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溧阳市水利局
2019年6月14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部门机构改革到位,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水利事业新发展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全市水利职工紧紧围绕新时期治水管水兴水的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水利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传统水利工程全速实施,大溪河、芦荡河具备度汛条件;重大水务项目有序推进,区域治污、农污治理基本达到时序进度;水环境提升项目进展顺利,城区排污口整治已全面开建,农村河塘整治即将实施。防汛防旱进入临战状态,河长巡河治河成效显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涉水执法、节水型载体建设、水管单位创建等行业监管亮点较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拓展,市委巡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一、严密部署,扎实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准备
一是全程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常州市水利局统一部署,我局会同各镇(街道)组织专门力量,成立汛前水利工程安全检查工作小组,对全市河湖堤防、水库、塘坝、涉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和城镇排水管网等防汛基础设施逐一检查,做到情况明、问题清,隐患不遗漏。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防旱工作仍由我局扎口牵头的决策部署,严格实行市委、市政府领导防汛防旱挂钩责任制和市级机关部门与重点水利工程挂钩制度,全面落实千亩以上圩、水库、塘坝和重点水利工程行政、技术责任人和专职巡查人员,将重点工程防守责任具体化。对前期查出的35处险工隐患,实行限时处置,并从5月份开始每10天对各地处置情况开展一次督查,及时通报,督促消险。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17处,6处正在施工,其他部位已按要求制订度汛预案,落实应急物资,确保度汛安全。二是全力夯实防汛基础。2016年我市遭遇特大洪水后,我市进一步强化防汛工程建设,31座重点塘坝除险加固、社渚河和上兴河治理、社渚集镇防洪、旧县引排河、上黄中干河、小石桥排涝站等工程全部投运,城市防洪长山路撇洪沟、新区枢纽、南港闸、西山闸等工程具备运行条件,大溪河、芦荡河治理具备度汛条件,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提升基本完成。目前,相关枢纽、节制闸、城乡排涝泵站、水库溢洪闸等已完成检修和调试等迎汛准备。三是全面提升应急能力。全市共储备麻袋63.71万只、编织袋40.15万只、草包6.89万只、木材1227.24立方米、块石9689吨、铁丝8358公斤、柴油12.55吨及救生衣等其他必要的抢险物资。成立防汛抢险队伍335支,总人数7688人,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实战演习,增强应急抢险实战能力。完成全市水库防洪预案、控制运用计划的修订工作,以及涉水重点项目跨汛期施工的安全度汛方案和社会防汛资源的调查登记。有序推进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系统,努力提升防汛防旱指挥调度水平。
二、紧扣转型,全面推进各类项目建设
环境攻坚,治水为先,在持续加速完善防汛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河塘清淤、控源截污、水源地保护等水环境治理项目。1-6月份,共计完成建设投入约1.5亿元。一是防汛工程提档升级。含两闸一枢纽的城市防洪提升工程具备运行条件;大溪河和芦荡河整治工程总进度约90%,目前均具备度汛条件,年内可完成;大干水库除险加固正在扫尾;上兴工业园区水系调整及下游连接段优化工程在我局的业务指导下正有序推进,力争年内完成。二是PPP项目高强度推进。区域治污埭头、南渡、花园3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社渚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准备进行设备安装。污水处理厂配套主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总长约330公里。泵站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农污治理已完成一期和二期共计601个村的污水管道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全面开展逐村入户核查确认工作,项目三期分两部分实施,通过PPP模式实施的136个村正在优化施工图阶段,剩余村庄由天目湖自建。同时,计划实施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建制镇的生活污水纳管工程,总投资约2.7亿元。区域供水正积极配合相关镇区和部门加快推进北片区水厂收购,实施戴埠水厂源水改造工程,同步谋划南片区项目建设。三是水环境治理扎实开展。在城市方面,对9条河道沿河91处排污口进行整治,目前已完成24个,正在施工8个,剩余部分预计6月中旬进场,力争8月底前完成。在农村方面,积极参与美意田园建设,在主要交通干线及村庄内部实施农村河塘整治572座,目前已进入招投标阶段。与此同时,统筹利用移民和农水直补资金,对相关村庄、支河等进行整治提升,均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且成效显著。四是水源地保护稳中有升。深入贯彻《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由我局负责实施的平桥石坝上游末梢段清淤和天目湖镇杨村三亩塘治理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7月底可完成。同步加强对天目湖镇的业务指导,力推“五大类十五项”工程早日完成。
三、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河湖库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全市27条市级河道“一河一策”及各镇(街道)“一镇一策”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根据“5个清单”,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二是强化河长履职尽责。截至目前,三级河长分别巡河45次、1440次、8140次,发现各类问题109件,绝大多数在第一时间得以处理,剩余问题均限期督办中。三是强化两类专项整治。持续深入推进“三乱”专项整治,1-6月份共清理沉船96条,地笼325条,鱼簖36处,鸭棚5处。狠推“两违”专项整治,对前期共排查出的15处违法圈圩、17处违法建设的整治措施正深入落实。
四、适应形势,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持续强化涉水宣传。通过传统载体和现代化载体相结合,特点节点宣传与日常工作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展开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特别是针地各级领导和取用水单位的宣传有所侧重。二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重对全市2018年度落实情况进行梳理和自测评,对通报的问题进行整改。三是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3家市级节水型单位考评验收,对22家单位进行创建培训。四是切实维护水事秩序。强化重点工程、重点河道、重点领域水事违法行为的集中整治,1-5月份共计查处水事违法案件30起。
五、履行职责,不断加强水利行业监管
一是抓好规划前期管理。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长荡湖退圩还湖编制工作,完成城市防洪规划修编。项目储备“加快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循环机制进一步形成。二是抓好工程运行管理。完成城市防洪、小水库的季度考核工作,前宋水库省一级管理单位即将复验,6座小水库创建工作有序展开。全国小型水库长效管护会议在溧阳参观现场。三是抓好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健全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范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先后出台《溧阳市水利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溧阳市水利工程建设诚信管理办法》,全面强化“安全、质量、进度、资金”四控制,保障项目安全高质量实施。四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按照“三个必须”要求,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着力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安全水平,坚决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保持水利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持续向好。
六、落实责任,不断加强系统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抓好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平台,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前期准备,引导全体党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二是切实抓好巡察整改。在前期整改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自查自改及长效机制的落实。三是努力抓好效能建设。结合机构改革,优化行政科室设置及职能分工,同步抓好梯队建设,以及各类提案建议、来信来访等的办理答复工作。
回顾上半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首先,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无论从气象趋势、流域环境,还是自身体系建设上来看,我市今年防汛防旱压力依然有增无减。二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仍较滞后。资金、人员、设备有限,加之央企较低的办事效率和各方矛盾的频现,极大影响了3个PPP项目的进度。上兴工业园区水系调整及下游连接段优化工程进度也需加快。三是水环境系统治理力度依然不够。水环境整治涉及市政、农业、环保等多个部门,尽管相关部门已探索了上下联动巡查推进等措施,但标本兼治的治理模式仍未形成,河道水污染等突出问题、难点问题还需进一步破解。四是执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河湖管理日趋规范的今天,水行政执法管理无论在常态巡查、重点案件查处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措施。
七、协力同心,确保下半年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一是切实落实防汛防旱各项措施。落实防汛责任制。抓好整改督办及指导,力促各地尽快消除防汛隐患。加强物资储备,丰富物资的数量和品种,并通过整合和调配资源,进一步提高对防汛体系建设的支撑力度。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通过数据中心、搭建水利业务云,完成平台和数据整合,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水平。密切关注天气趋势变化,做好防汛防旱防台多手准备,通过进一步强化统一指挥、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建立健全防汛社会防控机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汛防台意识。
二是尽力完成重点水利建设任务。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计划、合理调配力量和加强督查考核四个方面齐发力,力争PPP项目今年全面完成。继续推进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和区域治理建设,指导督促各乡镇做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进度慢、困难多的重点工程和建设任务重、技术力量弱的地方,加强技术力量支持。同时,与发改、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对接,合力解决建设中征地、移民、资金等突出问题。
三是全面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水平。河湖治理最终还需属地负责,要把河长工作责任与属地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切实提高河湖动态监管效率和管护水平,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置新增“三乱”、“两违”问题,在清理整治违法存量的同时,坚决遏制违法增量。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好各方参与的平台,宣传先进典型,强化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不断汇聚治水护水的更强力量。
四是纵深推进依法治水管水进程。不折不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全面深化“放管服”。强化部门联动,不断加大涉水执法力度。规范和完善节水型社会资金使用和管理,巩固和提升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效。打造“溧阳模式”升级版,通过水管单位和水利风景区达标创建等载体,进一步提升小水库运管成效。加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监督检查,提升帮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