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为了切实加强门户网站信息资源的采集、发布和管理,更好地体现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的采集
1.信息资料的来源渠道:本单位发布的文件、公告等各类政府信息;各科室报送的信息;新闻媒体有关交通工作的报道;办公室、信息中心自采自编的信息。
2.信息采集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可靠、健康,要有时效性。
3.门户网站栏目建设实行分块负责制度。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信息采集机制,明确责任人,负责向局办公室、信息中心提供信息更新维护过程中所需要的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保证门户网站的信息及时更新。
4.会议、事件、新闻类信息的报送不能超过1个工作日,文件、报告类信息不能超过3个工作日,其他信息最迟应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
二、信息的审查
1.建立严格的信息上网审查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坚持“谁发布,谁审查,谁负责”原则,对拟上网公开的信息进行审查,严防泄密事件的发生。
2.以下内容禁止在网上发布信息:
(1)标有密级的三密文件;
(2)未经批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敏感信息;
(3)未经批准,标注有“内部文件(资料)”和“注意保存”等警示字样的信息;
(4)其他不宜公开的内部办公事项。
3.以各科室名义发布的信息,要由科长审查签字后,提交局办公室审查后发布,必要时须由局分管领导审查把关。以单位名义发布的信息,应当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发布信息的科室或科长提出审查意见;
(2)办公室提出审查意见;
(3)局分管领导审查批准。
4.对拟发布的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请示分管领导确定。重大的信息、来源不清的信息、披露性信息,要报经局主要领导终审后才能上网。
5.各科室要认真履行保密审查职责,切实做到发布信息不失密。对于内容不健康、有损地方形象、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不许上网公开。对保密审查把关不严,发生失密泄密等导致严重后果或安全隐患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信息的发布更新
1.限时更新的信息要及时采集、整理,经审查后尽快上网。特别是新闻类信息,要保证每个工作日内更新一次以上,确保及时、准确。
2.动态性信息,按栏目类别,确定更新时限及时上网发布。
3.科室各自分工的栏目,如不能按规定时限及时更新的,将对有关科室进行通报批评。
四、信息的整理归档
1.对采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分别以电子文档和纸质形式保存归档。
2.建立信息的汇总渠道,开辟专用网络空间存放归集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保存与查找。
五、责任分工及考核各栏目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工作由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为使本制度落到实处,局办公室、信息中心每月将根据各栏目信息更新情况进行汇总与评比,并在全局范围内予以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