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应用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智能问答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魅力溧阳
  • 政民互动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易明平:因村制宜 赋予美丽乡村独特印记
发布日期: 2019-05-23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时报  字号:〖超大 大 默认〗
 
 

干净整洁的道路、古朴素雅的文化墙、绿树环绕的步道……走进上兴镇牛马塘村,不禁让人感叹新农村之美。“脏乱差”问题没有了,废旧砖瓦经过改造成为村头美景,竹篱笆扎在地里规规整整,加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多种产业,如今的牛马塘美丽乍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主力军——乡村工匠的参与,易明平就是这样一位“最美工匠”。
易明平是竹箦人,原本是建安公司的项目经理,承担过房屋、道路、桥梁等各种建设项目。从2016年起,他开始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历经近四年的锤炼,让他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他特别注重细节,可谓一丝不苟,独具一格。他先后参与过竹箦镇陶庄村(十三队)及上兴镇陶村(后村)、联丰村、余巷村(下陶、牛马塘)的乡村建设工作。
谈起美丽乡村建设,易明平的最大感受是跟做建筑很不一样。“建筑施工都是有详细图纸,每一步都很精确。但美丽乡村建设,都是有一个大方向,很多细节靠临场发挥,因地制宜。让乡村每一个角落充满创意、每一个细节体现特色,才算是真正的因地制宜。”易明平第一个参与建设的村庄是竹箦镇陶庄村十三队。陶庄村早在商周时期就是茅山地区主要的制陶场所,先后出土过多种形态的生活类陶器。“陶庄村的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这点可以体现鲜明地方特色。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就将陶文化这个主题和江南生态乡村特色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根据统一规划,易明平在小桥、溪水、石墙、树丛、栏杆等村庄小景观打造时,都适当地利用了陶器的点缀,每一个器皿在他的手中都能展现不一样的风采。
一个村的村标是该村文化创新的集中呈现,陶庄村的村标设计灵感来源于易明平的一次细心观察。“当时我们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在突出陶庄村特色的情况下设计出精致的村标,有天晚上我在看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这个栏目时,发现这个栏目标志是一个方框中有一把勺子。我感觉这个标志简明又有特色,于是想着是不是可以参考用于陶庄村村标的设计中。后来经过大家讨论,反复修改,设计了一个酒坛陶罐式样的村标,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易明平说。
易明平近期参与完成了上兴镇牛马塘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这是他参与的第五个美丽乡村建设。走进牛马塘,跟以往的美丽乡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里到处都有个性鲜明的卡通地瓜形象,展示着该村特有的薯文化渊源。易明平告诉记者,市住建局作为主管部门,坚持结合每个村庄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分类梳理,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确保规划特色能落地、能见效,打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溧阳样本。
打造美丽乡村,除了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村民们的主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村民是主体,我感觉还是要多听取村民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建议,并发动村民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易明平说。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直接感受者和受益者,看着越变越美的家园,不少村民也积极投身到美丽家园的建设中。“一开始,部分村民对裸房整治还有些抵触情绪,但看到改造后的立面效果这么漂亮,大家都夸美丽乡村建设办了件大好事。”易明平介绍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他们尽量利用本地的材料,每一块砖瓦都是他们的资源。同时,建设队伍中的工人大多数是本地村民,在设置步道和景观时,我们也会遵循村民的意愿。
看到自己参与建设的美丽乡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易明平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打造美丽乡村,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希望更多人能成为参与者!(陈雅)

常州市人民政府 溧阳人大网 溧阳政协网 溧阳市人民法院网
溧阳市人民政府  苏ICP备170036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
网站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网站地图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