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鸡蛋饼、卤菜、米酒……这些都是市民餐桌上常见的美食,这类食品大多是现制现售,长期以来经营分散、管理困难、环境“脏乱差”。日前,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局近年来从群众日常生活必须的小作坊类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入手,积极探索实践,扎实推进食品小作坊、摊贩集中区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了上兴镇留云村、南渡镇金渊市场2个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和竹箦镇1个摊贩集中区,让市民享受美食小吃的同时,也能多一份安全保障。
破解小摊贩“脏乱差”
7月16日上午,记者在位于竹箦镇农贸市场广场东侧的竹箦镇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区看到,摊位前聚集着前来购买早餐的村民。有谁能知道,入驻集中区之前,大多数摊贩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油腻”的老板站在三轮车边满头大汗地制作“美味”,让人看着揪心……如今,随便走进哪个摊位,记者都能看到在最显眼处,悬挂着一块食品摊贩信息公示牌,里面有经营者的相关信息、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以及
摊贩进货发票,从业人员都穿着统一的、整洁的工作服。
做了多年鸡蛋饼生意的孟自英是入驻集中区的商户之一。自去年进场后,宽敞、整洁、亮堂的环境,让她的精气神都提高了不少,生意比往年好了,收入也增加了。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这里的经营环境比之前好很多,虽然成本提高了点,但食品检测比以前规范很多,老百姓吃得放心,我们也做得安心。”
据市场监管局竹箦分局副分局长蒋定介绍,根据上级关于推进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区建设的相关要求,2018年7月,经过备案的摊贩正式入驻集中经营区,设置摊位12个,从业人员20余人。为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提高镇里食品安全质量,集中经营区采取“两集中,五统一”管理模式,即集中经营区域、集中经营时段;对食品摊贩采取统一标识标志、统一信息公示、统一进货查验、统一垃圾处理、统一卫生防护。
提升两个“集中区”建设
位于上兴镇赵沛村留云村的白酒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是我市首个小作坊集中区。据了解,留云村做米酒已有近60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酒,当地一些曾在酒厂工作过的老工人,更是长年自酿米酒对外销售,可谓远近有名。“之前大部分小作坊分布在居民自己家中,很多属无照经营,条件有限,产品原料、添加剂、加工工艺这些我们都无法控制。小作坊统一进入集中区管理后,有了全方位的监管,老百姓的餐桌安全有了保障。”市场监管局上兴分局副分局长姜云奎说,目前集中区内有3家米酒作坊、1家茶叶加工作坊和1家豆制品作坊。
吴厚清经营着一家米酒作坊。记者看到,他的作坊里外都粉刷一新,干净整洁,门口还特地设置了作坊招牌,看上去很有特色。“来买米酒的人看到我们这么规范,也放心。客户对我们信任,我们自己做生意也更加有底气了!”正在加工间里忙碌的吴厚清如是告诉记者。
“如今上兴镇正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也积极引导经营户改变经营方式,让这些传统特色食品往旅游特产方面发展。”姜云奎告诉记者,结合我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市场监管部门综合运用自身职能,提升食品小作坊集中区产品知名度,并通过市场手段吸引更多小作坊进入集中区生产经营。
在另一家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南渡镇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内,目前共有14家经营户入驻生产,包括11家卤菜及肉制品小作坊和3家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区建设成效已初步呈现,得到了前来调研的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
加快新增“集中区”推进
今年是创建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的关键年,食品小作坊、小摊贩集中监管已成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和上级部门工作安排,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常州市食品工作决策部署,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全面创成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市,为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提供保障。
目前,溧城镇食品小作坊加工集中区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据了解,溧城镇作为城关镇,食品小作坊也是一直存在分布散、管理乱、环境差等问题。自2018年9月份,溧城镇召开餐饮业油烟及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以来,已对33家食品加工作坊进行了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为让整治后的食品小作坊统一接受监管,目前溧城镇已规划建设食品作坊加工集中区,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集中区将根据食品小作坊加工类别,设置各种功能区域,并配备食品安全检测室、污水处理管网等,正式建成后城区食品加工作坊将在这里接受统一监管、查验,进一步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