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应用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智能问答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魅力溧阳
  • 政民互动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翻越大山之后的故事 ——苏皖合作共赴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篇)
发布日期: 2018-06-12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时报  字号:〖超大 大 默认〗
 
 
    编者按:1995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山这边,山那边……》的通讯,介绍了横卧苏皖两省的伍员山下,溧阳和郎溪分别下辖的两个村庄的故事,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1998年6月22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三年再访山两边》通讯,对两村现状进行了再次报道。
    《山这边,山那边……》发表后,两村之间的发展差距引人深思,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批示“在全省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逢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之际,本报组建专门报道队伍,再次踏进伍员山下这两个村,感受两村发展变化,希望能给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开拓奋进,打破思想上的大山阻隔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溧阳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多的力量!

    弹指一挥间,由思想革新引领,洑家和下吴两个村庄发展之间的故事已经过了二十多年!
现在,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山这边的周城镇早已与邻近的社渚镇合并,洑家村也已经并入金山村;山那边的岗南乡和下吴村多年前也已经并入凌笪乡。
    山这边,出了好几项国家专利
    近日,在金山村洑家组深处一片山上,记者又见到了当时洑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清,他头发已然全白,当谈到山这边、山那边这个话题时,他清晰记得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回良玉来洑家村调研的情景。
    但即便退休了9年之后,原本快人一步的丘陵山区开发却没能在三年后带动村民发展一直是王海清心中的一个结!
    多年前,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的王春红辞去农业技术推广员这个铁饭碗,一头扎进了深山之中接力父亲王海清未竟的事业。父子两辈人守着一个村,但路子却不尽相同,不同于父亲当年的大刀阔斧,王春红思维更活络些。
    温泉养殖是老话题了,可王春红却赋予它新的意义:这里有口鱼塘毛面积一亩,水面纯面积480平方米,水深2.5米。一年这口塘里投放了5万尾黑鱼苗,第二年后黑鱼生长到平均每条1.1斤,两年过后平均每条能达2斤,大的能长到3斤多。也就是说,总占地一亩的这口鱼塘,可以产出10万斤黑鱼,相比普通鱼塘5000多斤的产量高了近20倍!
    如此高密度养殖,是因为王春红通过研究掌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尽量使水温保持在黑鱼生长的最佳温度;二是喂食的饵料是脱脂鱼粉,吃不了不会污染水体;三是在池塘底部有排水设施,黑鱼粪便天天清理,上游再来温泉水补充……他这一套生态高产循环种养殖系统及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专利。去年,他将这套技术转让给广东一位客户,广东相对较高的气温更适用他的养殖理念。
    不但如此,王春红还举一反三,用温泉养殖青虾,使青虾亩产由原来200多斤增产到300斤以上,平均增产50%,早繁青虾高产养殖方法又被授予国家专利。
    在王春红的认识里,从整个农业产业链来看,每个经济单元的价值不同,同质化种植养殖最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差,科技化和品牌化最高。所以,他认准这条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在产业链上占据优势!
    王春红的生态科技园现在是科技部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实验基地和江苏种养殖循环产业示范基地,现在他传承父亲王海清带动乡亲致富的想法没有变,而且有了一些成功范例。
    金山村村委会主任黄忠新告诉记者,近年来洑家组村民收入上来了,年均收入2.3万元。说起丘陵山区开发,这些年,有洑家人图土地租金便宜跑去隔壁郎溪广德搞开发,而且一次就包了几百亩山地。
    相比溧阳这两年发展更好的村,在产业、特色、区位、环境等方面,无论洑家乃至金山都不再像那个时代那样突出。
    如何抢抓先机,为下一步发展破题?看着眼前层峦叠嶂的群山、汩汩流淌的温泉,以及穿村而过的“溧阳1号公路”,再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旅游推进年工作主题,金山村党总支书记王金华想到了温泉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发。
    先前苦于资金压力,所幸的是现在已有一家上市公司和社渚镇签订框架协议,去年在金山村附近也搞了一个规划。最近,王金华想谋划整合本村资源优势,以农旅融合配套服务这一常青产业!
    山那边,也有了亩均效益过万的白茶
    车子从金山村洑家组出来,沿着一条水泥乡道,转眼来到了安徽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地界。
    同行的是金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段贵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是洑家村的村委会主任,对于这条路他记忆犹新,路基就是当时洑家村帮铺进去的,当时花了一百多拖拉机的宕渣。
    那些年,洑家村小学给下吴村孩子提供“跨省借读”,下吴村送给洑家人板栗苗,洑家人再帮下吴种植户解决板栗嫁接难题、培训技术人员……
    一路走来,发现下吴村的乡村形态保持得很好,远处是连绵的大山,路两边大部分是水田,眼下已经是放水整理秧田的季节,三三两两的村民忙于其中。一片小半截没在水中的水杉林,悠闲的白鹭在水杉间穿梭逐食。一列整齐的浅塘,塘边青草幽幽、野花点缀,这是村民养殖青虾的虾塘。
    现在的下吴村与天目湖镇也犬齿交错般接壤,车子出了东园路拐了个弯,就来到下吴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党总支书记蒋福金接待了我们。他告诉记者,去年下吴村人均收入1.5万元,除了传统水稻、板栗、毛竹之外,一些先知先觉的村民几年前就转变思路,在自家山地种上白茶。
“看溧阳这边白茶效益那么好,同土同源、气候也差不多,三四年前我家也试着种了15亩白茶。”下吴村村委会副主任、村妇联主席王玉梅告诉记者。3.8—4.3斤鲜叶制成一斤干茶,一亩能收上来二十多斤干茶,去年她的白茶平均每斤卖到一千元以上,扣除成本一亩效益破万元。下吴村的吴志成有近100亩白茶园,为了提升品质他不但请了天目湖镇这边的制茶师傅,还结合天目湖和伍员山地域文化特色,注册了“天目子胥”品牌,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社渚镇是“中国青虾第一镇”,下吴青虾养殖也是看着这边洑家起步的。村民连生强2014年开始养殖青虾,短短几年间,规模从几十亩面积扩大到近二百亩,青虾每年能卖春、秋两季,养殖得好亩效益在4000元以上。
    看着这批先行者们尝到了甜头,村里原本守着几亩水稻的村民也开始跃跃欲试了……对于这点,村里的当家人蒋福金深有感触。
    溧阳这边的好项目,很快传到了下吴村;社渚镇举办青虾养殖培训班,也会通知下吴村的养殖大户……得益于和山这边的广泛交流,取长补短,一些富裕起来的下吴村民开始在山这边的集镇买房置业。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下吴村今后的发展方向,蒋福金乐呵呵地说,靠山吃山,以后还是想在旅游开发方面搞一搞。对于未来发展,他和金山村党总支书记王金华不谋而合!
    山这边,山那边,二十多年过去了,回想在两边的所见所闻,记者感悟:以解放思想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在即将全面展开苏皖区域合作的大舞台上,远处伍员山的界限已然不如从前那般清晰了……(史裕华)
常州市人民政府 溧阳人大网 溧阳政协网 溧阳市人民法院网
溧阳市人民政府  苏ICP备170036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
网站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网站地图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