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应用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智能问答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魅力溧阳
  • 政民互动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加强水源地保护 守好百姓“大水缸”
发布日期: 2018-12-25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时报  字号:〖超大 大 默认〗
 
 

民生实事之四——推进天目湖水源地保护
    严格落实《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深入实施《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2017-2019)》,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减、上游来水净化、生活污水整治、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保障等五大工程,新增退耕还林2000亩以上,土地流转或收购临湖面茶园、林地3000亩以上,生态清淤1.8平方公里以上,新增湿地面积4500亩以上,通过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持续改善水源地水质。

 

    天目湖是我市60多万人民的“大水缸”,也是生态保护的主阵地。2018年,我市将推进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铁腕落实天目湖饮用水源地保护五大类十五项工程,采取退耕还林、林茶收储、生态清淤、湿地建设、入湖河道整治等措施,确保天目湖水质稳定向好。
    开发不忘保护。今年3月开始,常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我市制定出台《天目湖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2017-2019)》,从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标准对天目湖的生态环境实施更有效的保护。
    “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天目湖湖体水质总体保持在Ⅱ类标准,其中总氮Ⅲ类、总磷、CODII类、氨氮I类,透明度全年平均达到1.4米。”据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柳建平介绍,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常年与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聘请专家学者对水源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并对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根据专家的意见和科学的数据来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据监测,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我市饮用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天目湖为例:临湖地区开发强度大,氮、磷污染入库比例相对提高。为削减沙河、大溪两水库总氮和总磷含量,天目湖镇大力推进临湖面茶园、林地(林产)流转工作,对四周迎水面的土地全部流转归镇政府统一管理,或栽植生态林或任其草木自然生长,以增强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功能。
    “2017年,全镇共完成沙河水库临湖面16341亩林茶地(含附属物收购)流转,其中茶园3090亩;大溪水库临湖面林茶地(含附属物收购)预计流转5800余亩。”柳建平告诉记者,除了林茶收储工作,天目湖镇还实施了茶园集中区氮磷拦截工程。2017年7月投入100万元建成的海伦山氮磷拦截工程已投入使用;三胜、吴村、杨村等村的茶园集中区氮磷拦截工程方案也已完成设计、立项等工作。
    天目湖水源地区域分布着11个行政村,180个自然村,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农民。其中有一半以上村庄绕湖而居,他们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成为天目湖的又一污染源。为杜绝生产、生活点源污染,天目湖镇大力开展生活污水整治工程,对临近沙河、大溪两大水库的94个自然村,4236户农户及保护区范围内农家乐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
    近年来,天目湖镇在两大水库汛限水位和入湖河道规定范围内,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作,计划每年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000亩以上。据统计,2017年,天目湖镇新增退耕还林3506.86亩,全镇退耕还林面积达28377亩,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计划新增3370亩。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调蓄水源、净化水质、保存物种等多重作用。2013年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正式启动,今年6月,接受了国家级评估验收。公园由不同土地、山脉、水域、生物单元镶嵌组成独特空间,形成了秀美的生态湿地景观。
    农业面源污染控减、上游来水净化、生活污水整治、生态修复……投资总额数亿元,坚持效率与质量并重的各项保护措施正有序推进中,这些项目从水域、岸畔、山林、空中立体交织,为天目湖织起了一张密密的保护网,全市人民的“大水缸”得到有力保护。(沈亚萍)

常州市人民政府 溧阳人大网 溧阳政协网 溧阳市人民法院网
溧阳市人民政府  苏ICP备170036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
网站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网站地图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