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8年,溧阳市人社局将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常州市局指示要求,围绕溧阳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深入推进就业、社保两大体系建设,立足新时代、展示新作为、实现新跨越。(一)更加注重服务保障。一是“规定动作”做到位。常态化举办“春季大型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等专题招聘会,做好假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跟踪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组织规模企业赴省内外高校招聘,积极为企业搭建校企业合作、村企合作以及外省劳务输出基地合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二是“自选动作”有特色。做好人力资源市场软件升级、微信公众号推广、手机APP程序开发,积极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溧郎广人力资源信息共享,打造稳定牢固的人力资源流动平台;坚持以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努力建设一批稳定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实习、就业基地。(二)更加注重人才集聚。一是擦亮人才政策名片。以《天目湖英才榜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实施细则出台为契机,积极配合人才社区建设,常态化办理“天目湖英才榜”人才卡,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沙龙,鼓励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双创人才”、“双创博士”项目,加强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足额兑现人才资助资金、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等。二是树立人才招引典型。联合策划“人才专栏”,专题宣传企业在人才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选树一批人才引育的典型。实施溧阳市企事业单位中高端人才公益性猎头服务,推荐中高端人才带资金、团队来我市创办领军人才企业。2018年,力争引进支持领军人才及团队50个以上,其中省和常州市级“双创”人才及团队15个以上。三是发挥企业内评特色。在成功开展企业内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上,拓宽企业内评发展空间,重点实施“四大经济”(智慧、制造、健康、休闲)行业人才培育工程,年度资助企业30家以上,培养人才500人以上,培育高技能蓝领人才1800人以上。(三)更加注重社保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建立“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长效机制,稳中求进完成扩面目标,进一步推行社会保障卡,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保险改革,预计2018年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全部纳入省运行系统上线运行;实施医保精准扶贫政策,调整困难群众医疗保险待遇,根据2018年筹资标准,通过提高年度封顶线,推行综合支付方式改革,针对困难群众和建档立卡对象,取消起付线和提高补偿比例,减轻困难群众的负担;继续扩大试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门式”服务示范点数量,按照城乡居保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示范点单位的建设规模;组织实施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切实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险合法权益;完善智能审核系统,力争做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追责,全面全程和实时监控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打造“互联网+智能审核”的监管模式。(四)更加注重人事管理科学规范。一是抓好人员补充机制建设。对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若干规定》中人事流动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核把关。按照公开招录(聘)的规定,常态化开展机关事业单位队伍状况实地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各单位编制数、在职人员数以及今后两年退休人员数,通过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轮岗交流等形式,加大引进紧缺专业人才,对缺额较大、年龄结构不合理的单位及时进行补员,推动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抓好公务员能力建设。推进公务员分类分级培训,对新任公务员的初任培训,在教学形式上由室内教学向室外训练拓展,将课堂教授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将知识讲解、单项灌输向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延伸。抓紧抓实全市中层干部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委托高校承办,着力增强中层干部的政治鉴别力、贯彻执行力、沟通协调力。三是抓好机关事业人员作风建设。按照公务员考试录用、干部交流、人才引进等管理规定选拔、使用人员,严格执行公务员登记制度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名统计制度。继续以电子工作日志为抓手,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人员晋升、岗位调整紧密挂钩,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建立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严格离岗人员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对“吃空饷”问题“零容忍”。(五)更加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主动监察力度。继续推进被动监察向主动监察转变,逐步提高主动监察比例。要立足各类专项检查,开展主动监察,突出主题,狠抓成效;要结合日常巡查工作,以主动监察形式深入企业,开展现场审查,做好政策宣传和指导。二是加强风险预警预防。进一步完善劳资矛盾预警机制,有效利用网络、智能终端等科技手段,建立劳动监察微信公众号,在现有网格基础上组建劳资矛盾信息预警员队伍,扩大预警信息来源,实现对不稳定因素全方位动态监控。进一步加强对隐患企业跟踪、排摸力度,防范于未然,实现数字劳动监察。三是提升劳动仲裁效能。进一步加强、发挥基层调解人员及兼职仲裁员的作用,提高专兼职仲裁员的办案水平,深入推进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与法院的裁审交流,组织多样化的沟通模式,确保裁审一致,提高办案水平。坚持法律援助站的工作制度,每周由法律援助中心派律师值班,与仲裁工作人员协同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