精神,遵循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创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整合农林行政部门下属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和所有执法职能、组建农业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确保资产、人员、制度集中到位,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开展“三大”创建
一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加强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大力推广质量控制技术,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药兽药使用,标准入户率基本达到100%;建立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协作机制,解决信息共享和案件查询、线索及时移送等问题,确保创建通过验收。
二是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从生产条件、投入品管理、制度建设、环保要求、示范辐射等五大类几十余项具体指标综合评定,发放有效新版《水域滩涂养殖证》,确保一定规模养殖场(户),药残快检及监督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并通过专家组验收。
三是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落实对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确保到2018年底,80%以上镇完成示范镇创建。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万亩示范片12个,核心千亩示范区15个以上,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高于90%,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
(四)着力“四大”提升
二是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1个。围绕发展主导产业体系,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积极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培育壮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新增常州市级龙头企业2家,引进2家以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拓市场,加快农村电商“一村一品一店”建设,完成全市首家农产品电子商务集中示范区——社渚镇农产品电子商务集中区建设,全市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11亿元。
三是提升农业生态保护水平。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消纳路径,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和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8个。制定《天目湖水源地农药化肥减施实施方案》,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绿色综合植保技术,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绿化防治效率。推进“美丽牧场”建设,加大畜禽养殖场整治力度,确保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85%,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7%。继续推进绿化造林工作,新成片造林3000亩,“三化”率达90%以上;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从严惩处毁林毁绿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完成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验收。
四是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引导发展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装备,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防控能力。推进农林牧渔全面机械化进程,加大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推广力度,确保全市农机化水平达89%。启动农业大数据建设,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利用3S技术,建设溧阳农林工作综合查询平台,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网上查询。扩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规模,集中打造“常州市黄家荡(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水产物联网技术示范区。继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农民为培育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400人。
(五)增强“五种”能力
努力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学习、创新、协调、驾驭、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新型狮子型农林队伍。
一是增强学习能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明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对领导干部明确要求,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学,又要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人才。作为农林系统干部,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二是增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经验,才能把事业发展不断推向前进。作为农林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上级的部署并结合本系统实际,朝着既定的思路抓下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在农业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在农民增收致富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推动我市农业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三是增强协作能力。农林工作纷繁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沟通上下、协作各方的任务十分艰巨,农林干部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协作能力,在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一项一项地把各项任务落实。要加强同上级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搞好与同级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工作;注重所在部门站(所)与其它科站交流联系,相互合作完成任务。要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行动迅速、组织统一,不推诿、不扯皮,迅速抢占舆论制高点,打好宣传主动仗,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疏导化解群众情绪,最大限度地挤压各种负面信息以及猜测、谣言的传播空间,切实维护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四是增强驾驭能力。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统领协调作战的能力,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的面前,能够从大局出发,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主要矛盾,敏锐地洞察事态的发展,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在完成重大任务的时候从容指挥,挥洒自如,能够使自己面对任务问题凝心聚力、无坚不摧。
五是增强服务能力。作为农林干部,要牢记“崇农惠民、服务优先”品牌理念,不求惊天动地,一鸣惊人,但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精通条线业务工作,并结合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扑下身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沉到一线,到村间地头、企业园区、农户家中,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距离。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里,做到与农民群众同甘苦、共忧乐、共奋进。对于农民群众的愿望期盼和合理诉求,自己能解决的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帮助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去争取、去协调、去落实,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溧阳市农林局
2018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