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部门动态 >>内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住溧城镇的王影彤一家四代同堂,家庭成员秉承着“勤奋质朴、感恩回报”的良好家风,赢得了大家的称赞。王影彤常说,这一切来源于父辈传承下来的家风:勤奋学习,踏实做人,努力工作。
“我父亲对子女是‘身教重于言传’。父亲勤奋好学、克己奉公的精神就是我们家庭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据王影彤回忆,父亲王溶耕虽然只上过几年私塾,但始终坚持自学。工作后,他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
王溶耕的家中,除了他视若珍宝的书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老人退休后,仍然是与书籍杂志为伴,闲暇时种种花草,若是孙辈来访,他还会和孩子们分享一些古诗词、小典故。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爱读书。”王影彤家中兄妹多,作为大姐,她承担着家中的大部分家务,尽管如此,她仍坚持阅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孩子们都爱看连环画,我却只爱看父亲的藏书。”王影彤刚上初中时,正值文革,停课在家的她阅读了大量书籍。初中毕业后,王影彤直接进了单位当学徒工。“幸好八十年代有了自学考试这样的机会,当时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完成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最终获得了大专文凭。”
退休后,王影彤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计算机班和摄影班,不断充实丰富自己。如今,她在老年摄影界小有名气,成为了江苏省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她还充分发挥摄影特长,利用镜头记录溧阳建设成果和文明变迁,尤其关注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并拍摄了许多反映交通行业崭新面貌的图片。王影彤拍摄的溧阳“1号公路”组图被省交通运输厅画册采纳使用。
此外,王影彤还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和各类志愿者活动,向贫困家庭的孩子捐献物资,连续三年被评为清溪社区公益之星,王影彤家庭也多次被评为溧城镇五好家庭。
王影彤的丈夫蒋锁庆在退休前是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的一名骨干。退休后,蒋锁庆经常写点小文章,和老同学、老朋友分享,他还参加了京剧票友社,并多次在市政府广场、小剧场、社区、学校、敬老院为群众义务演出。
一年多前,王影彤的母亲中风卧床,蒋锁庆尽心照顾老人,喂水、喂饭……在老人康复治疗期间,他坚持用轮椅推老人外出晒太阳,在医院附近散心,是邻里皆知的孝顺女婿。
女儿蒋婷婷在外公、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孝敬长辈、勤奋刻苦、爱岗敬业。她是我市交通运输局信息中心主任,由于工作需要,蒋婷婷经常独自开车去溧阳“1号公路”沿线拍照。“哪个点位有新的建设进展,哪里多了一组雕塑,哪里的花又开了,我都会第一时间跑去现场看。”若是发现好的取景点,蒋婷婷便请母亲带上相机,陪自己去拍摄,留作资料。“我妈妈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每次她都会尽最大努力拍好,很多溧阳‘1号公路’沿线精彩的照片都出自她手。”
每逢节假日,大家都沉浸在放假、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中,蒋婷婷一家人却格外忙碌。蒋婷婷的丈夫是一名交警,今年“五一”小长假,蒋婷婷在“神女之心”景点值班,丈夫在溧阳“1号公路”北山片区维持交通秩序。女儿、女婿忙得分不开身,王影彤也没有闲着,她在溧阳“1号公路”沿线拍摄了大量照片,为溧阳“1号公路”的宣传提供了充足的资料。
在善美家庭的熏陶下,蒋婷婷工作之余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大家庭奉献爱心。2015年3月,她加入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队伍,同年7月参与了由腾讯公益发起的“请帮助我读完高中”项目。蒋婷婷和家人、同事一起捐助了17500元,与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中学的两名贫困学生结对,资助他们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为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让爱心款真正帮到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蒋婷婷曾只身前往大凉山,参加“索玛花一对一爱心助学”志愿活动,并在木里县山区关心、看望贫困学生家庭。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蒋婷婷的儿子周子逸扬今年刚刚初中毕业,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孝顺长辈、文明有礼。“我平常会带着他参加公益活动,希望他能把好家风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快乐、宽容、充实、幸福的人。”王影彤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