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镇(街道)民政办:
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对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根据《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民发〔2017〕191号)、《省民政厅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苏社管〔2018〕2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部署要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鼓励扶持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力争到2020年,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初见成效,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2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6个社区社会组织(含登记和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到2030年之前,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支持措施更加完备,整体发展更加有序,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二、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提供社区服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推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城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生活服务。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多为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面向社区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等专业服务。引导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扬邻里互助的传统,开展以生产互助、养老互助、救助互助为主的活动,增强农村居民自我服务能力。
(二)扩大居民参与。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协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社区居民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依法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过程中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养成协商意识、掌握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协商解决涉及城乡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制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拓展流动人口有序参与居住地社区治理渠道,促进流动人口社区融入。
(三)培育社区文化。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在组织开展文化、教育、体育、科普、娱乐、慈善等社区居民活动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楷模、文明家庭等各种社区创建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公序良俗,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与邻为善、守望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促进社区和谐。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源头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协助提升社区矛盾预防化解能力。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物业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调解和信访化解。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群防群治,协助做好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刑满释放人员帮扶、社区防灾减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等工作,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助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三、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分类管理
(一)符合法人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二)对达不到法人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按照不同规模、业务范围、成员构成和服务对象,由镇(街道)实施分类备案管理。
1. 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规范的名称。社区社会团体的名称由“市+镇(街道)+村(社区)名称+业务范围的反映+社团性质的标识名称”组成;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由“市+镇(街道)+村(社区)名称+字号+行业或业务领域+组织形式”组成;
(2)有规范的章程;
(3)社会团体须有10名以上会员;
(4)发起人、主要负责人非正处于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刑期内并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 由发起人或举办者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1)《溧阳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
(2)社区社会组织章程;
(3)备案管理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3. 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申请由镇(街道)负责受理,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人提供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所规定的材料,向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
(2)经村(居)委会同意后,报镇(街道)审核。镇(街道)出具加盖单位公章的同意或不同意备案意见书。
4. 同意备案意见书有效期为一年。社区社会组织应在同意备案意见书有效期到期之前到镇(街道)申请换发同意备案意见书。逾期不换发的,撤销其备案资格,不得再以社会组织名义组织开展活动。
5. 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章程、活动场所、业务范围等备案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及时到镇(街道)办理变更手续。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解散、终止的,应按章程规定的程序解散、终止,主要负责人应及时到镇(街道)申请注销备案,并上缴同意备案意见书。
6. 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符合法人登记条件的,应及时办理法人登记手续,镇(街道)不再出具同意备案意见书。
7.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8. 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镇(街道)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撤销备案,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1)从事非法活动或者不按章程开展活动;
(2)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3)侵占、私分、挪用备案组织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5)涂改、出租、出借同意备案意见书;
(6)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7)拒不接受或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
(8)不按规定办理备案事项变更;
(9)设立分支机构;
(10)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一)明确发展重点。加快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失业人员、农民工、服刑人员或强制戒毒等限制自由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困难家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等特定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三社联动”优势。加快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它们有序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在脱贫攻坚、就业创业、生产互助、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生活救助、减灾救灾、留守人员关爱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建立多元化、制度化的资金保障机制。将城乡社区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和规模,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相关服务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慈善类服务活动给予一定经费和服务场地支持。推动政府资金、社会资金等资金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倾斜。探索设立孵化培育资金,建设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和孵化培育基地,为初创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设备、财务指导、信息发布、需求对接、项目策划督导等多元化支持。鼓励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发挥其在管理服务中的协调作用。
(三)促进能力提升。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养,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引导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热心社区事务、熟悉社会组织运作、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推动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社会组织联系协作机制,发挥专业支撑作用,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强化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开发能力,通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交流会、公益创投大赛等方式,指导社区社会组织树立项目意识,提升需求发现、项目设计、项目运作水平。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引导优秀社区社会组织完善自身发展规划和品牌塑造,加强公益活动宣传,提高品牌辨识度和社会知晓度。指导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资金使用和活动开展,强化决策公开和运作透明,不断提升服务绩效和社会公信力。
五、强化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动镇(街道)党(工)委和城乡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社区社会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推动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定期联系制度,组织和协调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乡社区共驻共建活动。鼓励社区党员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养发展为党员。社区社会组织要在城乡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加强自身党的建设工作,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在业务活动中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社区群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工作指导。依法加强已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日常活动、负责人、资金往来、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通过抽查、评估、培训等方式,指导其强化自律诚信和守法意识,按照章程规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管理制度,强化组织人员、重大活动、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监督。镇(街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服务指导等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必要的活动制度和服务规范,自觉践行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宗旨,对存在问题的社会组织要及时纠正。严格审查社区社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对涉及人数较多的重大活动,要提前书面报告备案,经同意后方可开展,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健康性。
(三)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深化对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科学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扶持措施、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各界共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格局。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归纳总结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先进经验,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的表扬、奖励和宣传,营造关心、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 溧阳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申请表
2. 溧阳市社区社会组织变更备案申请表
3. 溧阳市社区社会组织撤回备案申请表
4. 社区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
5. 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示范文本
6. 社区社会团体同意备案意见书
7. 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意备案意见书
溧阳市民政局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