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应用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智能问答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魅力溧阳
  • 政民互动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我市发现一块明代进士碑
发布日期: 2019-07-24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时报  字号:〖超大 大 默认〗
 
 

在明清两代,我市出过很多进士,但是完整保存下来的进士碑很少。近日,在昆仑街道班竹村,发现一块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立的进士碑。
7月17日,记者跟随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班竹村,在村委大院里,见到了村民引以为豪的进士碑。这块石碑保存比较完整,带有底座,正面刻有碑文,上书“进士杨公墓表”六个小篆大字。虽然经过数百年风吹雨打,但碑文仍然较为清晰,基本可以辨认,只是石碑上的花纹有些模糊。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该碑进行了测量,此碑高约179厘米、宽约79厘米、厚约19厘米。
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过班竹大队书记的杨小青说,班竹村共有6个比较大的姓氏,杨姓是最大的家族。这块进士碑上的原文为“明永乐戊戌进士杨瑛墓表碑”。从他记事起,就看到村中有这块碑,后逐渐被黄土覆盖。“上世纪60年代,村里发大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兴修水利堤坝,修建过程中发现了这块墓碑,经村民妥善保管,才避免了被破坏的命运。”杨小青说:“这块石碑重近1吨,字迹凹槽里的部分泥土,正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有村民想把泥土清理掉,让整个墓碑焕然一新,被我制止了。泥土也是石碑经历的一部分。”
得知村里古代出过进士,不少村民跑来看稀奇。
杨瑛是何人?市博物馆副馆长、党支部书记曹昕运介绍,根据《溧阳县志》记载,杨瑛字伯玉,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高中进士,桐庐教谕,升杭州府教授,大致相当于今天教育局局长的职位,碑立于明代天顺二年,距今已有561年,是他的子孙在他去世后所立。“因为年代久远,目前能得知的信息只有这么多,需要对进士碑进行进一步拓片研究,才能得知更多关于杨瑛生平事迹的介绍。”曹昕运说道。
这块进士碑有着怎样的历史研究价值呢?市文史专家史剑新告诉记者,明清两代溧阳出过几百个进士,其中不乏像史贻直、马一龙这样历史上的有名之士,但是保存下来的进士碑很少,能如此完整保存的更是不多见。
“这块进士碑保存完整,字迹大而清晰,具有较大的历史研究价值。我是先于博物馆之前得知此处有一块明代的进士碑的,此前已经来过几次,对碑文进行过研究,并识别出了大部分文字,但对碑文其中的个别人名、地名翻遍了能查找的文史资料还是找不到介绍,还需要对石碑进行拓片研究。希望能完整解读碑文。”史剑新说道。
这块进士碑现已捐赠给市博物馆,由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对碑文进行研究,进而最大限度地展示它的历史价值。(余琛)

 

常州市人民政府 溧阳人大网 溧阳政协网 溧阳市人民法院网
溧阳市人民政府  苏ICP备170036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
网站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网站地图联系我们