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聚焦“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为解决我市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提供支持, 11月15日,由常州市教科院、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溧阳市外国语小学和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联合承办的“双师课堂”暨“智慧云”课堂研讨观摩活动拉开序幕。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徐展副主任、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潘卫国主任等领导出席活动,常州市数字化试点学校、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项目学校等200余人参加了些次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通过“互联网+教育”打造“双师课堂”,采用1个授课端、N个听课端的模式,让资源相对匮乏的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接入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溧阳市外国语小学,与他们同上一堂课。
第一节英语课是由外国语小学江文娟老师主教、戴埠小学的朱桂芳助教。江老师执教的是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第二课时,她围绕Protect the Earth与学生展开交流,两校学生从Why to protect到How to protect, 将语法和文化融合于话题之中,同时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在层层递进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本节课通过双师课堂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夸奖,增进了学生的友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节科学课是由外国语小学周婷老师主教,戴埠小学李俊老师助教。周老师执教三年级科学《人的呼吸》,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在老师的带领下,两个班的孩子和谐流畅地完成了互动交流,共同完成了多个问题的探究活动,体验了快乐的科学学习,完美地展示了双师网络同步课堂。
活动结束后,首先由常州市教科院徐展副主任进行了活动点评,徐主任指出,要注重运用优质课程资源,提升教学效果;要“教-评”结合,构建完整教学闭环,仅仅解决“教”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双师课堂,没有教育大数据的支撑,双师课堂仍然会陷于只有教学而没有数据反馈的单向传播。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进行了活动总结,潘院长首先肯定了溧阳市在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实践与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他认为,溧阳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已形成了鲜明的溧阳特色,为常州市其他各区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溧阳样本。同时,他强调,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举措;要应用驱动,创新发展;要满足课程需要,形成课程体系,保障常态化实施。
通过“互联网+教育”,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借助“互联网”补短板、抓质量、促均衡,推动“蓝天下˙同课堂”,努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