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行政村、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结合我镇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希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建成体现高水平要求、惠及全镇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把聚焦富民作为抓工作谋发展的基本导向,完善富民增收政策体系,着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
2、改革创新,拓宽渠道。把富民增收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3、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瞄准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群体,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带动广大农民实现总体增收。
4、强化保障,托住底线。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着力扩大保障范围,帮扶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缩小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二、大力推进创业富民
1、大力推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开发农业农村资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缓解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用地难问题,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工商资本整合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基地。
2、挖掘现代农业增收潜力。推进农业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提升主导产业,扩大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田效益。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实施节本增效技术和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推广行动。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扩大农产品增值空间。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用地,设施农业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行业协会,形成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的农民经济合作社或农民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设网店、微店等。
3、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我镇的深溪芥、河洛、蛀竹棵等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和抓手,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等富民产业,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重点打造特色旅游杨家村风情小镇。探索乡村旅游用地新模式,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鼓励农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4、全面推进确权赋能。稳步推进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引导农民规范有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全面完成。从2017年起实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覆盖。
5、完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和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6、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上级各类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经济薄弱村。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因地制宜采取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经济薄弱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低收入农民增收脱贫。探索对低收入困难家庭和经济薄弱村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推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经济薄弱村的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
7、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能力。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工程,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教育培训发展相关规划。鼓励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及其从业人员,通过参加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8、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增收脱困。鼓励和引导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中以及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中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者提升人力资本,主动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
三、加强富民增收工作的实施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相关单位、部门要及时研究实施增收的重大事项,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推进。要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2、强化督查评估。各单位、部门要建立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农民增收工作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3、强化舆论引导。发挥相关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鼓励增收致富的良好环境,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做好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舆论引导,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精神,进一步形成全镇上下共谋发展、共同致富的浓厚氛围。
溧阳市戴埠镇人民政府
2018年元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